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

編輯推薦

人生最大的焦慮之一就是: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終點我們都有可能發現自己虛耗了生命。而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一書中,作者威廉?歐文教授運用斯多葛主義哲學深邃的心理探索與有效的實踐技巧,為我們描繪了新生命的路線圖。

內容簡介

斯多葛哲學家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們不但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實踐者。本書即聚焦於斯多葛哲學的實踐方面,諸如:消極想像(能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麼),控制的二分法(論變得無敵),宿命論(放下過去……以及現在),自我否定(論應對快樂的陰暗面),責任(論熱愛人類),社會關係(論與人交往),侮辱(論容忍奚落),悲傷(論用理性戰勝眼淚),憤怒(論戰勝反快樂),個人價值觀(論沽名釣譽),老年(論被趕到養老院),死亡(論良好生活的善終)……本書可謂斯多葛哲學不朽巨著《沉思錄》的踐行版。

作者簡介

威廉?B.歐文(William B. Irvine),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俄亥俄州萊特州立大學哲學教授。從純粹的哲學研究開始,後致力於哲學與其他學科的跨界研究。著有《論慾望:為何人類欲其所欲》(On Desire: Why We Want What We Want)《一記耳光:為什麼侮辱會造成傷害以及為什麼不應該》(A Slap in the Face: Why Insults Hurt—And Why They Shouldn"t)等書。他擅於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深奧的哲理,雖是哲學讀物,卻沒有學究氣息,沒有空言大志,沒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簡潔、明晰與流暢。

精彩書摘

「每日之始告誡自我:今天我會遇到干涉、忘恩負義、傲慢、不忠誠、惡意和自私——所有這些都是因為冒犯者的無知,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而造成的。」這些話並不是一個像愛比克泰德這樣的奴隸寫的,儘管我們會自然地認為像他這樣的奴隸倒是易於碰到傲慢無禮和惡意;這些話反而是由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寫的。

因為馬可是一個重要人物,所以我們對他的了解比其他任何羅馬斯多葛學派哲學家都要多。由於他與他的家庭教師科尼利厄斯·弗朗多(Cornelius Fronto)的通信,也由於他對生活及個人所為進行思想的《沉思錄》,我們能夠對他內心深處的思想有著不同尋常的洞察。

馬可生於公元 121年。他似乎早年就對哲學產生了興趣。有一個傳記作家把他描述成一個「莊重的孩子」,並敘述說,「他剛一超過需要人照顧的年齡,就被送去接受高等的教育,因而也就獲得了對哲學的了解。」12歲時,他師從畫家和哲學家戴奧吉納圖斯(Diognetus),開始嘗試聽起來像犬儒主義的生活方式:他穿粗布衣服,並且開始在地上睡覺。後來他的母親勸說他睡在皮面的床榻上。

少年時代,馬可師從於斯多葛學派哲學家——查爾西頓的阿波洛尼斯(Apollonius)。根據馬可的回憶,正是阿波洛尼斯讓他銘記了決斷和理性的必要,教會他如何把緊張的時日和閑散的時光結合在一起,如何「用同樣不可改變的沉著」去忍受病患和痛苦——特別是,馬可解釋說,如何經受住後來他失去一個兒子時巨大的精神痛苦。另外一個對馬可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是昆塔斯·朱尼厄斯·拉斯提庫斯(Quintus JuniusRusticus),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把一本愛比克泰德的《論述》借給了他。後來,愛比克泰德成了對馬可具有最重要影響的人物。

和愛比克泰德一樣,較之物理學和邏輯學,馬可也是對斯多葛學派的倫理學——也就是人生哲學——更感興趣。的確,在《沉思錄》中,他斷言,即使我們沒有掌握邏輯學和物理學,也是有可能獲得「自由、自尊、無私和對神祇意志的服從」。

