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說流行色才時尚,看過他染出的東方色你一定會驚嘆

都說流行色才時尚,看過他染出的東方色你一定會驚嘆

十一月的北京,秋高氣爽。在郊外的一座小院里,黃榮華小心翼翼的裝好一瓷碗的染料,然後用手一點點浸染到水中。顏色在染水裡旋轉和浮動,生動又美麗。院子里的另外一側,鐵絲搭建的架子上,被染完的布料交錯有致的懸掛著。這是黃榮華平常的一天,但這樣平常的一天,對他來說,已經是四十年。今年已經62歲的黃老師是植物染的非遺傳承人,中國天然染料染色研發人,也是中國色彩文化大獎的獲得者。與色共舞,與根同存,這簡單八個字,是黃老師的微博簡介,也足以概括黃老師的經歷。

還原《紅樓夢》色彩的非遺傳承人「大千世界的美,首先歸功於色彩。天地山川草木花卉皆因光而呈形,因色而見美。」今年10月,黃榮華老師發布了《紅樓夢》紡織品色譜初稿完的消息,在這篇長文章里,他利用植物染還原了幾個經典的顏色。

黃老師喜歡寫博客,也經常玩微博。在微博上的他卻親切的把自己稱呼為「國染館的首席雜工。染布的技藝是家族的,作為染布的第三代傳人,這項技藝也漸漸被人們所遺忘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有責任,讓這些古老的技藝和顏色,重回人們的世界。

植物染,即採用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果皮、桿材等為染材,取其汁液來染麻、葛、絲、皮、毛、棉等天然織物。小到路邊搖曳的野花、大到蓬勃生長的樹木,甚至被修剪遺棄的枝葉,還有市場出售的果實……在黃老師眼裡,它們都是最天然的染料。藍草可以製作靛藍泥,染制藍色。植物染染料有些非常常見,如石榴皮、茶葉都可以成為染色原料。

用葛麻織布,以草木為染,在我們的歷史上,百姓以「草木染」制衣的生活方式,持續了幾千年。黃老師的染色,一切都依循古老又樸實的傳統。收采植物,煮色湯,浸泡著色,晾曬。一鍋染汁,一塊布,加上幾顆小石頭就有成千上百種染法。取法自然,純天然無污染,是草木染的可貴之處,卻是復原草木染最難的原因。先不說那些在歷史中已經失傳的染色,即使是一些古籍可考的顏色,因為今天的氣候早已和古時不同,一丁點的時間和溫度的變化,都會影響著最後的成色。染包含了多個複雜的工序,也因此對於初學者,最難的是把控顏色深淺。

《紅樓夢》在黃老師看來,不僅是一部中國文學巨著,更是一座中國色彩的大觀園。目前對紅樓夢色彩的研究範圍不廣,停留在文字研究上,對原色彩的真實還原幾乎是空白。四年前開始籌劃這項浩瀚的工程,這幾年他查閱了無數的古籍資料,以翔實的資料來佐證曹雪芹描寫的紅樓夢顏色。除此之外,還作了無數次的植物染色實驗,試圖以紡織品染色實物來還原《紅樓夢》色彩。存在於古老典籍中的色彩,就這樣被一點點還原出來。利用雲染技法染出的夢幻色彩。

下雨時候不能染,心情不好不能染

植物染這項老祖宗一代一代傳遞下來的古老技藝,雖然因為無法量產、不能省時省力製作,在十八世紀時便漸漸被化學染取代。一車化學染料可以染織一百車的手帕,而一車的植物染料只可以染織一車的手帕。即使是晴朗的好天氣,黃老師和老伴兩個人一下午最多染出十幾條手帕。黃老師一邊考究古籍一邊實踐,哪種植物可以出哪種顏色,需要用什麼媒染劑,不同的溫度對酸鹼度有什麼影響,在不同的材料棉、麻、絲上會有哪些不同的反應,這些都要反覆實驗,然後根據這些試驗把這些植物對應的顏色做成一個中國傳統的色卡。下雨時候不能染,心情不好不能染,下雨的時候沒有太陽來晾曬,而手工染的布會因為染工的心情而沾染著他的精氣神。這些大自然饋贈的色彩,是具有生命力的。黃老師手指指甲,已經因為常年接觸靛藍留下了完全的藍色,似乎在記錄著他手下賦予植物的新生命。

榮華綠圓了他幾十年的夢想

植物染顏色眾多,但最難找的就是純正的綠色。目前的綠色,一般採用了套色的方法,則先得用靛藍染色,再套以黃色。這個問題,黃老師也一直都希望有所解決。傳統的染法中,黃色和藍色中和的部分會呈現出綠色。不久前的一天,對黃老師是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在試染其他顏色時,偶然出現了極正的綠色。染料由一個蔬菜植物,一個花卉植物組成,媒染劑 (通過某種媒介物上染於織物而達到染色目的的所用的物質)也是純天然的。再現中國綠的神秘,讓黃老師興奮不已。這個綠色被老師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又稱榮華綠。

還原色彩,色彩修復,開辦課程,雖然生活忙碌,但黃老師依舊會到大自然去,仔細觀察身邊的植物。在他工作室外二三十平米的小院子里,偶爾也會靜靜地坐在那裡,看著這些自然色彩隨風飄動。潛下心,看一種大自然的饋贈被另一種大自然的饋贈賦予新生,也不失為一場修行。這個時代,祖先的智慧被當今的我們忘記。而植物染藉助草木的力量,順應四時變化,依照時令,則教會人用等待和專註,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了讓這個技藝有更多人掌握,黃老師也開設著很多課程,希望讓更多的人去了解這門古老的技藝。黃老師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傳承一門古老又即將消失的民間手藝,在他的背後,是一種難以磨滅的匠人精神。

黃老師工作室深秋的小院里的爬牆虎葉開始泛紅,紅綠相間,別有一番情趣。這個時代,祖先的智慧被當今的我們忘記。而植物染藉助草木的力量,順應四時變化,依照時令,則教會人用等待和專註,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了讓這個技藝有更多人掌握,黃老師也開設著很多課程,希望讓更多的人去了解這門古老的技藝。黃老師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傳承一門古老又即將消失的民間手藝,在他的背後,是一種難以磨滅的匠人精神。

《詩經》里美好的色彩正在蘇醒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這是中國傳統服飾文華中「天人合一」之道,由此才可被稱為良品,也是生活在左一直堅持的服飾之美。與失速過剩的世界相比,植物染是緩慢而健康的,通過勞作者用雙手,帶著對自然的謙卑和安靜來完成。歷時四年,生活在左不斷尋跡,在年末時節,我們推出與黃榮華老師的合作款——艸染系列圍巾。希望更多的人得以欣賞《詩經》里美好的色彩。希望一條艸染系列圍巾,可以讓左迷們用心感受生命的存在,喚起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信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重在參與 的精彩文章:

我的天,這絕對是考驗膽量的時候

TAG:生活重在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