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構改革要服務於一個目標

機構改革要服務於一個目標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這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中,機構改革要始終服務於一個目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機構改革要突出系統性、全面性、重構性

啃最硬的骨頭,拆最牢的藩籬。「組建」「重新組建」「優化」「不再設立」……這次改革涉及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直屬單位就超過80個。改革調整幅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為改革開放40年來之最。大刀闊斧、建梁架柱,改革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標本兼治、形神兼備,改革就要真刀真槍,實實在在。

機構改革重在優化協同高效

優化就是要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就是要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職到位、流程通暢。過去,有關農業投資項目,牽涉到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分段管理,如今要整合有關職責到新組建的農業農村部。類似這樣的調整,確保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讓黨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權責更加協同、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機構改革力求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著眼全局、加強領導統一部署,也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各地實際,調動和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創造性,形成上下一條心、合力辦大事的生動局面。《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指出,科學設置中央和地方事權,理順中央和地方職責關係,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加強宏觀事務管理,地方在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前提下管理好本地區事務,合理設置和配置各層級機構及其職能。

機構改革要使政府與市場兩隻手定位更加清晰、協調

這次深化機構改革,對宏觀管理、市場監管領域的機構和職能進行了大幅調整優化,以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各自優勢:減少了宏觀部門的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要求把主要精力真正轉到抓宏觀上來,發揮戰略導向作用;做出了市場監管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組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集中管理反壟斷統一執法和知識產權保護……這些舉措,將極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強大的驅動力。

形勢決定任務,目標決定路徑。機構改革的宏偉目標,指引著開啟新征程的光明道路;機構改革的陣陣鼓點,激發起奮進新時代的萬丈豪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完成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各項任務,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丨新華網

製作團隊

編審丨宋鵬飛

校對丨張瑞晨、馬健恆

編輯丨張盛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觀滄海 的精彩文章:

期待「北京時間」書寫冬奧新精彩

TAG:e觀滄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