馬可16歲時,皇帝哈德良收養了馬可的姨父安東尼烏斯,安東尼烏斯又收養了馬可(馬可很小時他的父親就死了)。從馬可進入宮廷生活起,他就有了政治權力;當安東尼烏斯成為皇帝時,馬可實際上就是一個聯合執政的皇帝。但是他並沒有讓這份權力深入他的頭腦,在他做安東尼烏斯衛隊長的 13年間,他並沒有給人們留下渴望獨自統治的印象。而且,在安東尼烏斯駕崩、馬可執掌政權之後,他還任命路奇烏斯·維魯斯(Lucius Verus)為聯合皇帝。這是羅馬帝國第一次擁有兩個皇帝。

在羅馬皇帝更迭的過程中,馬可是做得特別好的一個。原因之一,就是他對自己使用權力進行了很大的約束。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到,沒有哪個皇帝比馬可更加尊重元老院。他小心謹慎,以便不浪費公共資金。雖然在花錢的問題上他不需要徵得元老院的許可,但他還是慣常這樣做。而且在一次講話中他提醒元老們,說他居住的皇宮不是他的而是他們的。在為戰爭籌款時,他不採用徵稅的辦法,而是將皇室的財產拍賣,這些財產包括塑像、繪畫、金花瓶,還有他妻子的一些首飾和衣物。

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寫道,馬可是「統治從公元 96年到公元 180年,並帶來了『世界史上人類狀況最為幸福和繁榮時期』的五位賢明皇帝」(其他四位是涅爾瓦〔Nerva〕、圖拉真〔Trajan〕、哈德良和安東尼烏斯)中的最後一位。19世紀歷史學家 W. E. H. 萊基(W. E. H. Lecky)寫道,這個時期「展現了一種良好政府的一致性,沒有一個專制的君主制度能與之匹敵。執政的這五個皇帝當中的每一個,都有資格被列入有史以來最優秀統治者的名單當中」。換句話說,作為哲學家皇帝,馬可是一個罕有的例子,而作為臣民想要擁戴為王的哲學家,那或許就是唯一的例子了。

像其他的羅馬斯多葛學派哲學家一樣,馬可不認為安寧的價值需要證明。相反,他認為其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假使有人告訴馬可,我們的平常生活也可以提供某種比「心靈的安寧」還要好的東西,馬可是不會試圖反駁他的;相反,他會忠告這個人轉向所說的那種東西,「全身心地投入,並欣喜於你發現的寶藏。」

作為一個成人,馬可非常需要斯多葛主義所能提供的安寧。他生病,大概是有潰瘍。他的家庭生活也是一個痛苦的源泉:他的妻子似乎對他不忠,而且在她為他所生的至少 14個孩子中,只有六個存活。除此之外還有隨統治一個帝國而來的壓力。在他統治期間,有無數的邊境叛亂,馬可經常親自去督戰,平息部落的反叛。他自己的官員——最著名的是阿維狄烏斯·卡西烏斯(Avidius Cassius),敘利亞的地方長官——也背叛了他。他的部下對他粗魯無禮,他就用「一種鎮定的脾氣」來忍受這樣的粗魯無禮。公民拿他來開玩笑也不會受到懲罰。在他統治期間,帝國還經歷了瘟疫、饑荒和士麥那的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所以,馬可有很好的理由在他的《沉思錄》中做出這樣的結論:「生活的藝術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羅馬歷史學家卡西烏斯·戴奧(CassiusDio)對馬可的困境做了如下的總結:「他沒有遇上他應得的好運,因為他身體並非強壯,而又在他的——實際上是——整個統治期間捲入了許多的麻煩。但是對於我來說,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我對他崇敬更深。在不同尋常的特殊困難中,他不僅保護了自己,而且保住了帝國。」戴奧補充說,從最初給安東尼烏斯當顧問,到最後作為皇帝,「他都始終如一,一點也沒有變。」

公元 180年,馬可病重。他拒絕吃喝,以期快點死去。他於當年的 3月 17日辭世,時年58歲。他的去世,引起了公眾悲傷情緒的爆發。尤其是他的士兵,為他的離去深感悲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元宵節,答題免費送報紙啦!你能答對幾道題?
探索文化新藍海,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