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豬場大小上千頭豬,怎麼安排生產,才能避免豬群亂套?

養豬場大小上千頭豬,怎麼安排生產,才能避免豬群亂套?

15


一個豬場,仔豬、保育豬、育肥豬、母豬、公豬大大小小上千頭,如何讓其井然有序的進行生產?答案便是養豬生產工藝流程。現在的規模化豬場普遍採用分段飼養、全進全出的生產工藝,既可提高不同豬群的營養、管理需求,還可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率,使得養豬利益最大化。以下是幾種常用的工藝流程

1.三段飼養工藝流程(空懷及妊娠期哺乳期生長育肥期)

三段飼養二次轉群是較為簡單的工藝流程,適用於規模較小的豬場;其特點是:簡單、轉群次數少,豬舍類型少,節約維修費用,還可以重點採取措施,例如做好哺乳與保育期的環境控制,以滿足仔豬生長的適宜條件,提高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2.四段飼養工藝流程(空懷及妊娠期哺乳期仔豬保育期生長育肥期)

將仔豬保育階段獨立出來便是四段飼養三次轉群的工藝流程,保育期一般5周左右,豬的體重達20千克以上,轉入生長育肥舍。斷奶仔豬比生長育肥豬對環境條件要求高,這樣便於採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長育肥舍飼養15周左右,體重達90~110千克以上出欄。

3.五段飼養工藝流程(空懷配種期妊娠期哺乳期仔豬保育期生長育肥期)

五段飼養四次轉群的工藝流程,是把空懷待配母豬和妊娠母豬分開,單獨組群,有利於配種,提高妊娠分娩率。空懷母豬配種後觀察21天,確定妊娠後轉入妊娠舍飼養至產前7天轉入分娩哺乳舍。這種工藝的優點是能使斷奶母豬短期內恢復體況、發情集中,便於發情鑒定,容易做到適時配種。

4.六段飼養工藝流程(空懷配種期妊娠期哺乳期保育期生長期育肥期)

六段飼養五次轉群的工藝流程,是將生長育肥期分成生長期和育肥期。仔豬從出生到出欄經過哺乳、保育、生長、育肥四段。該飼養工藝流程優點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豬只生長發育的飼料營養、環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發揮其生長潛力,提高養豬效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奔跑中的螞蟻 的精彩文章:

春季倒春寒常發,嚴防羊鏈球菌病!以及治療措施!

TAG:奔跑中的螞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