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產行業哪類崗位最值錢?地產人如何變成最重要的人?

地產行業哪類崗位最值錢?地產人如何變成最重要的人?

地產行業誰最重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每個部門、每個條線,都覺得自己很重要。

據說某些房企內部的「鄙視鏈」是:投融資>營銷>工程>報建>物業……

明源君認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規模的房企,最重要的人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想讓自己一直都很重要,就需要根據市場和自家企業的變化,不斷學習、進步。必要時跨專業學習、提高維度思考、換部門工作……

01

想成為最重要的人

要搞懂不同的發展階段

明源君認為,地產行業的發展,有四個階段。

每個階段,最重要的專業不一樣,其對應的最重要的人也就不一樣。

不過,中國太大了,發展不均衡,不同的城市和區域可能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的城市處在2個階段的交界處。

就同一個城市來說,一般會經歷下面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營銷最重要

第一階段有以下一些特點:

電視、報紙等傳統渠道集中,效果顯著,可以迅速招來客戶。一個點子乃至一句廣告詞,

都能改變一個項目的命運。

信息不對稱,客戶不成熟,容易被誘導,展示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房價相對比較低,且在快速上升中。周期短。房企敢於加很高的槓桿,甚至空手套白狼。

快周轉、期房銷售是主要模式,銷售回款是房企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可以憑藉快周轉不斷擴大規模。

在這個階段。

一般的房子都能賣出去。營銷本身就可以改變一個項目的命運。

賣得越快,回籠資金越快,企業規模上升也就越快。營銷是整個房企的動力源泉,營銷人是最重要的人。這個階段營銷總上位成為總裁的並不罕見。

第二個階段:產品最重要

第二階段有以下一些特點:

渠道分散了,電視、報紙作用嚴重衰減。口碑傳播更重要,老帶新、活動、渠道、新媒體等成為客戶的主要來源。

改善客戶成為主要客群,客戶越來越成熟,對項目的要求越來越高。

地價越來越貴,如果周轉太快,而房價沒能上升到一定水平,利潤率可能很低。放慢開發速度,同時做豪宅,等房價上升後再賣以提高利潤率,成為另一種主流選擇。

在這個階段。

要想有老帶新和好的口碑傳播,需要好產品;要滿足成熟客戶的高要求,需要好產品;要想賣高價,覆蓋掉等待期間的財務成本,也需要好產品。

這個階段,懂產品的人最重要。之前很多千億房企城市總、副總是建築相關專業出身,很多老總只管項目定位和設計,就是這個原因。

第三個階段:投融資最重要

第三階段有以下一些特點:

地產周期變長了,可能是7年或者10年,暴漲的邏輯不存在了。

收併購取代招拍掛,成為主流拿地手段。

各個區域的地產市場嚴重分化,很多「規律」和「經驗」都過時了,幾乎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

嚴厲的調控,特別是限價政策下,快周轉可能賣不掉,也可能沒利潤。

代建行業的「富士康」出現。

一些城市要求開發商拍地一個月內支付全款,有些地方開始推現房銷售。

大量土地「限自持」。有一些地塊要求100%自持。

在這個階段。財務成本高的話,等得越久可能虧得越多,如果能借到便宜的錢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收併購要靠金融專業完成;

完全避免風險要用對沖等金融操作手法,也就是做儘可能廣的項目,哪裡的項目處在低潮,就暫且放一放,讓高潮區域的項目先賣;

名牌代建商出現後,只要肯出錢,就能保證項目的品牌、質量。

更重要的,因為被要求拿地一個月付全款,拿地後再去找錢很難;現房銷售之後,用銷售回款去還錢或者做開發也是行不通的;而自持的地塊根本沒辦法通過銷售變現,只能通過金融手段變現。

這個時候,房企只有2個選擇:

去槓桿,不再尋求規模的擴大。

尋求新的加槓桿方式和資金來源。

這個階段,競爭、發展,乃至安全,都要仰仗投融資,投融資也就變得空前重要了。與投融資相關的人員上位成為總裁、副總的,將越來越多。

第四個階段:運營最重要

第四階段有以下一些特點:

