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歷|在哈瓦那相逢海明威②|王琪森

親歷|在哈瓦那相逢海明威②|王琪森

海明威作為那個時代的硬漢形象,他極喜歡狩獵與釣魚。為此,他幾乎每天都去柯濟瑪爾海灣小漁村乘著自己「皮拉爾」號小艇出海。當我們來到小漁村時,眼前的景色令人陶醉:天藍色的海水如透明的寶石,漁帆逐浪,海鷗戲波。海邊那一根根木樁的頭上,站著一隻只白羽紅嘴的海島,似在向海歌唱。海灣碼頭邊有一座中世紀的古堡,那被天風海雨雕琢過的斑斕牆面,似銘刻著歲月的留痕和古老的傳說。古堡對面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圓形廊柱,中間安放著昂首遠望加勒比海的海明威青銅像,下面的方型石柱上鐫刻著「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呵,海明威將古巴視為自己的「命運歸宿」之地,而古巴也把這個出生於異國他鄉的人視作自己永遠的朋友而讓他長住於此。

海明威每次出海釣魚回來,經常要到海邊這家拉特拉薩餐館喝酒吃飯。如今這家餐館不僅四壁掛滿了他的照片,而且依然保留著他靠窗的位置,並安放著一尊他的雕像,讓他還是日日觀望窗外風情萬千的海景。「在春季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風從東面吹進敞開的飯店,從露台上我凝望大海,深藍色海面上泛著白色浪花,穿梭的漁船追逐著多拉多魚。」這就是海明威在餐桌邊寫下的詩意感受。

海明威與小漁村的不少漁民相識,特別是與一位名叫喬治?弗恩斯特的漁民成了兄弟般的好朋友。當時的海明威已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作家、名人,但他沒有絲毫的架子,和漁民們親密無間地共同生活,一起在大海上迎風斗浪、捕魚歷險,他的皮膚已呈現了古銅色,再加上雪白的大鬍子,外貌上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地道的老漁民。因此這裡的村民就親切地稱他為「老爹」,而「老爹」也已融入了他們的家園。一個已年過五十、聲譽卓著的大作家,竟能如此無條件地一頭扎進社會底層達數十載,遠離世俗的繁華,拋棄都市的享受,無意功名的誘惑,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職業精神。海明威以自己的生命和真誠熱情地擁抱生活,而生活也饋贈了他詩意的靈感。

海明威《老人與海》小說中主人翁的原型、老漁民喬治.弗恩特斯

我們在拉特拉薩餐廳的牆上也見到了老漁民弗恩斯特的照片,消瘦的面容被海風雕琢得相當剛毅從容,他不僅給海明威傳授了不少捕魚的經驗,而且他多次與驚濤駭浪搏鬥的經歷,使海明威很有感悟。於是,一位傑出的作家在深入生活那麼多年後,終於在1952年創作出了一部不朽的經典名作——《老人與海》,其中的主人翁桑迪亞哥就是以弗恩斯特為原型。1954年,海明威憑此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老爹」筆下的桑迪亞哥成了世界性的偶像,特別是他那種「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已成了人們精神信仰與心靈座右銘。海明威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接受採訪時,是用西班牙語而不是英語來回答的,他強調他為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古巴人」獲得這項文學殊榮而自豪,可見海明威對「他命運歸宿的地方」之深愛。

《老人與海》不僅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是對海明威個人來講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標誌著他最終確立了英雄主義的人生信念和創作走向。海明威曾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表現了對人生、世界、社會及未來的迷茫和彷徨。被稱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美國記者巴恩斯在歐戰中受傷失去了性愛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後者也傾心於他,但他們不能結合,為此巴恩斯悲觀失望,雖生猶死。《永別了!武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義大利為背景,英國女護士凱瑟琳不幸在難產中死去,男主人卻宿命地認為:「在這世界上,人人都受折磨,倒也產生一些勇敢的人。倘有受折磨而不屈服的,就會被他人害死,不管你是最善良的人,最溫和的人還是最有勇氣的人,都免不了一死。你如果不是這幾種人,遲早也得死,只是世界並不急於要你的命罷了。」但從《喪鐘為誰而鳴》起,海明威開始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觀的情緒,肯定了不屈的英雄精神與硬漢氣質,從喬頓在戰場上勇敢地面對死亡直至那個老桑迪亞哥在大海上的頑強搏鬥,海明威用筆樹立起了一座拉美民族精神的豐碑。

