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顧茅廬」真的存在嗎?

「三顧茅廬」真的存在嗎?

「三顧茅廬」,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得惟妙惟肖,劉備禮賢下士,真心誠意的精神令人深感敬佩。但是這段家喻戶曉的歷史卻一直備受爭議,焦點就集中在究竟是劉備禮賢下士「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遍訪明君「毛遂自薦」呢?

關於「三顧茅廬」的最初記述是在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出師北伐前所寫的《出師表》中,諸葛亮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意思就是說劉備是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才出山。

陳壽在《三國志》里也曾寫道:「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也是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去見諸葛亮。「三顧茅廬」有了這兩大史料的佐證,彷彿就是事實。

《三國志》簡介

《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

但是另兩部史書《魏略》和《九州春秋》中說劉備屯兵於樊城時,曹操已統一黃河以北,諸葛亮預見曹操馬上就要對荊州發動進攻,於是北行前來求見劉備。劉備當時正在與眾賓客聊天,因為從來沒聽說過諸葛亮的名字,加上諸葛亮年紀尚小,根本沒有重視他,就把諸葛亮冷落在一邊了。等到眾賓客走光之後,諸葛亮在劉備編耗毛帽子的時候,才得以陳述自己對當今政局的看法,劉備聽後大為動容,這是個人才啊。於是,劉備才「以上客禮之」。

魏略

九州春秋

按《魏略》的說法,諸葛亮是毛遂自薦,自己主動上門找的劉備。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記載的是事實的話,那麼在諸葛亮的《出師表》里,「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句話又該如何解釋?難道是諸葛亮說了假話?還是《出師表》根本就不是諸葛亮所作呢?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發生過三顧茅廬的故事呢?

要解清這個謎呀,這裡面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劉備從袁紹那兒跑出來,然後投奔了劉表,在荊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為什麼六年工夫諸葛亮和劉備都沒有見過面?這其實也是本案的一個關鍵,那麼也有不少歷史學家試圖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覺得這個事情說不過去,於是提出一種說法,說實際上劉備是找過諸葛亮的,第一次去沒見著,第二次去又沒見著,所以到了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他來荊州六年之後,第三次他才見著了。這個說法有點問題,你說劉備這三顧,是不是建安十年一次、建安十一年一次、建安十二年一次,一年去找他一次?好像很難說得通,平均兩年找他一次,更很難說通。也有人提出說,那是因為諸葛亮不好找,住得很隱秘,這個也是不通的,他又不是我們武俠小說里寫的那種躲避仇家追殺的大俠,隱姓埋名躲在一個旮旯里,你找他不著,他老早就來到了荊州,而且你要知道他是劉表的親戚啊,他和荊州的官場,和荊州的上流社會,和荊州的士人集團是有往來的,他怎麼是一個找不到的人呢?所以這些理由看來是不能成立的。

對於這個問題也有歷史學家試圖做出解釋,比方說尹韻公先生就提出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認為諸葛亮當時的知名度不夠。我們去讀《三國志》對諸葛亮的描述是什麼呢?「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就是說諸葛亮自己自信是很強的,但是當時荊州的士人集團並不是一致認為他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人對他不以為然。那麼劉備聽到別人對諸葛亮的介紹的時候,劉備會掂量一下,說這個是真呢還是假呢?他會猶豫,這麼一猶豫幾年就過去了。

另一方面,在諸葛亮這方面有心理障礙。因為諸葛亮給自己設計的這個目標,是到了這個集團以後他一定要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要當首席謀士,要當這個集團的二號人物,而劉備和關羽、張飛的關係過於密切,食則同器,寢則同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你很難擠進去,他也要猶豫。

那麼這兩個說法都有道理,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非常重要,就是年齡。我們要知道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是多少歲?26歲,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多少歲?46歲,那麼將心比心,讓一個46歲的身經百戰的天下梟雄把一個26歲的從來沒有表現過自己什麼特殊能力的年輕人奉若上賓,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怎麼可能要求劉備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到一個鄉下去請出個二十歲的人來當他的總參謀長呢?所以年齡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不是後來曹操那麼咄咄逼人,這個事說不定還要拖下去。總而言之,劉備他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決定放下皇叔和長輩的架子,下鄉去見一個比他小了二十多歲的沒有任何頭銜和功名的這麼一個年輕人,所以三顧茅廬是可信的,登門自薦只能存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是書香能致遠 的精彩文章:

將一把好牌打爛是什麼感覺,袁本初現身說法
三國時期東吳鮮為人知的四位出色外交官

TAG:最是書香能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