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疑心生暗鬼的人,活得太累

疑心生暗鬼的人,活得太累

疑心大、心機重的人,給人的印象,通常是為人聰明、處事精明有餘,但往往心胸狹隘、待人寬容不足,與這樣的人相處,比較耗費心力,而他(她)本人也會活得太累,一點也不輕鬆、一點也不舒心的。說到多疑成性的人,生活中不乏其人。現筆者就以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曹操為例,講講多疑人的故事,發表自己的看法,簡單揭示一下多疑人的「多餘」想法和自尋煩惱的緣由吧。

說到多疑的人,讓我想起了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人物——曹操。曹操在性格上的繁複、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是一代梟雄,建安年間天下大亂,其挾天子而令諸侯,權傾朝野,一時之盛,無出其右!論戰功,曹操戰果累累。破黃巾,殺袁術,攻袁紹,滅呂布,收劉表,哪一件不被後人們津津樂道!曹操有勇有謀,他那智在必得的魄力,勇往直前的勇氣,唯才是舉的眼光,靈活老道的謀略,無不為世人所感嘆!曹操堪稱是亂世之奸雄,治國之能臣。他推行屯田制,安定了民心,恢復了社會經濟;他打破世俗門第之觀念,打擊豪強大族,緩和了階級矛盾,加強了中央集權。在文學領域,曹操更無愧是一位大家。擅寫《蒿里行》、《短歌行》等五言體和四言體詩歌之佳作,其在文學創作上大膽革新,身體力行,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光輝的一筆。對建安時期文學思想的轉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曹操生性多疑。中計錯殺蔡瑁、張允導致火燒連營、赤壁之戰大敗;疑神疑鬼、夢中驚醒錯殺關心他的士兵等等,都與曹操的多疑有著直接的關係。華容道遭劫,赤壁大敗,以至死後還為自己修建了七十二座墳墓,都是他這一性格的佐證。正是這一性格的缺陷使得他在許多戰役中向對手暴露了自己致命的弱點;當然,也得承認,這種多疑的特性也使得他不會輕易的落入對手的圈套,多次使他得以大難不死。曹操的多疑性格,歷史上有兩件大事可以明顯表現出來。

第一件事,曹操於公元220年66歲死於腦疾。其原因是由於他生性多疑,把醫術高明的華陀殘忍地殺了。當時曹操患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華歆向曹操舉存了華佗,華佗認為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湯藥所能治的,須先飲「麻沸湯」全身麻醉後,然後用斧子開顱取出風涏,才能斷掉病根。華佗曾經為關羽刮骨療毒,而關公的死和曹操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多疑的曹操見華佗與關公情深,猜疑華佗必想藉此機會替關公報仇殺他,即命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名醫屈死在獄中,而導致華佗所著的《青嚢書》寶貴藥典也因此失傳,這是我國醫學界一大損失。

第二件事,誤殺呂伯奢。曹操試圖刺殺董卓不成,怕事情敗露,和陳宮逃到父親結義兄弟呂伯奢家,呂伯奢誠意接待,外出置酒,家人殺豬接風。不料磨刀聲驚醒曹操,曹操便懷疑人家要加害自已,便潛身偷聽,一聲縛而殺之,更讓他深信不疑。於是他不分青紅皀白,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8人。一直殺到廚房時,發現被捆著等待挨刀的大肥豬,才知道自已錯殺了好人。逃出呂家路上遇到呂伯奢打酒歸來,倍感懊悔,但又怕呂伯奢回去看到家人慘死,心生報復,所以把呂伯奢也殺了。陳宮見狀驚愕不已,質問曹操先前不知情錯殺不能怪之,現在明白真相為什麼還要將其殺害?曹操卻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見曹操如此心狠手辣、殘暴成性,覺得他不仁不義、不可共謀,於是棄他而去。

可見,生性多疑的人誤解、誤信、誤判,害人害己。歷史上因主公多疑冤枉好人錯殺忠良的例子很多,流傳萬世的冤案有:宋朝宋高宗趙構誤信秦檜讒言以「莫須有」罪名毒殺愛國將領岳飛,明朝崇禎皇帝疑心忠臣謀反凌遲處死愛國名將袁崇煥等。

