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

為什麼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宋朝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朝代。一方面,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另一方面,宋朝在和遼國、西夏、金國的戰爭中,可謂敗多勝少。在此基礎上,宋朝被劃分為北宋和南宋這兩個歷史階段。針對北宋和南宋,歷史上有「北宋缺將,南宋缺相」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一說呢?

首先,從字面上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北宋沒有良將,南宋沒有良相。進一步來說,也可以引申理解為北宋有不少良相,而南宋則擁有相對較多的良將。一方面,就「北宋卻將(但是不缺良相)」來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相對於唐朝、漢朝、明朝等朝代,北宋具有「重文抑武」的特徵。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在開封附近的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上演,宋初的皇帝對於武將自然是倍加提防,比如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等。

在此基礎上,北宋確實有不少才能的武將,比如楊家將、狄青等,但是這些將領不僅沒有受到當朝皇帝足夠的重視,其可以發揮的舞台也無法和漢朝、唐朝時期的武將相媲美。而提到北宋的良相等文臣,則可以列出王安石、寇準、司馬光、富弼、范仲淹等一大串的名單。進一步來說,因為「重文抑武」的基調,北宋的文臣非常出彩,而武將則有些黯淡了。當然,正是在「重文抑武」的基調下,北宋文化繁榮,宋詞影響千古,卻在戰事上敗多勝少。

另一方面,就「南宋缺相(但是不缺武將)」來說,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這一歷史階段,因為金國佔據了北方中原地區,並且對南宋朝廷的生存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由此,不管是奪回北方中原地區的需要,還是維護自身王朝的安全,南宋朝廷自然不能像北宋初期一樣極度壓制武將了,而是需要藉助各地的武將來對抗來勢洶洶的金國。在此背景下,有四位軍事統帥抗金功績最為突出,分別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最後,在南宋的將領中,前期有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人,而即便到了中南宋後期,也有孟珙等良將,就孟珙來說,在抗擊蒙古鐵騎上獲得了多次勝利。和北宋相對應的是,南宋卻幾乎沒有什麼名相,不管是汪伯彥,黃潛善還是韓侂胄,賈似道,對於南宋朝廷來說,秦檜等奸臣當道,不僅讓忠良的文臣難以成長,更是對岳飛等抗金將領進行了迫害。只有到了南宋後期,也即生死存亡之際,才出現了李綱,文天祥,陸秀夫等錚錚鐵骨。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茶馬古道--茶和馬,千年的緣分 | 德禪一稟茶百科茶知識
這才是真正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都誤會趙普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