當我們從餐館出來後經過小漁村時,安度指著那座低矮簡陋的門牌號為「3F05」的藍色小房說:「這就是老漁民弗恩斯特的房子。」弗恩斯特於2002年才去世,活了104歲。據村民們回憶:身材魁梧且發福的海明威每次來弗恩斯特的家,他的身體似要把門框擠破似的,進門就大聲嚷嚷:「嗨,老頭,捕魚去了。」說罷就出門走在前面,弗恩斯特手拿著漁具,慢騰騰地跟在後面,一邊走一邊嘟嚕:「捕魚,捕魚,捕來的魚又大都送給別人。」「哈哈,我就喜歡捕魚的過程。」海明威在前面頭也不回地答道。海明威在此的生活經歷與藝術影響,使這座原本默默無名的漁村成了驢友嚮往之地,不少村民以專售海明威的畫像及紀念品為生,「老爹」可謂是功德無量。海明威已成為古巴獨特的人文資源和亮麗的旅遊品牌。

靜好安逸的維希亞莊園生活,使海明威進入了創作的鼎盛期,他在這裡除了寫出《老人與海》外,還創作了長篇小說《過河入林》、《海流中的島嶼》等,編輯出版了歷代描寫戰爭的文學作品選《戰爭中的人們》並作序。然而,作為一名有職業精神和英雄情結的作家,二戰爆發後,他於1941年偕第三任妻子瑪瑟?蓋爾荷恩來到了抗戰處於最艱難時刻的中國。他們於3月下旬來到了第七戰區的廣東韶關,隨部隊行軍、作戰,採訪了一個多月,條件相當艱苦,妻子有些埋怨,但作為曾參加過一戰的老戰士,海明威的情緒卻很高亢。4月他們來到了戰時陪都重慶,受到了蔣介石夫婦的接待。其後,周恩來秘密會見了海明威,並直接用法語交談。海明威日後回憶道:「周恩來是一個有極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與所有國家的駐華使館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成功地使幾乎每一個在重慶與他有過接觸的人都接受共產黨人對於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的立場。」在1942年至1945年間,他又以記者、作家的身份投身歐洲戰場,並於1944年參加了美軍在諾曼底的登陸,並帶領軍隊開進巴黎。也就在這一年,他同蓋爾荷恩離婚,與記者瑪麗?威爾什結婚。

海明威夫婦在第7戰區

無論是奔走於亞歐戰場,還是後來有時去非洲冒險狩獵,海明威一直把維希亞莊園看作自己的精神家園與安居之地。晚年的海明威深受多種疾病的纏繞,1961年他返回美國不久,於7月2日在愛荷達州用獵槍自殺。「老爹」離開哈瓦那時,曾囑託自己的妻子威爾什說:「如果我出事回不來了,這個維希亞莊園就送給卡斯特羅吧!」海明威與卡斯特羅的友誼始於古巴革命勝利後的1959年,那時大部分在古巴的美國僑民因新政權的建立而紛紛撤回美國,但海明威不僅依然留在哈瓦那的海邊,而且組織了為期三天的捕魚比賽,並邀請卡斯特羅參加。也許是為了顯示親民的形象,當時這位33歲的年輕的革命領袖不僅參加了,而且捕獲了一條巨大的金槍魚,為此榮膺比賽一等獎,海明威親手為他頒發了獎盃。而在頒獎後,海明威與卡斯特羅親切交談的照片成了攝影經典而傳遍全世界。也就是這僅有的一次見面,維繫了作家與領袖畢生的友誼。當卡斯特羅悉知海明威辭世的消息後,很是悲痛。但對於海明威的莊園,他表示不能接受,而是建議修建一個「海明威故居博物館」。卡斯特羅也是海明威的「粉絲」,讀過他的不少作品,特別是1954年《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後,卡斯特羅正在陰暗的巴蒂斯塔王朝監獄裡,那個「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名言,曾給他巨大的精神鼓舞,伴隨著他在牢房裡度過了漫漫長夜而迎來了黎明。

2002年11月11日,「海明威故居博物館」正式開館,已年屆76歲的卡斯特羅在開館儀式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首先感謝海明威在古巴的居住和創作。他高度地評價了《老人與海》,稱之為「前所未有」的作品。對於海明威之死,他感到是「意想不到」的遺憾。從此,他只能與掛在他辦公室里的海明威的照片長談了。

如今當我們置身莊園內,好似「老爹」並沒有離去,他也許和老弗恩斯特剛剛出海釣魚,也許正在餐廳吧台上和漁民們聊天,也許正和妻子在海邊古堡散步,人們期待著和「老爹」的相逢與邂逅……

上海紀實

華語文學網出版

《上海紀實》為專註於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傳記文學的電子期刊,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主管主辦,依託華語文學網每季度末出版,其微信公眾號內容亦由華語文學網負責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紀實 的精彩文章:

親歷|相約珠峰④|張帆

TAG:上海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