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醫大師路志正:九論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

國醫大師路志正:九論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

路志正(1920年~),字子端,號行健,河北藁城人,著名中醫藥臨床學家,首批獲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師承博士後導師。

行醫70餘載,德高術精,救人無數,廣獲讚譽。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被授予首屆「國醫大師」和「首都國醫名師」榮譽稱號。2005、2011、2017年曾分獲中央保健「先進個人」、「特殊貢獻」、「優秀專家」獎。

中醫藥學淵源流長,有數千年的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在科技大發展的今天,仍然發揮著其他醫學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融生命、天文、地理、物候、社會、心理等學科為一體,以生命為對象,用辯證的、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疾病,其「天人合一」、「形神統一」的整體觀念,三因制宜等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有些認識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與現代醫學模式相符合。中醫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惑。

本文系路老於2007年所作,路老針對當時中醫藥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句句其中要害,發人深省。今日重讀這些文字,對目前中醫藥臨床、教學科研仍具有較高的啟發價值。

一、中醫藥政策方面

目前比較樂觀的是,國家有憲法的保證,有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人的重視,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將加大中醫藥科技投入,提出名醫、名科、名院的戰略思想,將中醫藥產業作為我國戰略產業發展等相關政策,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上國家長期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和投入不夠,使這些政策不能很快改變中醫所面臨的多方面的問題,仍有許多不能令人滿意之處。

許多地市級以下中醫院面臨生存或發展的困難,除了中醫自身的問題以外,一些政策滯後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中醫治病方法素以簡、便、驗、廉著稱,且臨床效果顯著,在某些疾病的治療上療效優於西醫,但在目前的醫療收費、醫保等政策上,卻沒有體現出與西醫等同的勞動價值。

又如中醫與西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醫療體系,各自用不同的醫學理論指導臨床,可對所出現的醫療糾紛,卻用西醫的理論來衡量中醫的治療有無失誤,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在傳染病的防治領域中醫藥難以介入(如中醫院不能有性病門診、不能設肝炎病區等),在職業病、地方病防治中中醫藥也被排除在外,原因是受相關法律的約束,諸如此類還有甚多。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應針對中醫特點,在醫療收費、醫保、醫療範圍、醫療事故鑒定等方面,在包括財政、行政管理等體制上,制定有利於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協調處理好市場機制運行和政府有限調控的關係,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二、中醫藥研究方法的問題

中醫藥幾千年的發展史,以及中醫藥對中華民族繁衍所做出的貢獻,足以證明中醫學的科學性。

中醫有著自己一整套理論體系和獨特的治療方法,實踐也早已證明它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可多年來普遍用現代醫學研究中醫藥,如用西醫理論證明中醫的療效,用西醫植物藥學方法來證實中藥的有效性等,這實際上是否定了中醫理論,否定了中藥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大原則。

這樣經年月累的研究,未見中醫藥有創新性、突破性的發展,使中醫藥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局限,使中醫所治的優勢病種越來越少,使患者對中醫的信任度越來越下降,使有些中醫人對自己都產生了懷疑,從而不相信中醫,不使用中醫藥,或者用西醫藥理學來指導中藥治療(如西醫說冠狀動脈硬化與炎性因子有關,有人不管所辨何證,就在所開的處方中加上銀花等具有抗菌作用的藥物)。

諸如此類,大量的事實證明,這條路是行不通的,這種研究方法與中醫自身的理論體系及規律相違背。

建議:應充分考慮中醫自身特點,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在不脫離中醫理論的大前題下研究中醫藥,這樣才有利於中醫藥學的繼承和創新,才有可能加快中醫藥學的發展。

三、基層中醫院的問題

目前,對中醫藥工作的資金投入不足已得到國家的認同,尤其是對地市級以下的基層中醫院資金投入不足更是突出的問題,這是長期制約基層中醫院發展的大問題,應當認識到沒有基層就沒有高層。

建議:國家應加大對基層中醫院資金投入,各地區政府也應列出專項資金增加對現有中醫院的財政補貼,重點扶植地市級中醫院,對所需大型設備和人才的培養給予資金支持,並對資金的使用加強監督和管理,防止層層截留,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地市級中醫院,並以此為基地再進一步扶植縣以下中醫院,為中醫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中醫勞動價值的問題

中醫的勞動價值偏低已是不爭的事實,如針灸、艾灸、推拿等報酬較低,無法體現中醫的勞動價值,為什麼中醫不能得到與西醫等同的勞動報酬?這樣就極大限制了中醫特色和優勢的發揮,使許多中醫醫院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購置醫療設備,開展各項現代化檢查,在追求經濟效益同時而忽略了中醫特色的發展。

