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黃秋生找到了拋棄他的英國生父,也跟前半生的痛苦徹底和解

黃秋生找到了拋棄他的英國生父,也跟前半生的痛苦徹底和解

黃曉明新刊搶鮮看

還有往期經典紀念刊喲

購買

長按彈出二維碼即可進入雜誌微店

文/晏凌羊

來源/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ID:qiushan08

1

近日,我關注了一條黃秋生的八卦。

3月20日,黃秋生和遠在澳洲的74歲雙胞胎哥哥於香港團聚。

眾所周知,黃秋生是私生子。

早前,他曾通過FB公開尋親。去年,上載了昔日一家三口合照,表示望尋回親生父親。

照片中有一張是母親抱著小小的黃秋生,一家三口看起來非常的幸福。我也是通過這張照片,才知道黃秋生原來是個混血兒(之前一直沒往這方面想,現在再看他長相覺得確實像)。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BBC的報道和幫助下,黃秋生已找到同父異母的雙胞胎兄弟John及David。

兄長二人坦言本身不知秋生的背景,於是上網找到秋生的電影、片段等,才知道他是一個知名的香港演員。

雙胞胎兄長說:「如果爸爸知道我們重遇,他一定好安慰。雖然都有因為爸爸隱瞞此事而不開心,不過現在我們好開心可以同秋生做兄弟!」

他們同時也坦言,父親生前從未說起過他有第二個家庭。

黃秋生想把這個事情告訴給母親黃尊儀,但她年事已高並患有腦退化症,已無法對此作出清晰回應。

這個故事怎麼看都是一個「渣男始亂終棄」的故事。

只是因為過去的時間太久了,當初的小孩都已經變成老人了,講起來時就只成了一則趣聞。

黃秋生生於1962年。她的母親黃尊儀是女傭,祖籍廣東江門。抗戰時,黃秋生的外公被日本人害死,母親和外婆就一路逃難輾轉到香港。

感覺黃秋生的媽媽年輕時長得有點像莫文蔚

黃秋生的父親曾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在二戰抗擊納粹的著名空戰不列顛戰役中服役。1955年,他攜同妻子馬喬莉、女兒安妮以及雙胞胎兒子約翰和大衛移居當時的香港。

黃秋生的生父和兩個雙胞胎兒子

幾年後,他們一家人短暫回到英國,而黃秋生的父親則在之後返回香港工作,是當時英國派駐香港的港英政府公務員,任職政府物料供應處。

應該就是在「那一年或之後不久」,黃秋生的父親結識了黃秋生的母親。他向黃尊儀隱瞞了自己的婚史,並與之生下了黃秋生。

黃秋生說他母親年輕時性情不大穩定,他兩個月大的時候,母親曾喂他吃洗衣粉。看到他口吐白沫、哭喊時又捨不得讓他死,就把他抱去醫院搶救,說是誤把洗衣粉當成了奶粉......這事兒還曾上過香港的新聞,黃秋生懷疑母親是想先把他殺了再自殺,好在「後來她慢慢不這樣了,變堅強了」。

長大後的黃秋生和母親

黃秋生的原名叫Anthony Perry,是父親給他取的。

黃秋生4歲時,父親「忽然消失」。從此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並改了名字,隨母親姓。

黃秋生9歲的時候,因小腸出問題住院,他媽媽打電話給他爸爸,結果他爸爸說要他媽媽出電話費他才肯接電話。

對這一個細節,黃秋生給了父親兩個字的評價:「很壞」。

黃秋生12歲以後,父親與他們徹底失去聯絡。直到最近他才得知,父親退休後攜一家人移居澳大利亞。

黃秋生的童年過得很苦,他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困窘,顛沛流離,在灣仔地區搬來搬去。

小時候,他經常因為自己「中不中,洋不洋」「沒有爹」的身份被霸凌。因為母親要去賺錢養家,沒法照顧他,他6歲就被送去讀寄宿學校。再後來,去了一間特殊學校,裡面有犯過事的少年,有家庭問題的學生。

少年黃秋生,很好看啊

14歲時,黃秋生開始懂得靠打架來保護自己。16歲時,他幫人去打零工,還被人性侵,好在他比較聰明,成功把性侵他的人引到了警亭,避免了自己被進一步被傷害。

黃秋生的媽媽為了生活再婚,但他不被繼父接受。繼父有很多子女,和他的關係更是很疏離,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都不會跟他說話。

黃秋生說:「我很不開心,覺得自己是垃圾,但感激他照顧母親,出錢給她做手術。」

青年黃秋生

黃秋生說自己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電影,且「超級地值回票價」。他也曾長吁短嘆地自嘲道:「單親家庭,被父親遺棄,以父親為恥。中英混血然後家裡好窮,哇,好精彩呀,我就差是個同性戀,就完美了。」

