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人之砒霜,古人之蜜糖?

今人之砒霜,古人之蜜糖?

「酸甜苦辣咸」,

五味缺一不可。

但今天的人們,

一聽見甜食,

卻敬而遠之,

原因大家都清楚。

「胖雪公主」

但是啊,

你們知道嗎,

咱們老祖宗對今天我們退避三舍的糖,

可是尋求了幾千年。

糖類可以快速補充體力,

對腦力提升也有極大的好處,

在食物匱乏的古代,

糖類可是好東西。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最早的甜味來源自然是果實和蜂蜜。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里已經有「蜜」這個字,

然而當時的人們,

只能盼望著上天多安排蜜蜂住在自家附近,

才能得到這最珍貴的甜味。

家蜂養殖的秘密,

要到戰國才開始出現。

但在古代,

養蜂成本極高,

除了名門望族和皇家能夠經常品嘗,

一般百姓很少能吃上蜂蜜,

這種純天然的糖分,

是毫無疑問的奢侈品。

老百姓還是要像遠古那樣,到野外找蜂窩

為了吃這件事而的動腦子,

中國人不輸給任何民族。

農民們發現,

受潮發芽的穀子,

拿來煮著吃,

湯汁意外的甘甜。

本來只是為了不浪費糧食,

有了這一發現之後,

他們開始有意地讓穀子發芽,

煮熟,濾掉渣滓,

曝晒,進一步熬煮濃縮。

最後就誕生了「飴」。

今天高粱飴依然是山東地區的特產之一

當時的北方先後發現了飴糖和麥芽糖,

算是解決了吃甜的問題。

而南方人不甘示弱,

偶然之間,

也發現了一種高甜度的植物:甘蔗。

看著就和竹子差不多,第一個吃的人是個勇士

大陸甘蔗最早生長在嶺南地區,

當地人發現,

這種像竹子一樣的植物,

雖然對牙口要求比較高,

但是非常甘甜。

牙口不好的人,

可以把它們榨成汁喝。

《楚辭》里說:

「胹鱉炮羔,有柘(zhè,通蔗)漿些」

天熱的時候來上一杯甘蔗汁,那叫一個美

蔗漿雖好,可是難以保存,

我們「吃哪兒國」可不會輕易放棄,

提升用餐品質的任何機會,

從此中國人走上了研製蔗糖的不歸路。

唐朝的時候,

製糖技術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歸其原因,

因為唐朝人非常喜甜。

也就直接導致了,

以胖為美。

火爆了網路的這位妹子,完美還原了唐代美女

有一天,

印度的摩揭陀國使團進京,

獻上了精心準備的禮物,

其中就有印度石蜜:

古代的一種糖,

在蔗漿中加入牛奶和米粉,

成品很硬,

樣子有點類似於冰糖。

熬制的糖漿

唐太宗,

隨父兄起義,

玄武門弒手足,

金鑾殿逼父退位,

什麼世面沒見過?

然而他嘗了一口石蜜以後,

表情就這樣:

唐太宗時,外國貢至。

問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

——《老學庵筆記》陸遊

當時唐太宗就下定決心,

一定要把製作方法學回來,

好滿足我「大糖」的需求。

於是,

公費留學,專門赴天竺學習製糖的「遣糖使」們,

把石蜜製法學了回來,

甚至還超過了原版的工藝水準。

唐太宗:還是我牛X

唐太宗遣使至摩揭陀國,取熬糖法。

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新唐書·西域上·摩揭陀》

然後問題又來了,

石蜜質地堅硬,

食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於是這回,

直接高薪從印度聘請了十個外籍專家,

來到中國,

成功研發了砂糖。

那時候砂糖比這顏色還深

《續高僧傳·玄奘傳》里是這麼說的:

乃遣匠二人、僧八人俱到東夏。尋敕往越州,就甘蔗造之,皆得成就。

之後的朝代,

砂糖不斷改良,

從粗到細,從黑到白,

到了明朝中期,

白砂糖已經和今天無異了。

宋代出現的,我國第一本製糖專著《糖霜譜》

隨著工業化種植和製糖技術的普及,

糖再也不是古人求之若渴的奢侈品,

成了今天營養過剩的人類,

不再稀罕的食物。

站在今天的角度,

正應了那句俗話,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今天隨心所欲吃甜食的你們,

有沒有想過,

看似簡單的食物,

是古人苦苦尋找了幾十個世紀的味蕾追求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永遠的都》,日本人眼中的長安!
這個墓陪葬有超過500噸稀世珍寶,1300年來無人能盜!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