建議:應合理調整中醫服務項目價格,以充分體現中醫藥勞動和技術服務所應得的價值。

五、後繼人才的問題

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人才的培養都是首要問題,中醫藥學也是如此。目前,全國各大學每年都培養出大量的「中醫」,可其中有多少是合格的中醫?有多少真正從事中醫工作?有多少有堅定的中醫專業思想?有多少在認真苦讀中醫的書籍呢?就是目前已從事中醫工作的年輕人員中,有多少能用紮實的中醫基本功治療疾病?中醫西化、人才流失相當嚴重。

有人說:「中醫的根本問題是中醫人自身的問題」,非常正確。中醫碩士、博士到臨床上不會用中醫看病,已不是個別的現象。客觀事實證明,在如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培養一名合格的、高水平的中醫人才,要比培養一名相當的西醫人才更難,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持,需應有一個較好的待遇。

建議:首先,要增強中醫自身的憂患意識,呼喚中醫藥人員共同奮發圖強的觀念,樹立自重、自強、自信、自立的思想,同時希望政府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並將學歷教育和師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鼓勵更多的年青中醫自覺地去努力繼承、讀書、鑽研、思考,才能真正使中醫後繼有人。

六、老中醫經驗繼承的問題

老中醫的醫療經驗不僅是中醫的寶貴財富,更是國家的寶貴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寶貴的財富也在流失,而且是不可能再找回的財富。近年國家已意識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拿出了一定的經費,組織了一批年輕中醫跟師學習,以期繼承這些寶貴的醫療經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工作遠遠不夠。各地區除國家級名中醫外,還有一大批不亞於國家級名醫的老中醫,這些人年事已高,都有豐富的中醫臨床經驗,也是非常寶貴的,也需要有人去繼承和整理,把它保留下來為民服務。

建議:應該制訂相應的政策或規定,國家和各地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使這些寶貴的財富不致丟失。

七、中藥的問題

中醫與中藥相互共存,兩者相依為命、不可偏廢,但中藥問題是長期困擾中醫發展的突出問題之一。雖然已喊了多少年的「重視」、「解決」,但至今仍沒有徹底改變,假藥、次葯、劣質葯、替代品等,大量充斥著市場(尤其是在基層),不要說療效,要在市場上配齊一副真正的地道中藥材處方,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中醫沒有中藥,就像戰士沒有槍一樣,談何發展! 談何進步!

建議:應加大對中藥的重視程度,制定相關政策,從選種、選地、栽培、管理、炮製加工及銷售等多環節,進行規範化管理,加強監管機制,保證確實可信的葯源、基本統一的市場價格,使老百姓能吃上真正的中藥,享受真正中醫的服務;同時,不能用外行管內行,中藥應由中醫來管,才能使中藥符合中醫的特色,才能有利於中醫事業的發展。

八、中藥製劑的問題

目前,對中醫院院內中藥製劑的管理套用西藥新葯審批的辦法,要進行藥效、藥理、臨床等研究,耗費大量資金,且周期時間長,不利於中醫院的專科的建設,不利於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傳承,也不利中藥新葯的開發,更不利於臨床的中醫治療

建議:應簡化中醫院內部中藥製劑審批辦法,使其符合中醫特色和中醫藥規律,將內部製劑審批權歸屬於各省中醫藥管理部門。另外,應在可能的條件下擴大有效製劑使用範圍,如在本地區中醫院內可以相互調劑使用。

九、西醫濫用中藥的問題

應當承認雖然中醫發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約,而中藥產業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市場上中成藥品種甚多,不僅中醫用而且西醫也用,西醫用量要遠遠大於中醫。應當說明的是中成藥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製的,每種葯都有不同的中醫適應證候,運用時也應做到辨證施藥,而多數西醫人員不懂中醫,用藥時只對病不對證,臨床濫用現象嚴重,如虛證用攻下,實證用滋補,寒證用清熱,熱證用溫陽等等,這一方面會加重患者的痛苦、浪費葯源,另一方面臨床治療無效,還會增加西醫人員對中醫認識的偏見。

建議:加強西醫人員對中醫基礎知識的培訓,普及中醫,防止中藥濫用。

I版權聲明

本文為原創首發,轉載請後台留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學術 的精彩文章:

醫德是習醫立業之本
103歲國醫大師鄧鐵濤的作息時間表

TAG:岐黃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