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解析國際油價格局:美國頁岩油負責封頂,俄羅斯沙特聯手保底

解析國際油價格局:美國頁岩油負責封頂,俄羅斯沙特聯手保底

截止美國時間3月28日,國際原油期貨連續價格第三天下跌,因美國政府數據顯示,上周原油庫存增加160萬桶,投資者關注焦點從上周提振油價的地緣政治風險轉向庫存數據。

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美國原油期貨下跌87美分,至每桶64.38美元,跌幅1.33%。ICE歐洲期貨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58美分,至每桶69.53美元,跌幅0.83%。

圖:國際油價止步於70美元每桶

這是本月以來,國際油價連續多次衝擊70美元重要關口之後回落,即歐洲布倫特原油期貨止步於每桶70美元、美國紐約原油期貨止步於每桶65美元。

這也是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再次攀升至70美元重要關口附近遭遇「天花板」。以目前的走勢看,70美元附近的重要關口就像是國際油價近期的「鐵頂」難以突破。

這個「鐵頂」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美國頁岩油產業的蓬勃發展、產量提高,及美國特朗普政府採取的放寬石油出口政策。

華爾街日報29日報道稱,美國油氣公司Concho Resources Inc.已同意以95億美元的總交易價值、全股票的交易方式收購同行Rsp Permian Inc.,這將成為美國頁岩油開採產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據介紹,在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開採地區,從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大型公司,到小型獨立頁岩油開採商,如今都在紛紛提升產量。

分析師指出,該交易可能意味著,美國頁岩油產業將掀起併購潮,該地區的小型企業將被大型生產商吞併。而在這一交易的背後是國際油價已經穩定在60美元之上。此前的分析稱,美國頁岩油產業在油價60美元的價位上將獲得良好利潤。

華爾街日報援引能源市場觀察機構的報告稱,美國頁岩公司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生產原油,這可能導致原油供應量遠遠超出全球需求,進而逆轉油市脆弱的復甦勢頭。

國際能源署(IEA)3月5日發布的月度報告稱,美國將在2023年之前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並為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長中貢獻大部分增量。屆時,美國原油產量將達到1210萬桶/日,創歷史最高紀錄,較今年產量高出約200萬桶/日,超過當前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的1100萬桶/日產量水平。

圖:美國將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

IEA稱,全球原油產量將在從現在到2023年的期間增長640萬桶/日,其中將近有60%會來自美國。因此美國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料也將會加大。

美國正在從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但在2015年之前,美國法律還規定該國生產商不能出口原油。

IEA的報告還強調,過去主導全球石油市場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歐佩克)所扮演的角色正不斷變化。因為在特朗普政府上台 後推出的能源出口政策推動下,美國將在未來五年之內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

IEA還稱,在未來五年,包括天然氣副產品在內的美國液體能源產量將從目前的約1300萬桶/日增至近1700萬桶/日,遠高於沙特和俄羅斯。

如果說此前國際能源市場上的大玩家是由中東石油生產大國沙特領銜的歐佩克,及不是歐佩克成員國的俄羅斯,在左右著國際油價的漲落,那麼現在,滾滾而來的美國石油出口正在改寫石油市場的遊戲規則。

圖: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

沙特王儲:歐佩克與俄羅斯考慮結盟

據路透社3月27日報道,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表示,沙特與俄羅斯在考慮一項協議,擬大幅延長自2017年1月開始的短期結盟關係。當時為了應對油價崩跌,雙方以此結盟來遏制石油供應。「我們在研究把逐年的協議變成一個10年到20年期的協議。」

在兩年前國際油市處於供應過度時,俄羅斯與歐佩克一道實施減產,但雙方從未有過超過一年的協議。

分析師稱,這反映了全球原油勢力的重新分配。沙特想要得到幫助以繼續掌控國際油價的走勢。這需要沙特和俄羅斯一同建立閑置產能,好在油價超漲時派上用場。

評論認為,沙特與俄羅斯聯手的同時也強化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過去美國一直在中東處於主導地位。

圖:國際油價下跌終結了普京承諾的輝煌20年

未來的能源市場,沙特與俄羅斯的聯盟將與美國形成兩極,美國石油大量出口打壓油價,將油價壓制在70美元每桶之下;另一方面,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成員國與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成員國聯手穩定或限產石油,將國際油價穩定的55—60美元每桶之上,形成良好的石油收益前景。

三年前,國際油價由150美元每桶的高位一路下跌至30美元之下,讓俄羅斯盧布及外匯儲備幾崩潰,也讓一向出手大方的中東石油富國沙特感受到了空前的財政壓力。幾個月前,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領導了一塊空前的反腐風暴,背後原因正是油價下跌造成的沙特財政困難。

最新的情況是,國際能源市場正在進入更多的玩家希望對全球油價產生影響。本周一,全球首批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正式掛牌交易,這不僅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又向前邁進一步,也標誌著中國或將挑戰美元作為主流大宗商品定價貨幣的地位。

此前數十年一直由石油生產大國掌控的國際油價,未來或將會聽到來自第一大世界石油消費大國、進口大國中國的聲音。

(本文由東亞財經編輯,郭少英撰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各國幸福指數出爐 芬蘭居首韓國第57
日本新年度AI預算不到中美兩成,中國AI融資全球第一超越美國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