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變黃河命運的的水利工程

改變黃河命運的的水利工程

黃河上有多座水庫和水電站。如果把黃河比作一條飄帶,那麼這些水庫和水電站就是這條飄帶上的明珠。黃河上一共建設有30座水利工程,有水庫,水電站,以及水利樞紐和配套工程。雖然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大家褒貶不一,但是卻給沿岸人民帶去不少福利。

巴家咀水庫一角。1952年10月,毛澤東視察黃河時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黃河水利委員多次委派專家考察,於1956年正式向國務院提交了巴家咀建庫計劃。巴家咀水庫是黃委會為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和減少入黃泥沙,專門建設的一個水土保持試驗壩。

鹽鍋峽水電站,位於甘肅省永靖縣鹽鍋集附近黃河幹流鹽鍋峽峽谷出口處,下距蘭州市70公里,上距劉家峽水電站32公里。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82704平方公里

青銅峽樞紐工程的建成結束了青銅峽灌區無壩引水的歷史,大大提高渠道供水保證率,擴大了灌溉面積。因黃河泥沙淤積,現庫容已不足1億立方米。水庫波光浩渺,洲灘林草蔥籠,水鳥悠遊,左岸山坡上有古塔群「一百零八塔」,是寧夏遊覽勝地,現已劃為自然保護區。

三門峽大壩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壩。這座大壩之所以建在三門峽峽谷,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三門峽峽谷是黃河中遊河道較狹窄的河段;二、這裡屬花崗岩石質峽谷,地質條件優越;三、此地控制流域面積大,能最大程度減輕下游水害。三門峽大壩1957年開工建設,1961年建成。

小浪底水庫一角。1991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在「八五」期間開工興建。小浪底工程由攔河大壩、泄洪排沙灌溉和發電設施系統等三部分組成,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也是國內僅次於長江三峽的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在世界範圍內,小浪底工程也是一個難度極大的世界級工程。小浪底工程於2001年年底竣工。

小浪底工程被國際水利學界視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之一,技術複雜,施工難度大,現場管理關係複雜,移民安置困難多。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精心準備,艱苦談判,通過協商處理了全部索賠,使工程投資控制在概算範圍以內,取得了工程建設的重大勝利。

鄭州保合寨控導工程。黃河「害在下游」,據歷史記載,解放前的兩千多年中,黃河決口達1500多次,重大改道有26次。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高度重視黃河下遊河道整治工程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建控導工程就是其中一項。控導工程可以約束主流擺動範圍、護灘保堤、引導主流沿設計治導線下泄。

高標準防護大堤。2002年國家在黃河下游全面啟動「標準化堤防建設」,河南省鄭州至開封159千米的黃河堤防被列為首期項目。標準化防護大堤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一、堤頂寬12米,同時淤築100寬的淤背區;二、堤頂道路寬6米,全部硬化,符合三級公路標準,沿堤每10千米修建一條與地方公路相連接的防汛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視角 的精彩文章:

浙江人口最多的四個市區:第一名是杭州蕭山區
江蘇最大的四個城市:第一名是南京

TAG:旅行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