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說說《易經》的義理、象、數、占卜

說說《易經》的義理、象、數、占卜



作者&受訪者/

CIIS教授

吳怡 採訪者/月亮


整理/Matty 

編輯/蔣穎 Tang 圖片/百度




《易經》為中國古典智慧瑰寶,聞名遐邇,研習者眾多,然誤解者也眾多。若道與CIIS(加州整合學院)合作,邀請精通易經、老莊、禪宗的CIIS教授吳怡老師為中國同學開講易經,溯本清源,以用治學。我們特邀請CIIS中國區負責人月亮對吳怡教授進行採訪,帶你領略易經的奧妙。



《易經》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




很多人困惑《易經》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是用來占卜,還是用來闡明義理?為什麼會將其稱為「群經之首」?要解答這個問題其實相當複雜。就讓我們

從《易經》歷史的源頭說起。





《易經》為周朝初期的文王所寫,《易經》六十四卦和爻辭在文王時期就已經差不多完成,是他治國和處事的經驗與智慧。

從本源上來說,《易經》是哲學書。

在歷史上使用《易經》的案例最早差不多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左傳》、《國語》都有使用《易經》的例子,那時《易經》並不是占卜之書,我最近寫的書《文王和易經》裡面有述。《

易經》慢慢變成占卜之書差不多是西周到東周之間,東周開始後才變成占卜之書。 




由於《

易經》的智慧直接影響孔子、老子兩人,所以《易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智慧之作,是中國文化的源頭

。不過在以後的流變中《易經》已變得複雜,甚至荒腔走板。因此在東西文化交流中,為了澄清、還原,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群經之首」這種說法是漢代提出的。

漢代的漢武帝推崇五經,漢代人認為《易經》很重要,認為《易經》是群經之首。這也有它的道理,因為《易經》可以概括其他經書裡面重要的東西。如果說《書經》講述堯舜禹湯文武政治方面,《詩經》說文學,《春秋》談歷史,而文王的《易經》觸及政治歷史各個方面,所以說它是群經之首,可以這麼理解。



《易經》的義理、象、數、占卜




最早文王講義理,《易經》的卦和爻辭都是文王一條一條根據理來講的。《易經》在原始中有「

」,「象」就是八卦;八卦變成六十四卦,這是「

」,三百八十四根是爻,這也是「數」。「數」最早只是起卦和爻的數,到後來就複雜了,數就變成算卦和占卜的了。




《易經》到漢代變成象數之學

,漢代的象數之學非常複雜,把《易經》和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再與干支、十二個時辰、甲子、混合在一起,與天文混合在一起變成一個複雜的東西,在漢代的《易經》只講象數不講義理,就變成另外一種學問用來算卦。




從漢代起《易經》就變成一種很迷信的東西,中國人迷信是從漢代開始的,孔子和老子的書里沒有這種東西。象數變成另外一種學問,跟《易經》原始的智慧沒有關係。




象數占卜是術,過份相信,有危險;義理是本,很安全。

我也教學生如何占卜,但仍以義理說明。試看春秋戰國時在《左傳》、《國語》中所有筮占的例子都是以義理說明的。




(未完待續)




長按下圖二維碼

可聆聽吳怡博士採訪音頻






版權聲明:

文章由作者授權發佈於若道平台,歡迎轉發,反對抄襲。友號轉載請申請白名單。






吳怡


美國加州整合學院(CIIS)教授,1939年出生,浙江青田人。畢業於中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並在「中國文化學院」攻讀碩士、博士,獲國家文學博士後,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主任。

授業於南懷瑾、張起鈞、吳經熊教授,與星雲大師、聖嚴大師有50餘年相知相識,一生研讀儒釋道三家,授業無數,著作等身。




點擊圖片查看若道君推薦







如何報名?請點擊「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道 的精彩文章:

玩過《旅行青蛙》後,蛙還是蛙,你卻不再是你

TAG: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