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樣的孩子玩遊戲不會上癮,越玩成績還越好?

什麼樣的孩子玩遊戲不會上癮,越玩成績還越好?

全文3000字|7分鐘閱讀

01

玩遊戲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有的孩子沒事,有的就會成癮?先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個喜歡玩電子遊戲的人。上初中的時候,我的父母為了鼓勵我,跟我打賭,只要考到班上前五名,就給我買一台當時最牛的奔騰586電腦。

為了買這台電腦,我也算是拼了,平常成績中等,我要考到全省重點中學班的前五名,還是挺有難度。

於是我天天起早貪黑,玩命地學習各科的內容。終於我就在這次的期末考試,得了班上的第五名,大功告成。

我父母也是很高興,老媽立馬就帶著我到當時的一家電腦公司,像現在的蘋果粉絲一樣,排隊八個小時,終於買了一台當時的奔騰586兼容機,花了8000塊錢,相當於我爸媽的工資加起來三個月。

拿到了電腦之後,我真的是如獲至寶,恨不得抱著它睡覺就好。當然我也非常愉快地度過了那個暑假。

不過萬事皆有另外一面,這樣暢快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盡頭。買電腦之後我也控制不住,當時只是一個中學生,玩遊戲的時間就肯定經常超時!

學習成績從原來的五名跌到了30名之後,再發展下去,當時的托德老師可能就會像那些來訪者的孩子一樣,成為一名遊戲成癮少年。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狠角色登場了,這個人就是我媽。我覺得當時的她有點像是甄嬛、羋月太后靈魂附體。

她看到我已經大幅度下降的成績後,一開始並沒有剝奪我玩遊戲的權利,甚至保留了我每天一個小時左右的遊戲時間,周末竟然還可以玩更長的時間。

而且更過分的是她還允許我買遊戲雜誌,當時有一本著名的遊戲雜誌叫做大眾軟體,每次逛圖書城的時候,她也沒有一定要我買學習資料,而是依著我的興趣隨便買。

成績下降以後,她對我的態度讓我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我也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在她對我更加「好」的同時,也加強了對我的契約,那就是她對我提出的要求,我必須準確地執行。

比如說每天晚上兩個半小時的自習時間那就必須堅持執行。說好的一個小時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她絕對不會來打擾,會讓我安安靜靜的玩。

但是一旦時間到了,她絕對不會和我討價還價,沒有一丁點的妥協,必須馬上停止。包括平常她跟我說要早上起來鍛煉身體,不許賴床,那也必須得執行。

所以我覺得她有時候蠻鐵碗的,可以說是一個兩面派。

一方面她給我更多的自由權利來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又會斤斤計較她對我的要求。

而且我發現她並沒有因為我玩遊戲成績下降,只顧罵我、譴責我。而是增加了陪伴我的時間,並且與我約定做了很多更加新鮮的事情。

除了陪我學習之外,她還給我買了很多科學的啟蒙工具,有的是化學的實驗器材,有的是天文望遠鏡等等。

她還會經常陪我在樓下打乒乓球,一起去爬山。我覺得我媽幾乎是用豐富的生活安排把我完全收買了。

在這種安排下,雖然我仍然覺得遊戲是一個令我感到興奮的東西,但我已經不再依賴它,只會把它當成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這個時候我的生活又變得規律了,而我的學習成績又開始逐步恢復和穩定。

更加有意思的是,當我考上大學以後,大部分的男同學都如狼似虎地奔向網吧通宵遊戲,而我對遊戲的興趣卻在慢慢的減退。

我記得當時我每周上網的時間不到總時間的10%,這在我們當時的同學中是相當少見的。

為什麼?因為我小時候玩夠了,這個東西反而對我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而那些試圖用暴力來規範孩子,壓制孩子的行為,讓他們聽話不玩遊戲,這也許一時是有效的,但並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管理自己時間,自覺學習的人。

相反,你還會讓你的孩子在離開你之後變得完全無拘無束。

你們看一味禁止根本不能消除行為的本身,而是將這種慾望用外力的形式延遲滿足,並且可能讓他變本加厲地進行反擊。記住,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02

講到這,你應該會明白,孩子玩遊戲是成為他人生的美好經歷,還是會上癮痛苦。最核心的原因並不取決於他自己,而是取決於你的教養方式。

當然這個結論不是我光憑我自己的故事的出來的結論,中央電視台國際部主任編輯趙春梅博士,花了六年的時間,走訪了大量的成癮少年,他們的家庭,他們的學校。

然後再通過大樣本的統計和訪談的方法,得出了一個精闢的結論,那就是幾乎所有的遊戲成癮風險因素都來自於家庭原因。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是否容易以玩遊戲的方式逃避現實,取決於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正確,家庭中的成員關係是否和諧和穩固,家庭中的成員是否完整?是否是單親離異,或是留守家庭,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是否能夠足夠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長。

