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憶二十餘年前的一次郊遊

回憶二十餘年前的一次郊遊

1

昨日偶然讀到一篇關於「曹雪芹故居」的遊記,不由的勾起塵封已久的回憶,時光荏苒,往事很多都淡忘了,唯有那次隨性的郊遊卻印象深刻,可惜當時沒帶相機,是為憾事。

1992年,記得是初秋時節一個周末,悶的發慌便出門去拜訪一位老同學,當時這位哥們兒租住在京西香山腳下四王府的一間民居里,那時也沒有手機,去之前也不知他在不在家,結果老天保佑他還真沒出去。因為做銷售,不大的房間里堆滿貨物,兩人擠在一張床上天南地北把酒言歡,不覺日之將暮,無意中同學說起此地緊鄰北京植物園、八大處和卧佛寺,正好這幾處我都沒去過,便相約次日同去。

2

第二天天氣薄陰,兩人一路步行,遠近草木萋萋, 天地氤氳,走的熱了,便隨手在路邊折了一根樹枝拄著,我開玩笑說書載當年曹雪芹和好友張宜泉就常在這一帶散步,張還為此寫了首詩,其中有一句:「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誰曳杖過煙林?」,和今天咱們倆何其相似。同學笑道:植物園內就有一座據說是曹雪芹的故居,只是不知真假。一聽此話,作為一位資深紅迷,頓覺神往,近在咫尺,管他真假,豈有不去之理?立馬就去。

這所「故居」位於北京植物園內,清代屬於正白旗旗營,建築都是一排排而建。遠遠望去,門前有三棵老槐樹,其中有一棵還歪著脖子,與傳說中當年曹雪芹在西山的住所「門前古槐歪脖樹,小橋溪水野芹蔴」正相吻合。走到門前,發現只有一名管理員昏昏欲睡,聽說我們要參觀,便扯了兩張門票,忘了是兩元還是三元,反正不貴,整個小院除了我倆寂然無人,真是清幽。

3

這所房子是兩百多年的老屋——正白旗黃葉村39號,當年曹雪芹的好友,英親王阿濟格的後人敦誠曾有詩曰:「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杯冷灸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這也非常對景。1971年4月的一天,西山腳下舒成勛家的西軒的房梁折了,為了修房子,家人在往外搬東西的時候,碰落了一塊牆皮,露出了裡層牆皮,裡層牆皮上有很多字跡,他們又揭去了部分牆皮,又露出了更多的字跡。這時他們發現原來這是一堵題詩壁。牆壁上有對聯、詩詞,排列整齊,布局有序,墨色清晰。內容多是描寫江南景色。

其中一幅對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真不錯」,落款是拙筆,引起了房主的注意,因為在西山廣為流傳的關於曹雪芹的傳說就有這麼一幅對聯。這一發現,驚動了紅學家和文物部門,但當時紅學家們都不能確認。同年,在北京又發現了兩個題有「芹溪處士絕句詩」的松木箱,上面還畫有蘭花,落款是拙筆,和詩壁上的落款相同。通過文物部門的論證,字跡也相同,於是大多學者認為舒成勛的房子就是曹雪芹的故宅,這對黃松木書箱是乾隆二十五年曹雪芹再婚時,好友旗人明泰贈送的禮物。

「曹雪芹故居」頭門矮小,進門是三間老屋,三間老屋西間就是題詩壁,這是一間書房,設有神龕,名「抗風軒」。現在牆上的題詩是複製的,原物已被文物部門揭走,其中除了那副菱形對聯外,還有其他詩詞,或作扇面形,或作方形,都排列整齊,布局有序。題壁詩因為兩個人的筆跡,屋內還放有繩床,屋外還放有旗人煮飯用瓦灶。很難想像這兒就是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悼紅軒,1992年時這屋子不鎖人隨便可看,聽說現在一般不讓進去了。

西側臨院玻璃罩里展出曹雪芹生平簡介以及紅樓夢的各種版本,還有詩壁的影像資料,西山的地形圖等。最東面的一間,是曹雪芹和續弦夫人及出天花而死的小兒子居室,室內按旗人的風俗布置,據說傢具等都是乾隆年間傳下來的古董。據考證,雍正年間,曹家受到牽連被抄家,幼年的曹雪芹隨家人回到了北京,後把家搬到了北京西山。曹雪芹靠作畫賣錢,維持生計,家中經常出現「舉家食粥酒常賒」,甚至斷炊的地步。但就是在「茅椽蓬牖,瓦灶繩床」的艱苦環境里,仍堅持不懈寫作《紅樓夢》,也就是在這裡,產生了高山仰止的不朽巨著紅樓夢,現存的僅存十六回的最早抄本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大概就是在這裡寫就的。

4

轉一圈出來,意猶未盡。這麼冷清的地方居然有這麼個所在。聽說現在這裡建設的比當年好多了,遊人也多了起來,但那時半天功夫,確實只有我們倆人。

隨後又去了卧佛寺和八大處等地,但心裡放不下的依然只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屋。

如今當年同游的哥們兒雲龍已定居美國,偶有相聚,不知他還能記得那次野遊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梁的一杯濁酒一甌茶 的精彩文章:

TAG:老梁的一杯濁酒一甌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