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湯姆·漢克斯「阿甘全傳」

湯姆·漢克斯「阿甘全傳」

這本應是一部將他帶入好萊塢頂級明星行列的電影。沒錯,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幾部賣座片的海報上。他甚至展示出了他還能演不同類型的角色。但是,在公眾的眼裡,在電影圈裡,漢克斯仍然被視為一個笑星。《虛榮的篝火》是一部能幫助他開拓表演新領域的電影,就像切維·蔡斯和比爾·莫瑞一樣,他們能夠在喜劇和正劇領域之間進出自如。

湯姆·沃爾夫的原著小說一直被認為是上世紀80年代末的必讀書,這個道德故事反映了10年來人類貪慾的起起落落,集中表現了種族衝突和貧富不均現象下的美國現實生活。僅在美國,該書就售出了75萬冊精裝本,平裝書的銷量更是高達兩百萬冊。

誰都能看出,《虛榮的篝火》的主人公、自詡為「救世主」的華爾街經紀人舍爾曼·麥考伊與《飛進未來》的約什·巴斯金毫無相似之處,所以,沒有多少人認為漢克斯是飾演這個角色的人選,除了以製片人身份當上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老闆的彼得·古柏。

在上一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漢克斯雖然在影帝的角逐中落敗,但他卻成了古柏追逐的對象。後者在多蘿西·錢德勒禮堂的頒獎現場截住漢克斯,稱自己打算把《虛榮的篝火》搬上銀幕,有意請漢克斯扮演舍爾曼·麥考伊。面對這份邀請,很少答不上來話的漢克斯也變得支吾起來。「我?」他說,以為古柏是在開玩笑。在很快確認古柏絕非戲言之後,漢克斯頓時換了一副面孔,極力讓古柏相信他對這個角色很感興趣。幾個月來,這個角色一直是電影圈裡的談資,幾乎所有大牌明星都被謠傳將主演這部電影,但漢克斯的名字始終沒被提到過。

頒獎典禮之後,漢克斯沒有獲得任何進展的消息,以為自己已經完全出局。此外,他也不愁沒有其他電影拍,其中就包括他和薩莉·菲爾德領銜主演的《多嘴俏冤家》。《多嘴俏冤家》是恐怖片《凶兆》(The Omen)的編劇戴維·塞爾澤創作的一部喜劇片,取材於他在獨角戲喜劇俱樂部的真實經歷。劇本於1979年完成,初定由霍華德·齊夫執導。當齊夫退出後,這個項目被束之高閣。1986年,製片人丹尼爾·梅爾尼克在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倉庫里發現了這個劇本,決定讓它起死回生。原本他打算將它拍成一部沒有明星的低成本電影,只是試探性地給薩莉·菲爾德送去了一份劇本。沒想到這位兩屆奧斯卡影后同意出演,並建議請漢克斯飾演男主角,該片的預算也因此大大加碼。

在片中,薩莉·菲爾德扮演的莉拉是一位夢想成為獨角戲喜劇明星的家庭主婦,她利用晚上到紐約一家名為「加油站」的俱樂部表演,卻使得她的家庭生活也因此陷入一片混亂。漢克斯扮演的史蒂文·戈爾德是一位醫學院高材生,一心想成為獨角戲高手,他因此被迫退學,陷入痛苦的深淵。這兩個同病相憐者在一次業餘獨角戲比賽中相識,在互相幫助的同時擦出了情感的火花。在一場電視直播的比賽中,這對搭檔競爭取到了在一檔著名電視節目中出場的機會。莉拉必須作出抉擇,是繼續留在丈夫身邊,還是與戈爾德走到一起。這是一部關於喜劇演員的電影,喜劇表演的世界不一定充滿著歡笑,他們也有面臨掙扎痛楚的時刻。

儘管影片對戈爾德的身世沒有具體的說明,但為了使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可信性,漢克斯替他設計出了一個悲慘的童年,他生長在「一個陰冷、孤寂的家庭里,從小缺少關心,因而找不到明確的人生目標」。

「我很同情這個傢伙,」他說,「他心理陰暗,但卻是一個出色的獨角戲喜劇演員。我總認為他受困於他的能力,他的才華沒能給他帶來幸福。」

就像為了塑造《飛進未來》里的約什而去汲取自己童年裡的快樂記憶一樣,漢克斯為《多嘴俏冤家》貢獻的是他記憶里陰暗的一面。史蒂文·戈爾德是一個像他一樣不能牢牢控制內心惡魔的人。

薩莉·菲爾德清楚地看到她的合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內心呈現在銀幕之上,她對《滾石》雜誌的記者說:「漢克斯絕非你印象中的那個無憂無慮的大男孩,你只需要跟他演30秒鐘的對手戲就能感覺出他的內心在想什麼。他之所以能成為電影明星,是因為他要比你看到的他複雜得多。沒錯,他很會搞笑,也很會與人相處。但你知道在他天真無邪的外表下有另一個陰暗的自我,正是這陰暗的一面使他在銀幕上無人能比。」