可以說除了基因和生物的原因之外,一切的心理問題幾乎都源於我們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關係有問題,才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

說的更文藝一點就是說我們孩子的遊戲成癮,都是愛出了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教養方式孩子玩遊戲不會上癮?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有一位心理學家叫做鮑姆,他曾經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兒童個性發展的關係,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跟蹤研究,提出了我們可以將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四大類,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和權威型。

父母們可以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屬於哪種類型的父母。

03

專制型父母

他們對孩子會很嚴厲,屬於高標準嚴要求,而且孩子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

他們會經常這樣說,只要我說了,你就必須這樣做。如果孩子出現了稍許的抵觸情緒,父母就會採取指責打罵這樣的方式來懲罰孩子。

這種教養方式只考慮到了成人自己的需要,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想法和獨立性,也會導致孩子出現比較多的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

專制型的父母遇到了孩子喜歡玩遊戲,特別是孩子玩遊戲而導致了成績下降的時候,最常做的事情呢就是三板斧行為。第一,沒收電腦,第二,禁止遊戲。第三,增加學習要求和學習時間。

這種方法然並卵。如果有用,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家長來找我。但是為什麼沒有用?家長的禁止力量越大,孩子就會開發出他們更強的大腦,與家長鬥智斗勇。

這些方法除了給孩子造成逆反情緒,使得親子關係非常緊張之外,並起不到什麼太多實質性的效果。而且產生衝突以後,這種關係上的痛苦會讓孩子更加傾向於沉溺在遊戲世界當中。

溺愛型父母

這種父母與專制型的恰好相反,他們對孩子充滿了愛和期待,但他們很少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會用自己的力量包辦孩子應該承擔的幾乎所有的責任。經常會因為孩子的哭鬧和發脾氣就對他們妥協,滿足他們所有的需要。

這樣一來,孩子在沒有適當的挫折和壓力情況下,會讓他們常常表現得很不成熟,尤其是在自我控制力方面。一有不如意的時候,他們就會用哭鬧發脾氣的形式來尋求及時的滿足。

專制型和溺愛型這兩種父母,也會相互轉換。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溺愛孩子,但一旦出現遊戲成癮,又會氣急敗壞,突然轉變成專制型父母。

孩子不但無法接受這種轉變,而且常常會變得惱羞成怒,和父母對著干,以賭氣的形式更加沉迷於網路。

忽視型父母

他們對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無所謂,不關心。既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和行為標準,也不會表現出對孩子的關心。

他們對孩子的成長,最多就是供你吃供你穿,要麼就給點錢,基本上不會付出什麼努力來關心孩子在想什麼,或者想如何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出現的問題可能性最高。他們對學校的生活基本沒有什麼興趣,學習成績和自控能力是最差的,並且在長大以後會出現較高的犯罪傾向。也是心理治療中最難治療好的一種孩子。

因為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由於網路可能是已經成為了他們尋找夥伴,追求自己打發時間的僅有方式,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很難尋找相似的替代品。

他們常常認為不上網又能幹什麼,他們又沒有父母的關心,家庭支持幾乎為零,更多的只能依賴學校的老師社工和心理諮詢師的工作。

即使他們的父母能夠中途認識到這一點,改變他們的教養方式,一開始他們也會表現出不接納,不相信。父母需要付出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

所以你看我們最應該避免的就是忽視型的父母。

那麼什麼樣的教養方式,能讓孩子玩遊戲不會上癮,還能越玩成績更好?

答案是權威型

這種類型的父母,他們對孩子提出比較合理的要求,也對孩子的行為作出適當的限制。

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是低標準,嚴要求。

什麼意思?就是說寶貝,我給你的要求並不太過分,你執行起來也很容易,但你必須堅持下去。

比如說如果一天背一百個單詞,對孩子來說很難,如果你還有強行要求,就是高標準嚴要求。他不僅會喪失背單詞本身的樂趣,而且會打擊他的信心。

那麼低標準嚴要求呢,就是每天20個單詞,估計所有的孩子都能完成。至於你想不想多背,隨便孩子。

每天帶著一百分的喜悅睡去,和每天帶著那種困難和痛苦結束一天。 你覺得哪種行為更容易持續?

同時權威型的父母會很耐心的傾聽孩子所說的話和考慮他們的觀點,並且鼓勵孩子參與家庭的各種事情的決策。

簡單總結一下這種撫養方式的特點就是理性,嚴格民主,耐心以及關愛。

這樣看來,當年我媽採用的就是權威型父母的干預方式,而結果也相當好。

如果你家孩子有遊戲成癮的苗頭,一定要牢記這3步曲:不限制不妥協不放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語人心 的精彩文章:

每天必須睡足8小時,其實是一場騙局
不想借錢?教你用一句話懟回去

TAG:妙語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