怨不得黃秋生會多次就歧視的話題發表一些很精闢的言論,他曾說過:「一個人不能選擇的東西比如出身、膚色、父母、血緣、階層等等,如果你的評判和看法基於這些那就是歧視。是可恥的。」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黃秋生自然沒受過好的教育,畢業後也找不到好的工作。他給人送過貨、當過辦公室助理、做過裝修工,每份工作都做不長。

1982年,20歲的黃秋生進入香港第一屆亞洲電視演員訓練班學習,畢業後在該台簽約3年,由此開始出道。

1985年,他出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之後又拍了好多爛片。對此,他是這麼說的:「我也想演劉德華演的,有人找我嗎?那我只可以演爛片。我片可以爛,人不可以爛。」

1993年,31歲的黃秋生在《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中飾演變態殺人犯,憑藉該片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90年代中期,黃秋生事業低潮,又得了甲狀腺疾病,面孔浮腫,身體發胖,成天想自殺,連爛片都沒人找他拍。

最難受的時候,他想起自己以前住過的一個破了洞沒有水的水箱,然後真的跑去看了看,發現很多吸毒的人住在那裡。

這麼看真的有點像外國人

1998年,黃秋生在《野獸刑警》中飾演腳踏兩條船的邊緣警察,並憑該片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再後來,他到內地發展,越來越多的內地觀眾認識了他。

黃秋生是在1992年結婚的,與妻子吳惠珍在一次一起出遊後領了證。婚後,他以生活習慣不同為由,跟妻子分開住,孩子則跟妻子一起住。他鬧過很多緋聞,但真有實錘的沒幾個,56歲依然跟妻子十指緊扣出去逛商場。很多人不理解他們的婚姻狀態,甚至想當然地把他的妻子形容為一個怨婦,但黃秋生說:「婚姻真是一件悲壯的事情,根本上就是兩個人在廝殺。我不怕她,她也不怕我,我們很平等,關係非常好。」

「人生就是一坨屎,我要試著在上面開出一朵鮮花。」

這就是黃秋生的名言。

看黃秋生的經歷,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被命運拋到了泥淖上的種子,是如何頑強地紮根、成長,終成蒼天大樹的。

如果他沒有變強大,依舊只是當初那個覺得全世界都在歧視、欺辱、辜負自己的小孩,我們很難想像他會有尋親之舉,會心平氣和地原諒那個對自己毫不負責任的父親,會發自內心地接納同父異母的雙胞胎兄長。

不討論黃秋生的政見,可我知道當年他也是妻子生下孩子第二天就坐飛機坐船去參加保護釣魚島行動的人

對黃秋生如今的尋親之舉,有網友非常刻薄地說:「黃秋生真是心理畸形,他都不要你了,壓根沒把你和你媽當回事,你還找他做個球?真鄙視!冒出來這兩個哥哥,估計他們如果不是知道你是香港明星是有錢人,估計都根本不想來,現在這樣是跟你裝的親的。」

沒辦法,微博上最不缺這種尖酸刻薄喜歡抬杠的「杠精」。

這則新聞看到最後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悲傷的。

黃秋生說,通過與兩位哥哥團聚,他了解了更多父親與家人的事情,也幫助他更加明白了自己。

「通過他們,我知道很多我爸爸的事情,也明白了自己的很多行為——為什麼我會是這樣。」這是他的原話。

他說,他理解了自己自幼年起的頑皮和熱心幫人的習慣,「原來我爸爸就是這樣的」。

「譬如,我會去玩音樂,原來我哥哥也玩音樂;我會去打西洋拳,原來我爸爸年輕的時候也是打西洋拳的,是個中量級冠軍。知道很多事情的時候,發現是這麼奇妙,有些東西原來好像寫在了DNA裡面一樣。」

他還很孩子氣的說:「我爸爸曾在信里說,如果我是一個good boy(好孩子),他就會幫我搞定所有的事。我想他覺得我現在是good boy了吧,所以就派兩個哥哥來給我了。」

你會覺得這是一個56歲的已經當了爸爸的人么?