《多嘴俏冤家》是漢克斯極力想演的電影。他曾對後來親自出馬擔任導演的戴維·塞爾澤說:「為了得到這個角色,你讓我跟誰上床都行。」當時,他把這部電影視作「出道以來分得的最大一塊蛋糕」。

但是當他看到劇本時,他不得不承認這是他遇到過的最大挑戰。挑戰來自於他必須速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獨角戲喜劇明星,而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漢克斯一直把獨角戲的傳奇人物倫尼·布魯斯和理查德·普約爾當作偶像,儘管他自認為缺乏這方面的天才。獨角戲這種喜劇形式類似中國的單口相聲,通常是在專門的俱樂部里表演,演員在沒有任何布景和道具的舞台上全憑即興發揮的笑話逗樂觀眾。

在好萊塢不乏出道於獨角戲領域的喜劇明星,諸如能寫會演的伍迪·艾倫和快舌如簧的羅賓·威廉斯,他們無不具備超人的口才,而這恰恰是漢克斯的弱項。為了儘快補上這一課,他請來了喜劇作家巴里·索貝爾和曾在外百老匯演過喜劇的老友蘭迪·弗萊徹為他寫段子。

接下來,他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獨角戲俱樂部里進行實戰操練。「第一次我在台上講了5分鐘的笑話,講到兩分鐘時已經明顯感到底氣不足」他說,「這真是一個可怕的開始,因為我演的是一個獨角戲高手,他可以連續20分鐘帶著400個觀眾去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然而工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勤奮苦練之後,漢克斯的表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一次演出中,當時還是無名小輩的克里斯·洛克被安排在漢克斯之後登場,他被漢克斯的表演所折服,從此逢人就說他是自己看到過的最擅長搞笑的獨角戲演員。

「最終,我在電影里表演了40分鐘的獨角戲,」漢克斯說,「我個人覺得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演出。這次體驗不僅給了我在表演上的信心,也成為我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導演戴維·塞爾澤也對漢克斯驚人的悟性倍感驚訝,而他印象最深的還是漢克斯在拍片現場所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他記得有一場戲描寫的是戈爾德在台上表演時發現了觀眾席里的父親,他頓時淚流滿面,因為他知道父親終於理解了他為什麼會選擇從醫學院退學。

「拍這場戲之前,湯姆要求我在開始實拍的最後一刻才把他從化妝間里叫出來,」塞爾澤說,「這是一場需要巨大情感投入的戲,於是我問他是否需要扮演父親的演員來配合他。而他卻說,『這算什麼?上表演課嗎?我不需要任何道具。去把光布好,我能搞定。」

從拍《美人魚》正式步入影壇之日起,漢克斯的敬業精神就不容置疑,這一點也為他贏得了合作者的愛戴和尊敬。如果導演想為一場戲拍322條,那麼他準備好了拍第323條。「這是我的工作,」他說,「我不想讓我的工作留下任何遺憾。」

他的老朋友蘭迪·弗萊徹說:「他是個做起事來有板有眼的傢伙,不能容忍任何敷衍了事的行為。即使在他成為明星之後,他仍然像一個初學者一樣對待他的每一次表演。他是個天才,但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可以討巧的地方。」

雖然開拍日期是在《飛進未來》之前,但由於趕上哥倫比亞公司高層換屆,《多嘴俏冤家》直到1988年9月才得以上映。評論界反應不一,許多影評人認為該片是喜劇與正片的大雜燴,它的浪漫主題遠未得到開發,不過,漢克斯在片中的表演卻得到了一致的讚揚。

《新聞周刊》的戴維·安森說:「銀幕上的史蒂文·戈爾德幾乎觸手可及,因為漢克斯完全理解了這個人物,將他內心深處的東西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他用智慧詮釋了這個角色,比起他在《飛進未來》里諸多的肢體動作,他更多地是在挖掘人物的心理,賦予了人物大量的情感元素。」

儘管這部造價1500萬美元的影片最終只在美國本土賺到2100萬美元的票房,但漢克斯依然認為這是他所拍過的最佳作品。「作為演員,我不僅演繹了角色真實的一面,也儘可能多地體現了我的真實心態。」他說,「我甚至覺得史蒂文·戈爾德就是我。他特別要強,會為了某件事不顧一切,卻又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結果狼狽不堪。我有同樣的問題,我認為所有演員都有這樣的問題。你只有在工作時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工作對於我就像是酒精和毒品。」

總而言之,1988年是令漢克斯感到滿意的一年。他在這一年裡主演的《飛進未來》替他贏得平生的第一次奧斯卡提名,該片又與《多嘴俏冤家》一道使他成為洛杉磯影評協會選出的最佳男主角。與此同時,《虛榮的篝火》這部好萊塢大製作又在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一切都預示著未來幾年裡他的票房號召力會與日俱增。

然而,老天往往會在這時候不失時機地顯示一下它的公平。就在漢克斯因為娶到麗塔而在生活上春風得意之際,他的演藝生涯卻遭遇到了危機。

1989年,經過長時間的休整之後,漢克斯一氣簽下了3部電影:與卡莉·費雪合演的《地獄來的芳鄰》,與瑪麗·威寧漢合演的《福星與福將》以及與梅格·瑞安首度牽手的《跳火山的人》。

