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劉韡:以「幻影」抽離現實,以視覺表達感知

劉韡:以「幻影」抽離現實,以視覺表達感知

三月,在停息了一個春節,捲土重來的霧霾天和重啟的城鄉改造中,我們親見了藝術家劉韡個展「幻影」,在位於北京朝陽區環鐵一號的工作室開幕一周倒計時的各項準備,和最終在798藝術區長征空間的展覽呈現。

劉韡,圖片由劉韡工作室提供,拍攝:盧北峰

作為中國當代青年一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劉韡的創作成熟於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深受新世紀中國社會特有的變動和起伏影響——城市和人文景觀的變遷對其影響尤為突出。我們在劉韡作品裡從來都看不到權利、環境、當代城市生活、空間建築等議題的具體表徵,劉韡對時代從來不做介入或者非黑即白的批評,而是以一種持續性的觀念或者視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知和立場。

劉韡近期的裝置及繪畫創作持續回應著快速變化的城市肌理,並以抽象的方式讓觀眾注意這些材質本身,從而提煉這個城市的感性譫妄。在2015年於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個展「顏色」中,藝術家探索抽象色塊中的政治性:事物形象被取消的過程其實是暴力的,如同受政策影響而被抹平的地景,帶有強烈的身體感。在此次長征空間的個展「幻影」中,劉韡的興趣則轉向覆蓋於材質和顏色之上的陰影。

叛逆的「後感性」成長

劉韡1972年生於北京,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下文簡稱國美)附中,直至油畫系本科畢業,劉韡在杭州度過了八年的學生時代。採訪時聊到《中國美院今年7.8萬人錄取1621個人》這則新聞,筆者震驚於報考的人數,但劉韡並不詫異,他們當時考學的難度遠高於今天,上萬人只錄取五十幾位學生。因有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校風傳統,國美老師開明,教學上體系眾多,不唯蘇聯體系獨大(可能也是中國藝術教育史上的孤例),加之全國最好的藝術圖書館,劉韡在國美任性、快意地成長。今天,回望求學生涯,作為自己藝術歷程的起點,母校給劉韡的一個影響就是促就了自己心氣高、理想大。

《無題》,2016,鐵、鋼、亞克力板、鋁、UV印刷,

110x160x160cm

1996年,劉韡從國美畢業回到北京,1997年起在《北京青年報》擔任美術編輯,他一邊工作一邊創作作品,實踐自己大學時代就有的「不重複前人創作」這一想法。1999年,劉韡在《後感性——異形與妄想》展覽上,展出了錄像裝置作品《難以抑制》,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展示的作品。這場「後感性」展覽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參展的藝術家群體表明了跟當時國內既有的藝術面貌決絕的態度,他們的創作打破了玩世現實主義和政治波普的平面作品盛行的局面,開始擴展到電影、劇場、現場等媒介,給之後的藝術打開一個新的可能性。劉韡作為「後感性」藝術群體的重要一員,在當時已然成為多面手,幾乎所有媒介都進行了相關創作。

1997-2004年,是劉韡藝術創作的第一階段,這七年,一方面,劉韡處於邊工作邊創作的狀態;一方面,當時的環境不允許有太多藝術探索,甚至不允許做展覽。「因為種種原因,有很多牽制,你沒法去做展覽。首先你做這件事就已經有一個制約,加上場地也比較少,你找到合適的地方能夠展一天,能把展覽做成就算是成功。做展覽本身已經變成一個內容,其實你沒有更多選擇。等一個展覽做成了,就是被認可了。」

《紫氣2016 No.1》,2016,布面油畫,300×300cm

2004年,劉韡原本參加第五屆上海雙年展的作品方案未審核通過,他被迫臨時將剛完成的用人體創作的攝影作品《風景》參展。「既然這樣,那就拿屁股對著你!」這個視覺衝擊極強的作品在雙年展中得到了巨大的關注和討論,超乎意料的挑釁、反叛意味,正中劉韡下懷。在雙年展之後,劉韡辭去雖薪資優渥但氣氛不復之前自由、人事也不復融洽的《北京青年報》的工作,成為一個職業藝術家,進入他藝術創作的第二個階段,持續至今。

「其實往後第二個階段更複雜,更有意思,之前那個階段你有一個假想,有一個支撐點在那,你也不會想那麼多,心態還是比較純粹的。大家一起討論方案做展覽,但相對而言我覺得其實是不自由的,是被局限的,你有很多事不能做,只能做這件事,我這個支撐點是不夠的,相對而言變得簡單一點。辭職以後,場地有了,資本有了,就失去了支撐點,真正開始思考關於現實,關於社會、關於個人、關於所有的東西,就比較豐富。你做什麼都沒有約束了,可以更深刻的思考,但是之前你隨便做什麼可能都會有效果,因為你有支撐點。」

劉韡,《謎中謎》,2014,

綜合材料裝置,尺寸可變

2005年至今,劉韡先後創作了《反物質》、《瓷器》、《徘徊者》等,長期的「狗咬膠」系列裝置作品、「叢林」系列帆布裝置作品、「書城」系列書裝置作品及近期的繪畫系列「東方」及「全景」代表了劉韡美學中的多樣性:與城市息息相關的、激進的混亂,以及與抽象歷史積極進行溝通的、平靜的絢麗。劉韡以眾多不同媒介,諸如繪畫、影像、裝置及雕塑等形式綜合呈現的作品,表現出了受後杜尚主義啟發、與廣泛現代主義遺產進行交涉的特徵。他將發生於中國的無數轉變所導致的視覺和智力層面的混亂凝聚成為一種多變且獨特的藝術語言,並逐漸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受到矚目。