不,我只覺得他像是一個六歲的孩子,一個急切需要得到爸爸的肯定、鼓勵和關愛的孩子。

他一生渴望父愛,到老了都是。這跟父親渣不渣沒關係,這種渴望是正常的,而有實力、有條件去追尋的人,是幸運的,也是勇敢的。

2

眾所周知,孫儷是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

12歲那年,她爸爸媽媽離婚了。

她媽媽從法院回來的那一天,一進門就抱著她哭了:「儷儷,法院只判了2000塊錢的撫養費,我們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

離婚後,孫儷的媽媽在一家商場做售貨員,一個月就掙一百多塊錢。

為了能多掙些錢,她下班後還要去另外一家公司做保潔,生活的艱苦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孫儷曾經對出軌的父親恨之入骨。

那時候,她經常幻想一個畫面:她有錢了,開著跑車從她爸爸面前駛過,而她爸爸神情落寞。光這麼想想,她就覺得特別解恨。

後來,孫儷憑藉《玉觀音》里安心一角成了知名演員,也擺脫了過去那種困窘的生活。

某次,她從別的途徑獲知她的父親和繼母雙雙下崗,又生了一個女兒,靠經營雜貨店為生,生活很拮据。

孫儷說:「短暫的快感之後,是揮之不去的牽掛,這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是我真的無法控制自己會想爸爸,會牽掛他。」

曾經有一次,她悄悄地去看爸爸的雜貨鋪,看著頭髮花白的爸爸和繼母在店裡忙碌著,竟當街哭了起來。

再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孫儷和她的父親達成了和解。她給父親買房子,給父親錢花,而她的父親也因為內疚,因為親情,對她關愛有加。她讓同父異母的妹妹在自己主演的戲中扮演小角色,並在繼母被指責為「破壞她父母婚姻的小三」時出來澄清。

孫儷同父異母的妹妹孫艷曾在《甄嬛傳》里演過甄嬛的妹妹小玉嬈

孫儷說:「我慶幸自己的寬容讓童年時曾經破碎的那個世界,在我成年之後,重歸完整。」

我身邊也有類似這樣一個故事。

小時候,我經常從父母那裡聽到住在我家隔壁的叔叔嬸嬸分分合合的傳聞。叔叔好吃懶做、嗜好賭博,但嘴甜、會哄人。嬸嬸跟他生了兩個女兒,為了孩子忍他很多年。

很多時候,嬸嬸好不容易去瓦窯背磚瓦賺了點錢,藏在箱底,準備開學後給女兒們交學費,叔叔都能嗅到錢的味道把那點錢找出來,跑去麻將桌上輸個精光。

嬸嬸要跟叔叔離婚,叔叔不同意,嬸嬸就把他告上了法庭。法庭判決下來,叔叔撫養大女兒,嬸嬸撫養小女兒。

嬸嬸在婆家沒有住處,只好回了娘家,但在娘家,她過得並不好,她的弟媳很不滿家裡多了兩張嘴,處處排擠她。

離了嬸嬸的叔叔,家裡的日常生活幾乎都沒法運轉了,就趁機把嬸嬸接了回來,信誓旦旦說自己不會再賭。兩夫妻就這樣複合了,沒領結婚證。沒過多久,叔叔賭癮複發,又開始出去賭博,天天幻想能靠賭博翻本,帶領全家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嬸嬸無法再忍受,決定回娘家。這次叔叔不幹了,他覺得自己拉下臉皮去求她回來,已經很給她面子,而她現在居然敢再次這麼「公開羞辱」他,他咽不下這口氣,揚言要殺掉嬸嬸全家,並真的提了菜刀找上了門。

嬸嬸害怕,也擔心自己牽連到娘家人,就帶著小女兒遠走高飛。叔叔更加生氣,放話出去:「她要是敢回來,我就剁了她。誰要敢收留她,我一個不饒!我說到做到!」

就這樣,嬸嬸那一走就沒有回來,與娘家、家鄉所有人徹底失去了聯繫。很多年後,村裡人有人傳她在四川打工,有人傳她再婚了。

叔叔嬸嬸有個大女兒名叫小麗,法律上她被判決她歸叔叔撫養。母親是在一個她睡熟的晚上,偷偷帶著妹妹溜走的,事先都沒跟她說。為此,她恨了母親很多年。

小時候,大人們也會問她:「如果你媽媽回來了,你會叫她媽媽嗎?」

小麗斬釘截鐵地回答:「絕對不會。我認都不會認她。不僅如此,我還要問她,都是她生的,為什麼她只帶妹妹走,不帶我走?」

小麗在腦子中想像了這樣一幅畫面:她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以勝利者的姿態質問母親,而母親被她問得啞口無言、只會流淚。只可惜,等她都成年了,這一天都沒到來。

跟著父親在一起,小麗的日子過得並不好。她父親一直賭博,賭得家徒四壁沒啥可賭的時候,他就去村口曬太陽。家裡的農活,全都是小麗和奶奶一起干。在麻將桌上,她父親還認識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並帶回家來。女人也不幹活,每天睡到大中午,奶奶還得給她做飯。