所有這幾部喜劇片均有魅力女主角助陣,但她們都沒能替漢克斯贏得更多的光彩。3部電影中唯一沒遭遇票房敗績的《福星與福將》也多虧了主角是一條狗。

過去6年中,漢克斯已經拍了12部電影,但他還沒學會如何說不。他坦言道:「這部分是因為憂患心理在作怪——每次我都擔心不會有下一個機會了,所以只要送上門來的劇本,我都照單全收。」

另一層原因則是金錢的誘惑。他每部電影的片酬從100萬美元節節攀升,在1988年1月接受《GQ》雜誌採訪時,他不無炫耀地說:「實際上,我已經賺得夠多。我可以從此不接任何工作。」

當然,漢克斯也曾錯過或推掉一些電影,從今天來看,這些電影恰恰是他應該收入囊中的,其中包括為羅賓·威廉斯成功轉型立下汗馬功勞的《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和使凱文·科斯特納成為賣座明星的《夢幻之地》(Field of Dreams)。

他還一度計劃與米歇爾·法伊佛共同主演講述一對酒鬼夫妻的《當男人愛上女人》(When a Man Loves a Woman),並且與好萊塢王牌編劇羅恩·巴斯一道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打磨劇本。但是,先是法伊佛選擇了退出,接著頂替她的德博拉·溫格也因故告辭,漢克斯迫不得已只好偃旗息鼓。

當這部電影最終在1994年上映時,男女主角變成了安迪·加西亞和梅格·瑞安,該片也被認為是這位女演員最優秀、最嚴肅的作品之一。

以一群住在郊區的妄想狂為主角的黑色喜劇《地獄來的芳鄰》由喬·丹特執導。漢克斯很喜歡這位導演曾經拍過的《小精靈》(Gremlins)和《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因為「你看到的是一個表裡不一的世界,美好的外表下隱藏著可怕的事物」。《地獄來的芳鄰》趕在美國電影編劇工會罷工期間拍攝,漢克斯扮演和妻子一道去遠郊度假的雷伊,他發現新搬來的鄰居克魯佩克一家行蹤怪異,經常晝伏夜出,屋子的氣氛也恐怖得有如鬼屋。此時恰好另一個鄰居沃爾特先生神秘失蹤,想入非非的雷伊決定當一回偵探,潛入克魯佩克家一探究竟。

大多是靠著《飛進未來》的人氣,該片首映第一周的票房創了紀錄,但是當媒體一致評價它是一部爛片後,它很快就從影院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時代周刊》的文章說:「漢克斯將自己交代給了一部跟觀眾對著乾的電影,不惜浪費他應該倍加珍惜的才華。」

不過,該片的製片人拉里·布瑞茲納則對他有另一番評價,他說:「漢克斯很懂掌握時機,同時他也令人很有信服感。當他弄清所扮演的角色後,他會和角色共存至最後一分鐘。他不僅能演出逗趣的喜劇,同時更能將表演喜劇化,與其說他是個喜劇明星,還不如說他是個演技派演員更恰當。」

《福星與福將》於同年上映,儘管它的故事已不新鮮,但票房卻要好得多。漢克斯扮演有潔癖的小鎮警察特納,在離職前三天,小鎮發生一起謀殺案,唯一的證人是被害人養的一條叫霍克的狗。為了破案,特納被迫收留霍克。誰知霍克頑皮搗蛋、惡習多多,不但把他井井有條的生活弄得一團糟,更為他惹來麻煩一籮筐。該片是漢克斯與迪斯尼公司簽下的多部片約中的一部,迪斯尼專門為他提供了辦公室,還授予他任意修改劇本的權利。

這是漢克斯第一次享受到等同於導演的待遇,他想出了許多點子,卻因此激怒了該片的導演亨利·溫克勒。儘管在當年的《幸福時光》中有過合作,溫克勒還是受不了漢克斯的越俎代庖,在開拍12天之後他以「藝術分歧」為理由離開了劇組,取而代之的是羅傑·斯波蒂斯伍德。

漢克斯不希望把這部電影拍成老套的講述人與動物友誼的故事,他在寫給執行製片人丹尼爾·皮特里的信中說:「我打算把霍奇塑造成銀幕上前所未有的一個角色,它會以其特有的方式體現性感和魅力。我的故事就是要講述一個生活封閉的男人最終發現周圍世界裡有無窮的快樂。霍奇就像女友一樣闖進了他的生活,它讓特納發瘋,花他的錢,給他帶來麻煩,但它離開後,特納卻為它神不守舍。」

要讓如此醜陋的一條狗變得性感,文章只能做在漢克斯自己身上,他脫下了幾乎成為他固定行頭的寬大西服,換上了黑色的緊身體恤,這是觀眾為數不多地能在銀幕上看見漢克斯的肌肉——如果你把這視作肌肉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路線 的精彩文章:

鐵拳男人——羅素·克勞(六)

TAG:電影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