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推薦:互聯網+已經落伍,區塊鏈+新零售才是新時代的必然

今日推薦:互聯網+已經落伍,區塊鏈+新零售才是新時代的必然

近年來,雖然電商的發展速度很快,但電商只佔社會總零售額的10%左右,絕大部分的流量和消費仍然在線下。

同時隨著流量紅利的消失,互聯網上的流量成本越來越高,電商零售的經營成本逐年上升,尋求轉型與升級成了商家們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而隨著「新零售」被提出後,很多機構和創業公司都開始研究:如何用「新零售」來更新和改造自己當下的業務,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新零售,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什麼樣的新零售可以長足發展?

什麼是新零售?

簡單來說,就是以數據為驅動,通過新科技發展和用戶體驗的升級,來改造零售業形態。

先來聊聊零售業和電商現狀:

線下門店中,最先被電商化的產品是圖書。圖書作為高利潤和高標準化的產品,是最早適應電商的,噹噹就是以圖書作為切入口迅速壯大,成為國內首個在海外上市的消費類電商。緊接著,3C、服裝和美妝類產品等具備「高利潤和高標準化」特點的產品也逐漸被搬到線上。

品類快速擴充的同時,也在兇猛得地蠶食著線下門店。

因此,電商中能夠獲取較利潤的產品幾乎都被做遍,每個平台都在想辦法提供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想產生新的電商平台已經幾乎沒有可能了,在部分垂直領域還有少量機會。而更適合線上購買的產品:如上文提到的3C、美妝等,由於商品同質化嚴重,想要吸引更多用戶,只能不斷降低利潤。線上電商的困境也愈發明顯。

線下門店的問題不僅僅是局限於租金上漲和客流減少,更多的是缺少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和對消費者的觸達能力,同樣,新的競爭者、新的業態、新的技術以及顧客需求的快速變化,都給零售業帶來極大挑戰。

流量問題。線下門店的流量成本相當於「房租」,流量越高的地方,租金也越貴。但線下門店的流量幾乎是每日持平的(同時也在日益衰減),並且由於庫存和產量,售賣的頻次也不會有很大差距,但可以通過擴大用戶購買品類和客單價來提升利潤空間;而電商的流量成本在這幾年中則變得越來越貴,BAT等幾大巨頭把手著流量關口,顯然,未來流量會更貴。

因此,新零售不僅是對線下門店的升級改造,對線上的倒逼,也是對企業加強線上線下協同能力的新考驗。

新零售到底新在哪裡?

新科技帶來的變化

新科技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提升用戶體驗、運營效率,以及改變用戶的消費場景。

通過零售業的三個場景分開說:

在消費者端,新科技可以大幅提升消費者用戶體驗。例如亞馬遜的無人超市,不用排隊,也無需等待結賬;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例如二維碼掃碼支付,大大縮短了收銀時間;純線上的會員體系和卡包體系,例如很多連鎖購物店都支持微信公眾號在線綁定會員,並享受優惠折扣。

在產品後台,新科技可以幫助軟體和硬體系統升級,將所有的企業內部系統轉化為更便捷的雲端模式,如客戶管理系統,員工管理系統,貨品管理系統,各大門店管理系統等。

在運營側,則更強調供應鏈管理和營銷運營。利用新科技來監控市場動態和各個門店的消費習慣,確定供應鏈運營策略,加強精細化運營。

此外,在新科技的不斷發展中,電商用戶的消費路徑也一直在發生轉變:曾經是從線下延伸到PC,從PC轉移到移動端。

但現在,消費路徑已經延伸開始到直播平台、智能家居上面:很多實體品牌開始和當紅主播合作,在直播中產生銷售;接下來,用戶的消費路徑將延伸到VR/AR平台上,甚至會延伸到智能家居中。

用大數據加強對消費者觸達。

傳統的實體零售店最大的痛點是不能有效收集、監控消費者行為,無法精細化運營,但電商可以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進行精準的商品推送、關聯,通過大數據檢測用戶的購買行為,優化營銷方案。

但很多同時開展電商業務的零售商,其線上線下的數據並沒有打通,這也造成了很多用戶的消費行為數據缺失,難以建立精準用戶畫像。

通過對供應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提升產品品質。

什麼樣的新零售可以長足發展?