奶奶辛苦支撐這個家,東拼西湊給小麗籌學費,可等她讀完小學,家裡就實在沒錢供她上初中了。小麗就這樣輟了學,回家務農,長大一點之後就出去打工。

時間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小麗的奶奶後來去世了,她也結了婚生了子。前些年,我們聽說她的媽媽帶著小女兒(小麗的妹妹)回了娘家一趟,小麗聽了,說什麼也要去見一見。

雙方一見面,完全沒有劍拔弩張的感覺。母女倆先是覺得有點尷尬,沖著對方傻笑,再後來,母親最先憋不住了,開始哭。

小麗也綳不住了,大淚滂沱,她問母親:「你當年為什麼丟下我?為什麼不帶我一起走?」

母女仨抱著哭成一團,那場景又感人又心酸。

小麗後來說:「二十來年不見,我媽頭髮全白了,我差點都認不出她來了。我現在也長大了,也開始有點理解我媽為什麼那樣做。這麼多年沒見,我早已經習慣了沒有媽媽,現在認不認對我的生活也沒什麼影響,但認完了,也就不遺憾了。」

沒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大概很難理解這種感受吧?

3

曾經有一部名為《雄獅》的澳洲電影,賺了我不少眼淚。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四五歲的印度男孩跟著哥哥出去幹活掙錢,哥哥跑去給他買好吃的,讓他呆在火車站的長椅上,結果夜很深了他哥哥還沒回來,他跑到一輛空車廂里找哥哥,被火車拉著走去了離家1600公里的異鄉。

他成為了流浪兒,幾次差點被人搶走、賣掉、性侵,幾次從虎口裡逃了出來,後來,她被福利院收養。再後來,他被一對超級有愛的澳洲夫婦領養,得到了很好的教育,過上了優裕的生活。

一次同學聚會時,他無意中吃到當年叫哥哥去買的零食,所有的回憶撲入腦海,想像到他的哥哥和媽媽可能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他,他坐不住了,憑著一點僅有的記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開啟了尋根之旅。

再次回到生養他的地方,他很快找到了母親。那麼多年,他母親堅信他會回來,自始至終沒有搬家。

他沒看到哥哥,後來才知道,他的哥哥當年離開他去買零食時,不小心被另一輛火車撞死了。

很多人也許會感到很不解:男主人公在澳洲已經擁有了一個富裕幸福的家庭,為什麼還要費儘力量尋找那個一貧如洗的家?

或許,尋找自己的來處,與過去握手言和,這幾乎是一種連科學都無法解釋的來自內心深處的原動力吧?

人類對生父生母的執迷,大概是寫在骨子裡的,可能連我們自己都很難解釋。我們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無條件接納,想知道父母拋棄我們的原因,希望自己被親生父母傷害的委屈能找到機會釋放。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每年都有被美國家庭領養的棄嬰,要回到國內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就不難理解倪萍主持的一檔尋親節目《等著我》中,為何會有那麼多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孩子想通過節目找到自己的父母,只為親口問他們一句「為什麼」。

因為那些是一個人的歷史,他們想完成對自己歷史的探索。還因為,那些是他們的童年,而童年裡有讓他感覺到溫暖或本應該感到溫暖的東西。

在找尋的過程中,他們能了解到自己的身世,或許也就能嘗試著原諒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和事,安慰那個曾經不被善待的自己。

找到了,發現當年拋棄自己的真相,或是被親生父母賴上,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他們尋找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達成什麼功利的目的,而只是完成一次心理救贖。

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東西可能不過就兩樣:一是童年缺失的,二是童年曾經擁有過的。

我們的胃,是一隻充滿童年記憶的胃。縱然嘗遍天下鮮,又怎比得過小時候嘗過的那一口?

我們跋山涉水、看遍世界,只感受到新奇,唯獨養育過我們的那方水土,再普通再落後,也會讓我們倘佯和難忘。

小時候我們缺失的那些擁抱、那些親吻、那些溫存、那些光亮,像是心底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黑洞。如果長大後我們有機會去尋找、補足,通過某種儀式補足缺憾,也算是一種自我心理修復的行為機制。

人這一生,會經歷很多無方向的驚恐、無助,很多時候我們會活得像一隻困鬥之獸,而長大後的我們,如果內心足夠強大,就無需父母再為我們的人生負責,但是,對溫暖親情的渴望是永久的。

我們都是孤獨而渴望親情、溫暖的人,就不必再一個嘲笑一個了。

英幽靈子

長按左邊二維碼

主編帶你進群聊

家人雜誌

睿智的女人,都在這裡尋找「閱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10歲當保姆、15歲成名模,60歲被離婚、蹲監獄,70歲的她卻成為美國第二女富豪
不結婚的女孩,你不知道一個人過有多難?

TAG:家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