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廣東龍川發現兩處新石器晚期人類遺址

廣東龍川發現兩處新石器晚期人類遺址

原標題:廣東龍川發現兩處新石器晚期人類遺址


四五千年前的古人類是怎麼做時裝的呢?看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紡織工坊」就可能知道多一點了。記者3月27日從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得獨家消息,河惠莞高速龍川鶴市段進行了為期數月的搶救性挖掘,現場除發掘出大量古人類使用過的石錛、石錐、石斧、石錘等石器外,還有眾多陶紡輪的原始紡織工具,其中一處遺址非常有可能是古人類的「紡織工坊」。


這並非龍川第一次發現遠古遺址了。2003年8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梅河高速河源市龍川縣登雲鎮高嶺村荷樹排的施工工地上,就曾搶救發掘出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春秋時期的大型人類活動遺址。


遺址發掘現場,地上的洞為「柱礎坑」,也就是建房搭棚所用的樑柱基礎的地方。


遺址近2000平方米


27日上午,記者從河源市區驅車上百公里,先後趕赴龍川縣鶴市鎮富石村和蓮坑村,分別在河惠莞高速公路在建的工地上見到了龍川縣鶴市鎮兩個考古發掘現場,其中蓮坑村考古發掘現場的山頭已被施工單位推平,而富石村的考古發掘現場位於在建中的河惠莞高速龍川鶴市服務區範圍內,現場仍可見有19個發掘的探方,每個探方深度1.5米左右,發掘現場處在一個半山腰位置,面積近2000平方米。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配合河(河源)惠(惠州)莞(東莞)高速公路的建設,去年冬季,該所工作人員在龍川縣鶴市鎮路段進行調查勘探時意外發現了這兩處遺址,並立即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上述工作人員稱,兩處遺址出土的文物既有陶器,也有石器,其中出土的殘缺陶罐以及石錛、石斧、石錐、石錘等石器,大多數系古人類使用過的生活器皿或生產工具;其中一處遺址發現的紡輪、石鏃等磨製石器,製作精良,數量較多,目前還尚未完全統計出具體數據。



記者現場看到,鶴市鎮富石村和與之相鄰的蓮坑村,兩處發掘的古遺址直線距離不足2公里,均在隔山相望的兩處山頭上。記者現場發現,這些新出土的文物現已被裝進了一個個特製的麻包袋中,大大小小的陶器和石器堆滿了一地。記者3月27日還了解到,龍川登雲與龍川鶴市先後發現的新石器晚期人類遺址,兩地直線距離均在方圓10公里範圍內。


遺址源於新石器晚期 一處紡織加工場


據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岩介紹,15年前,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建設中的梅河高速公路龍梅段進行勘探時,也在龍川縣登雲鎮高嶺村的荷樹排山和木眉山先後發現了新石器晚期的人類遺址,並立即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李岩告訴記者,當年在龍川荷樹排遺址的發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龍川地區進行的規模最大的考古發掘項目。


李岩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03年9月初在梅河高速建設工地上開始組織發掘,歷時3個多月,出土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文化歷史研究價值的陶器、玉器、石器和兵器。李岩說,當年在龍川登雲荷樹排發掘的遺址,既有生活居室遺迹,也有墓葬群,遺址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其中4300多平方米在梅河高速公路施工範圍內。李岩告訴記者,從河惠莞龍川鶴市路段新發掘出來的石器和陶器來看,可初步推斷為龍川登雲荷樹排遺址同一時期的新石器晚期人類遺址。


記者27日在龍川縣鶴市鎮富石村發掘現場看到,佔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發掘現場,其探方下面布滿柱洞,現場發掘的大大小小柱礎坑,遍布整個山頭,而且錯落有致,其中一個柱礎坑的最大直徑足有2米多,深約1.5米。河源市博物館原館長黃東稱,這些柱礎坑多為古人類當年用樹枝或特大木棒搭建茅棚、住所而遺留下來,從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來看,紡輪數量居多,黃東據此分析,該遺址應為新石器晚期古人類所構築的紡織加工作坊或加工棚。


黃東稱,龍川早已有古人類生活,在秦朝時就已設縣,也是後來南越王趙佗在嶺南最早的發跡之地。黃東說,龍川鶴市兩個新石器晚期古人類遺址的新發現和文物的大量出土,這對今後研究嶺南地區遠古時期的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狀況以及古人類的紡織發展史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全媒體記者曾煥陽 通訊員黃志青、鄭大光攝影報道)

(原文標題:龍川發現兩處新石器晚期人類遺址 位於在建中的河惠莞高速龍川鶴市路段:遠古人類在此做「時裝」,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的精彩文章:

【佳作推薦】清涼寺史前墓地
湖北襄陽發現一座新石器時代城址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