加強體驗服務,大數據關聯

首先從商品來說,目前的許多商品同質化嚴重,在純電商的環境下只能依靠降低利潤來獲取流量,而結合線下後,商家便可以通過服務,提高用戶體驗,來為商品尋求高附加值,獲取競爭優勢。

這時,從線上到線下的整個交易過程中,線上在整個過程中承擔的角色是優化交易過程,線下零售則是優化體驗或者服務。

同時對於用戶來說,線下的服務,是現實世界裡的真實體驗,相比於誇大的文案,過度裝飾的圖片,更加生動和可感知,這也是為什麼電商想要和線下零售合力的原因之一。

強品牌類產品

不同的服務,不同的體驗,IP帶來的附加值,對於強品牌類的產品來說,天生就適合線下場景。

對於一大波在純電商時期崛起的產品,依靠流量紅利,在互聯網上收穫了一大批用戶,但隨著流量紅利逐漸消失,對於純線上的產品來說,線上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模仿者越來越多,線上流量獲取越來越貴,單純依靠線上銷售已經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而未來依靠線上向線下輸血,完成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多渠道的獲取流量,同時通過線上數據與線下數據的結合,更加精準的完成用戶畫像,對於商家以後的發展帶來多元化的變化,為IP變現帶來機會。

而對於前幾年以線下為主的商家來說,在經歷過電商的衝擊後,對於線上的銷售已經有了較為清楚的認識,隨著「新零售」逐漸替代「純電商」,在重回線下的過程中,依靠長期積累的渠道優勢,管理優勢,口碑優勢,在「新零售」時期的發展值得期待。

相對標準的區塊鏈定義,將其叫做「分散式去中心化資料庫」。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交易信息,用於驗證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具有共識、共防、分散式存儲的三大特性。

區塊鏈這套技術,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大眾最熟悉的比特幣,以及新零售和物流(廣義上,物流的一部分,又交叉重疊於新零售範疇)。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而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種底層技術。

同理,將區塊鏈和新零售作融合分析,結論就是:區塊鏈可以作為新零售的一種底層技術。而且,只是一種,不會代表新零售的全部。

區塊鏈加持新零售

就在區塊鏈還未展現革命性顛覆互聯網的能量之前,有關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零售領域已經有所涉及。

最明顯的落地應用,發生於物流領域。目前,全球已經成立一個「全球區塊鏈貨運聯盟(BiTA)」,一家全球化的區塊鏈教育和標準開發行業組織。目前已經吸引了包括通用電氣運輸集團、京東物流在內的230多家全球公司的加盟。

區塊鏈的最大特性就在於上傳數據的不可篡改,通過商家、海關等各方上傳的物流數據,消費者可以交叉認證自己購買商品的各項信息,想要在區塊鏈上進行數據造假摻入假貨,難度和登陸火星沒什麼區別。

交易端應用

因為是去中心化分散式資料庫,區塊鏈的點對點交易和私密性,可能對現有零售業的整個業務體系,存在顛覆性衝擊。

也就是說,從現有的「商品原產地(品牌商)——交易平台(零售商)——終端消費者」固有結構,直接跨過零售平台,達成從產地到終端的點對點交易。

既然區塊鏈能查詢到商品從源頭、製作、出廠、上架銷售所經歷的所有歷程。那麼品牌商也能看到每件商品的流向,以及終端消費者的分布情況。

從這個技術角度來說,品牌商是不是完全可以直接觸達每一個精準又私密的終端消費者?

理論上,完全可行。

產消直通,就是縮減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息距離。還讓個性化定製、針對性服務變成可能。圍繞在區塊鏈這個自由、公開、安全加密的交易平台,傳統零售平台中心連接消費者,完成商品最後交付的功能,很可能會被品牌商直接接管。

區塊鏈作為一種互聯網底層技術,將深刻影響互聯網的變革過程。而互聯網在已經大幅度接管零售業變革的當下,區塊鏈改變零售業的時間和程度,會比我們的常識想像的更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享通贏 的精彩文章:

今日解析:實體店不得不知的新零售到底是什麼

TAG:眾享通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