時代「核樣」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本次個展「幻影」,我們可以看到,在劉韡近期的藝術工作及思考中,他試著讓幻景脫離現實的參照,從物質材料以及它在城市裡的生存形式中直觀地抽取出一系列的物理關係:「材質、機理、體積、速度、時間和空間的關係」,並在製作時留下一些材料自有的噪點。這種抽取是對形象的驅逐,同時反映了城市化過程中的非人性。弔詭的是,這個過程卻是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仍帶有一些衝擊力的生存經驗,只能用影子般的方式現身。劉韡這樣抽象的實踐揭開物質層理,類似於對城市以至於社會的「核樣」(岳鴻飛),並彰顯了城市中的物質流動、積累,以及如此在高度的象徵秩序和後規劃的無序之間所堆砌出的景觀。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作為跟整個社會變革時代同步成長的藝術家,劉韡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整個過程和狀態。作為一個在北京出生,又生活和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人,對於近年的北京城和環境的變化,劉韡認為:「這是不可抗的,大家會遺忘很多東西。今天的變化我相信過五年之後大家會想這種方式是好的,讓北京變得這麼好。但是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不需要這麼好?我們的好不是我們看上去變好,而是在於你真正能夠體會到好。無論怎麼說我覺得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作為大變化中的一員,劉韡的工作室於2016年搬遷至相隔幾百米的現址,佔地2000平方米,上一個用了多年的佔地4000平方米的工作室所在,已經變成了一片綠地。劉韡這樣回答工作室搬遷以及他最近的工作計劃:「我還沒來得及調整,準備調整,因為一切東西都變了,過去那種城鄉結構的生活沒有了,因為這不是一個景觀的改變,而是整個社會各個層面的改變,不只是這裡。」目前劉韡工作室30餘人的工作室團隊,每天按照十餘年的運行機制,具體分工,各司其職地忙碌。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劉韡把自己比喻成個工作室的心臟,負責為團隊輸送動力:「我只能『剝削』團隊的體力,不能『剝削』他們腦力。我做的所有東西基本上都是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可以隨便做。我不會過分地看每個細節,我會把框架寫得非常精確,他們按照我的框架去做,至於這個木頭怎麼做我告訴他這個範圍,他們會隨便去做,然後拿來給我看。」這樣製作和生產的方式,批評家高士明評價:「並不是傳統概念里的藝匠之手,而是現代意義上的藝術家之手和勞工之手的聯合。」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在2017年9月份,劉韡在一個新書發布會,提到今天的中國藝術界缺乏一個寫作和批評的土壤和語境,引發了藝術界的討論。

「因為別人無法講明你的根源和作品,你一定要說自己的故事,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要不然你就傾向於西方,要麼就是中國人的,我覺得還是要關心中國的社會,中國本身的現實也是如此。但是沒人能解讀這個東西,你找不到一個根源就無法看清楚當下,更不能看清過去,你無法看清自己的根源,找不到這個根源,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沒人研究中國的語境,沒法去說這個,中國最好的歷史都是老外寫的,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講述中國。中國人的清晰是無法在當代這個時代讓人理解的,所以你把過去的東西帶入當代的語境當中去,讓它在當代發揮它的作用。」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與此同時,劉韡認為當下已經不需要寫作和批評的土壤和語境,當下已經變成一個徹底的、超級的狀態——當代藝術的狀態。在他看來,因為當下信息海量,所有人都評論,所有人都反映,我們對一個藝術品的心理形成過程也不像以前,現在已經不存在權威。「你要重新判斷一個藝術形式,無法通過一個機構來認定這個東西,但是不好的傾向就是會變成娛樂化的東西。無論是從它的價值評判系統還是其他方面,我覺得各行各業完全改變了,跟以前的藝術完全不一樣了。」

聽聞劉韡對當代如此的洞察和犀利,也就能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當代藝術編瞎話速成指南》何以成為10萬+的網紅文現象。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劉韡曾在2016年與義大利品牌Max Mara合作,在上海舉辦轟動一時的跨界時裝發布秀。問及如何看待時尚、商業、藝術跟學術的關係,劉韡覺得:「時尚這種狀態還挺有意思的,什麼是時尚?對於我來說,我有我對於時尚的理解,不一定是對的,它也是一個支撐點。但時尚是一個工業狀態。其實我還是半社會化一點,藝術家是要逃出這個東西,一個時裝設計師他們是要進入到那裡,藝術家要逃避這個東西。做藝術的之所以做藝術,是因為這些東西不能放在一起,你需要去分辨出來,你需要真正的思考,而不是說我是做純藝術的,市場的東西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那是一個現實。我要去思考和我之間的關係,和我之間的可能性,他們之間的矛盾帶來的一些藝術的東西。」

「劉韡:幻影」展覽現場

作為一個正在對城市以至於社會進行「核樣」的藝術家,劉韡以「幻影」抽離現實。他自始至終都在給我們預料之外,激進混亂或平靜絢麗的「異數」。藝術有自己本身的形態,沒必要所有事大家都做得一樣,不一樣他覺得很正常。

文/勞煒科

圖/劉韡工作室及長征空間提供

編輯/石薇薇

劉韡:幻影

展期:2018.3.18 - 5.6

地點:長征空間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博報告 的精彩文章:

易烊千璽也來「展拳腳」的格萊美音樂大趴,這次又搞了什麼新名堂?
如果把汽車比作一首歌,那它們一定是Billboard前十金曲

TAG:羅博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