存量房取代增量房,成為主流。

地產行業的企業,進一步專業化,少量巨無霸之外。大多數企業以一個專業為主打,分

化為專業地產投資、專業土地整理、專業開發、專業資產管理企業。

金融手段變現,取代銷售變現,成為主流。

在這個階段,最有錢的企業將不是開發企業,而是資產管理公司。

這不是天方夜譚,美國許多資產管理公司一管理就是幾百上千億美金的資產,西蒙地產市值高達520億美金。而開發商的市值高的,也就一百多億美金。

上市之外,還有一種變現方式就是通過發行REITs等金融產品,而發行金融產品的本質就是:先要有穩定的盈利,然後把未來20年的盈利一次變現。

不管是上市變現,還是發行金融產品變現,前提都是運營要好,要能夠產生穩定的盈利。運營當然也就成為最重要的能力,運營人才成為最重要的人才。

上面說的四個不同的階段,最重要的專業不一樣。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市場之外,你所在的房企規模如何,也是很重要的……

02

想成為最重要的人

要踏准企業發展的節拍!

明源君認為,即使是同一個專業乃至同一個職位,在不同的房企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也可能完全不同……

一、小規模房企,生存是第一位的,衝鋒陷陣的強人最重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房企的老總其實不需要那麼多戰略。

如果你一年就拿2塊地,每塊地本身就是戰略。

小房企不需要務虛的人,能解決問題、能活下來才是王道。能幹不能幹,試試就知道。

所以,小房企的老闆和高管團隊,一般都壓在一線。誰能打仗,誰就能上位。

營銷總自己寫廣告詞,總裁自己去做客戶調研,工程總天天睡在工地,這都是明源君曾經聽過的真實案例。

在小房企里,銷售員因為賣房出色,一路做到營銷總,也不奇怪。

二、中等規模房企,複製是第一位的,能建立標準和流程的人最重要

中等規模的房企,已經有了很多成功經驗,核心是如何把這些成功經驗固定下來,複製開去,迅速擴張。

如果做不到這點,就會遭遇發展瓶頸,被別人超過,最終被邊緣化。

所以,這個時候,誰能把過去的成功經驗提煉成標準和流程,概括成模式,並通過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培養團隊,把模式複製開去,誰就能上位。

這個時候,是考驗一個人的管理能力、思維能力、識人能力的時候。

對於這種綜合能力來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人與人的差距,這個時候體現的特別明顯。

為什麼一些本專業不突出,甚至之前做的是非房地產行業、對地產專業完全不懂的人才,能被房企老闆看中,成為房企高管,就是這個原因。

三、巨型房企,穩健是第一位的,讓老闆放心的人,低調又能識人的人最重要

房企超過500億乃至1000億之後,已經沒有生存焦慮了,其內部已經形成某種生態,只要不犯大錯誤,都能發展。

這個時候的房企,一般想的是安全,防止失控,防止系統性風險。

如何防止?一方面是通過制度。比如合伙人、跟投,本質是把所有高管綁在一個戰車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都來防風險,風險就降到最低了。

這個時候,什麼樣的人最重要?

首先當然是讓老闆放心的人。

巨無霸房企,老闆管理半徑是有限的,每個城市公司、省公司的老總,相當於一路諸侯,要讓老闆感覺到沒有風險只有2種情況:1、這個人讓老闆放心;2、已經用其他手段監控。

其次是低調又能識人的人。

巨無霸房企出得起錢,想招什麼樣的人都沒問題。問題在於,招來以後,如何讓他們發揮最大價值。

管理者不能什麼事情都自己上,而是要識人、用人,放權給下面。低調的人

不迷信自己的能力,也沒有表現慾望,容易做到這一點。而且,低調的人不會招搖,也就減少了很多額外風險。

有的地產人可能會說,即使我很明確自己所處的階段需要什麼專業,也知道自己所在的房企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可是我自己不是那樣的人,或者沒有表現的機會,也就沒有辦法了……

明源君想說,沒有人天生就具有某些專業和能力,也沒有什麼機會是天生就有的。

能不能成為最重要的人,關鍵還是看你自己……

03

想成為最重要的人

就要不斷努力調整自己!