民間故事中,流傳較廣的關於多疑人的典型故事,就是疑鄰盜斧。故事梗概是: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便觀察那人,看到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了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了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了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了斧子的。不久後,他在翻動谷堆時發現了斧子,第二天又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行舉止沒有一處像是偷斧子的人了。可見,疑心重的人,疑誰,就看誰不順眼;疑誰,誰就百口莫辯;疑誰,誰就不得翻身。疑心生暗鬼,同樣的例子還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生活中,多疑的人總是存在的,有可能我們身邊的至親、愛人就是其中一個。多疑是指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往往帶著固有的成見,通過「想像」把生活中發生的無關事件湊合在一起,或者憑空捏造、無中生有地製造出某些事件來證實自己的成見,於是就把別人無意的行為表現,誤解為對自己懷有敵意,沒有足夠根據就懷疑別人對自己進行欺騙、傷害、暗算、耍弄陰謀詭計,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以致與人產生芥蒂和隔閡,在人際交往中自築鴻溝,嚴重時還有可能與人反目成仇。

多疑的想法,根源來於缺乏安全感、氣質多愁善感、神經過分緊張,又或是曾經受過傷害從此多思多慮,凡事都一根筋往壞處想問題。多疑心態一旦形成,相對就比較頑固、執拗、鑽牛角尖,它更是導致偏執性人格障礙形成的溫床,需要引起警惕和及早預防。但單純的多疑,即在成為一個人的固定行為模式之前,則通常在誤會或有人搬弄口舌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例如妻子因社交需要與異性接觸就懷疑妻子不忠。聽到別人的善意批評就懷疑別人存有敵意等等,即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多疑心態的人才會「疑心生暗鬼」,以主觀想像代替客觀事實,才會產生忿恨甚至報復心理。而在其他沒有誘發情景的時間裡,則一般不會產生多疑心態,完全能像常人一樣心態平靜地生活。

多疑人的影像,常見的場景,比如:如果看見兩個同學在竊竊私語,就以為在說自己的壞話;別人無意之中看了自己一眼,以為別人不懷好意,別有用心;每當自己做錯了事,即使別人不知道,也懷疑別人早就知道,好像正盯著自己似的;別人無意之中說了一句笑話也以為在譏諷自己。這種想法的根源在於,內心過於敏感脆弱,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特別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妨想想:凡人每天為口賓士,大家都很忙,誰有空這麼關注你呢?

多疑的人,對別人缺乏信任,經常地感到孤獨、寂寞、心慌、焦慮。經常以為自己觀察入微、明察秋毫、洞察力強、洞悉人心,實質上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日常生活中,總是懷疑別人對自己的真誠,認為別人的這些言行都是虛情假意的。明明人家只是善意的問候,你卻理解為人家別有用心的窺探拷問。明明人家只是身體不適或是心情不佳因而笑容欠奉,你卻理解為人家對你有意見,認為自己不招人待見。甚至懷疑這世上沒幾個好人,認為整個世界都是罪惡的,認為人與人之間是難以溝通的,覺得自己沒有一個可以與之談心的朋友。這種想法的根源在於,不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習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神經高度緊張,雞毛蒜皮的小事也看得無限大無限重,內心創傷修復能力極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驚弓之鳥草木皆兵,如坐針尖如芒刺背。

多疑的心態相當不好,許多時候,多疑的想法真的很多餘。多疑的人,總是神經兮兮,戰戰兢兢;如臨大敵,疑神疑鬼;無端擔心,杞人憂天。無辜憂愁、忐忑不安、惴惴不安、焦慮萬分,對人猜忌、猜疑,會導致別人委屈、不解、疑竇、失望,從而造成兩人關係緊張、僵化、疏遠、決裂。雖即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但若然對人對事過於防備、高度戒備,只會給自己的人際關係製造重重障礙,給自己與親友的感情蒙上迷霧和陰影,作繭自縛,對人念緊箍咒,對人對己都是十分不利的。所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為何不能放鬆一點、豁達一點,看待事物平和美好一點、陽光溫暖一點?生性多疑的人如果不轉變自己的性格習性、思維方式,只能一直活得很累,一生都很可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小女子 的精彩文章:

TAG:王小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