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沒有逃離北上廣,我們只是逃離了CBD

沒有逃離北上廣,我們只是逃離了CBD


那是普通的一天。




之前被新世相的營銷活動刷屏,人們自主站隊,有彈有贊,以傳銷的方式賣空氣,以知識付費的形式收割智商稅,越來越被先醒過來的營銷人才學習利用,前有羅胖,迷濛,後有張偉,以及其他。



無可厚非,都屬正常,不值得大驚小怪,也不值得四處宣揚,願者上鉤,來去自由。





之前被李敖去世刷屏。




有人說他是才子,有人說他是人渣,在他的人生中,戰鬥未曾休止,驕傲與疲軟都寫在臉上,被人爭論就是存在,即便不在人世,尚未蓋棺定論。




在一個人人放炮的時代,「定論」不復存在,只有「爭論」,李敖會在爭論中永生。



世上並無新事,你來我往,熙熙攘攘。




對於我來說,這一天,是最後一天來現代城的公寓辦公室上班,明天我們將離開這裡,搬到北新橋的一處新辦公室。







沒有逃離北上廣,我們只是逃離了CBD。










那裡周圍有眾多餐館,老北京衚衕,門口有咖啡館和小酒館,西餐廳和日本料理,簋街上一片紅燈籠與小龍蝦,凌晨的涮肉與鹵煮火燒。




搬到現代城的這處公寓,前後一年。




這一個140多平米的公寓房裡,收留了我的2017年。從窗戶往外看,可以看到中央電視台,國貿三期,最新修建的中國尊大樓,萬達廣場,金地中心,SKP,似乎集中了北京的幻像,財富與發展,中國與世界,500強與獨角獸,繁華如同孔雀開屏。




而在現代城SOHO,這片由潘石屹開發的樓盤之中,卻暗藏著種種更有趣的現實。這些現實,叫我確認:




這的確是北京。





來自pixabay.com




現代城小區,不同樓以不同顏色區分,名義上這裡是住宅樓,但是大部分公寓都被出租,成為各種小型創業公司的聚集地。



房租便宜,靠近地鐵,交通方便,相對比CBD區域其他寫字樓昂貴的租金,這裡一套三居室的租金不過1萬多,一些草根團隊就可以委身於此,心中有大海與征程。




每一棟樓,幾乎都是一個小社會。




在我每天在上下電梯的空隙里,就可以聽到種種蛛絲馬跡。



一年前,有不少P2P金融理財公司躋身於此,我聽一個房東接中介的電話:以後凡是金融理財的小公司一律不出租,他們騙完錢就跑路,這不是給我找麻煩嘛。我都推了好幾家這種公司了。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這種公司在這個樓里工作,我在電梯里收到過一位大姐發的名片,大姐跟我說,做理財,年收益率12%,考不考慮?都在一個樓里辦公,他們是非常正規的。




在這棟樓的6層,經常傳來唱詩班的歌聲,後來才知道,那不過是一個傳教的地方,每天都有許多老年人去那裡聽聖經,與主禱告。




隔壁則是一個小旅館,他們把幾套房租下來,做了一個小型旅館,一天一晚100-200元,價格是馬路對面萬達索菲特的十分之一。




有時候會在電梯里看到各種長相奇怪的人,後來才知道,樓里有一家特型演員招募的經濟公司,他們批發各種貌似偉人的人,長相奇特的怪人。






樓里也有賣紅酒的公司,一進門如同進到酒窖,我還曾進去參觀過,從羅曼尼康帝到拉菲傳奇,無所不有;也有專門做微商的,幾個人就可以干。




在隔壁樓,我的一個朋友做了一個少兒教育的機構,他們有一個小露台,我還曾經去蹭過海底撈外賣火鍋。




而在旁邊另外一棟樓的頂層,則是一個私密的法餐廳,從窗戶可以看到長安街的夜色和車水馬龍,我去吃過一次飯,台灣女掌柜穿得很妖嬈,那天生意很好,照顧不周,一直跟我們說抱歉。其實飯菜一點也不好吃。




做出版的也不在少數,我們這所房子的前任就是做輔助教材的,有一天我和幾個朋友吃飯,其中一人是做出版的,我們互相勾兌地址,才發現在一個樓里辦公,他們在8樓,我們在27樓。



每天早上,中午和傍晚,都有很漫長的時間在等電梯中度過。




電梯每一層停靠,有人上,有人下,那些面目模糊的人臉構成了光鮮亮麗的CBD的B面。







在光鮮亮麗的寫字樓,我所能看到的都是掛著工牌穿著西服的小夥子,穿著黑色上衣和裙子的女人,以及戴著眼鏡的中年人,從裝束上更像大公司的統一樣貌。




而在現代城的電梯里,可以看到殺馬特打扮滿臉痘痘的年輕人、光頭戴鏈子的微胖男人、手裡端著保溫杯的中年人,牽著狗的婦女,長得瘦高的姑娘,送餐的小哥,買菜的老太,說東北話的大妞,講北京話的老炮兒……



從人員構成上,此間承載著更多的人生。




一棟樓,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在風生水起的北京,這些每一個窗戶里的每一家小公司,供養著十來個員工,背後是十來個五湖四海的家庭。這些公司大多活不過三年,三年之後可能會換一種形態繼續生存。







這些掙扎的團隊們,每天面對生死,每天苦心焦慮,每天硬著頭皮往前走。其中當然會有騙子橫行,也會有人間真情。




無論如何,今天是我在這個辦公室的最後一天,箱子都已經打包,曾經整潔的辦公室一片狼藉。




這裡有廚房,我們在這裡自己做飯,全國各地的食材都曾經在此烹飪;我們也在此喝過酒,打開一瓶香檳,大家每人一杯,也曾經開會到深夜,也曾經堆滿了貨,每天忙著發快遞……




不知道下一個在這裡落腳的公司能堅持到什麼年月。











本文作者

小寬,美食家,一大口美食榜創始人。轉載自公眾號:一大口美食榜(id:laiyidakou)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原作者、影視截圖和yestone.com及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 的精彩文章:

作為幣圈的小白,如何賺走別人的錢?
六成90後嚴重缺覺,睡眠不足讓年輕人貧困?

TAG:Linked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