行業的發展方向是明確的,企業的發展歷程也是明確的。

你要想更重要,就要根據區域所處階段、自家企業本身的戰略,來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

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一、要接受所在企業的文化,不能接受就要及時跳槽

不同的企業就有不同的文化和規則,也因此有不同的升遷路徑。舉例來說:

中海的管理線條比較簡單,上面怎麼說下面怎麼執行就完了。中海沒有花哨的動作,每個動作都很關鍵。

萬科的核心許多時候在一線,他的決策大部分在下面,效率有時候不高,但是他可以做一些長遠的決策,也容易創新,總有幾個區域能夠完成創新的事情。

中海的規則就是你拿成績來說話,上級讓你乾的事情你把他干好。所有的事情簡單明了,標準也比較簡單。規則是四個字:能上能下,做好了上去,做不好下來,當然有人一「下」就會離開,但中海從來不怕這個,挖不垮的中海啊。

萬科的規則也很清楚,萬科就是要給你一個相當的自由度,在這個事情裡面要看你對每件事情的理解,對每件事情的發揮,看你自己的創造。早年萬科許多時候甚至讓你覺得沒活干,實際上是沒有現成活干,你得自己找方向。

如果你能接受企業對應的文化,並如魚得水,當然就容易晉陞,如果接受不了,那就要及時跳槽。

二、要持續學習,掌握多個地產相關專業,和通用專業

當代置業提拔員工,就要考察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

其中通用能力包括:計劃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組建與領導力、組織協調能力、決策力丶情緒管理……

專業能力則包括:計劃財務、規劃設計、工程管理、招標與成本管控、經營開發、人力資源、信息運營、行銷客服,還有流程與運營構建與踐行的能力等。

如果你掌握了通用能力,還有專業能力里的2項以上,你獲得晉陞的可能性自然就很大。

而如果你固守在自己的本專業,不持續學習,那麼後面很多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只好說「這個專業我不會……」。

三、要勤于思考,善於表現自己

某百強房企,一個員工被提拔為副總裁的時候,只有33歲。

他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在一次關鍵會議上,提出一個重要流程可以創新,提高了項目的可控性。

會議後不久,他就通過競聘,被提拔為集團一個中心的負責人,再之後被提拔為副總裁。

而他當初提出的那個流程創新,並不在他日常的工作範疇。

四、要有長遠眼光,敢於做一定的冒險

有的專業,過去是被輕視的,但未來有可能起很大作用,你可以考慮去那個專業輪崗,把這個當作一種投資。

有的基層崗位,可能很辛苦,但能鍛鍊出實際的能力,你也不應該排斥。

比如,有的房企提拔人才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必須在項目公司任職過一年半以上,懂得項目層面的實際情況。因為有這樣的資歷,就有了判斷基層具體事情的能力。

在物業公司任職一年半以上的可以加分。因為那裡是最接客戶地氣的地方,有這樣的資歷,就有了一些發掘客戶需求的能力。

對於總部任職的人來說,去項目公司、物業公司,都是一種「下放」,但你不下放,也就失去了晉陞的機會。

現在,很多房企都在搞「生態」。通過市場化的「內部創業」,而成為一方諸侯的地產人,也不在少數。當然,創業有風險,但是如果你不敢冒險,也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最後明源君再概括一下成功的關鍵:1、看清楚行業、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明白什麼人最重要;2、通過持續的學習、思考和一定的冒險,努力成為最重要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源地產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地產人工作壓力大?快學學這些建築大神的減壓方法!
你們一直拚命對標碧桂園恆大融創!為啥別人破5000億,你才100億?

TAG:明源地產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