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3)一代雄主魏文侯的大國崛起之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43)一代雄主魏文侯的大國崛起之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原標題:(43)一代雄主魏文侯的大國崛起之路——《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資治通鑒·周紀一》里有一句很值得後世「推敲」的話: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干木之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

這句話雖短,卻飽含著深意。文中的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都是當時有名的賢士,前兩位都是魏文侯請來的老師,唯獨段干木不願出來當官。怎麼辦呢?你不是不來我手下做官嗎,那我就到你手下做學生。於是,魏文侯就經常跑去段干木家請教問題。有時他坐車從段干木家門口經過,都要立即站起來,向段干木家行注目禮。正是魏文侯如此尊重賢士,所以造成了一個結果即「四方賢士多歸之」。



這句話引出戰國二百餘年歷史中,最先稱雄的一代雄主魏文侯。


戰國初期,三家分晉,七雄格局初定之時,魏國因西有秦韓,南有楚,北有趙,東有齊,地處中央,為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然而在極為不利的環境下,深具憂患意識且雄心勃勃的魏文侯重用李悝、翟璜為相,改革弊政,推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用樂羊、吳起等為將,攻掠中山國、秦國、楚國;以李悝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史傳文侯在位50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佔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讚魏文侯之賢。

魏文侯在對秦攻略中除了軍事打擊、政策攻心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滲透措施,而在這一過程中所誕生的「西河學派」,對整個戰國歷史和以後的中國歷史走向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是以專文以論之。


魏文侯在佔據原屬秦國的河西一帶領土後,深知秦人之性,不易武力屈服,卻心向中原文化。於是魏文侯重用當時著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為老師,在西河講學(史傳魏文侯親拜子夏為師,對子夏異常尊重,給國君做老師是當時儒家的最高榮譽,即所謂的帝王之師,子夏是第一個享有這個榮譽的大儒,甚至孔子生前也沒有享有如此崇高的榮譽)。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名卜商,為「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論語》中許多名言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過猶不及」等語皆出自於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帝王之師」。魏文侯在延請子夏來西河的時候,子夏已是百歲老人,很少親自教授了。是以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齊人公羊高、魯人穀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貢的弟子田子方等人。



由於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師,而且親自坐鎮西河,華夏文化的重心就從魯國轉到了魏國,轉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學派。


子夏在西河的象徵意義極其重大,不僅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邊地諸侯國的「懷化」作用(文懷遠人,化及蠻夷)十分顯著,而且使魏國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孔門之儒本來是以教授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的教師。及至孔子逝後,儒家由於各有側重而產生不同的流派,相當於不同的學科。如魯國的曾參之儒是以重禮,尤其是重孝為代表的流派,培養的是掌禮之儒;而子夏之儒培養的是經世濟用之儒,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儒學流派。是以子夏到西河後,謀求進身的士人紛紛轉入西河學習。這些士人在西河學派學習後,很自然地選擇魏國作為其效力的首選國家。這樣,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

西河學派教授的內容很豐富。公羊高與穀梁赤本來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學生,但由於他們教授的歷史學科春秋是以服務國君為對象的,所以魏文侯抬高了他們的地位。公羊高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公羊傳》的藍本,穀梁赤口授的春秋成為後來《春秋穀梁傳》的藍本。子貢的學生田子方傳授的不僅包括儒本身的六藝,還包括子貢對儒學的發展,縱橫術與經商的本領。縱橫術是士人成為官員後,從事外交所必須具備的才能,而經商致富則是一個官員富國富民所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子貢、田子方對傳統六藝的發展是與當時的時代發展,各國對官員的要求相適應的。其中段干木是子夏看重的一個學生,他教授的主要是培養高級官員之「理論內容」。魏文侯擔心段干木培養的高級官員不為魏國所用,反而與魏國為敵,便讓段干木主要教習魏國的公室貴族。


魏國原本繼承晉國文化,更多受到鬼谷文化影響,因為鬼谷文化更多是平民文化,是以魏文侯在使用大臣時能夠不看出身門第,重視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比如吳起和李悝都是來自衛國的平民;樂羊、西門豹則是魏國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而西河學派興起後,在段干木及得到其真傳弟子的教授下,魏國的公室貴族出現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為魏國高級官員的一個主要群體。這樣,西河學派與鬼谷學派的爭鬥便產生了。鬼谷學派雖然不象西河學派這樣大張旗鼓地收徒講學,但也在不斷地表達不同的學術見解。而正是在兩派的紛爭之中,中國文化中的儒、道、法諸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交流、融合,並得以發展。而之後齊國稷下學宮的建立和百家爭鳴的文化高峰,正是基於西河學派與鬼谷學派在學術上的爭論。魏國之所以能夠在戰國稱霸百年,一方面是由於強大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魏文侯把魏國變成了中原各國的文化中心。



關於魏文侯,還有兩個小故事可堪一記。


《資治通鑒·周紀》記載,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於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知之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雖是一件事,可見文侯的豁達與洞明。


另一件事則出自《戰國策》: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於是乎始強。


此事則贊文侯以誠信得將士擁護而致國家強大。

又一事則出自《晏子春秋·雜上》,是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出處:


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里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一代雄主,正是在這樣的見微知著、推物及政、知政之失中誕生。


博按:站在2400多年後,反觀這場由一代雄主魏文侯親自「導演」的「大國崛起」之路,我們不由由衷地讚歎中華民族遠古先賢們的寬闊胸懷和遠見卓識。魏文侯在國家處於四戰之地、周邊強敵環伺的十分惡劣的「國際環境」下,不惜降低身段,拜「文化代表」子夏為師,並延請子夏等「大師」到文化相對貧瘠的西河地區講學,從而使魏國得到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人才,進行了中國歷史上最徹底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使魏國在較較短的時間內擁有了超越其綜合國力的「政治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從而使魏國稱霸戰國亂世近百年。而且,正因為魏文侯把魏國變成了中原各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即使在魏文侯死後,魏國昏君迭出的戰國中後期,由於魏國所掌握的「先進文化」因素,強秦等國在很長時期內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使魏文侯意想不到的是,他在文化建樹方面的超常舉措,影響了數十年之後出現的另一戰國雄主齊威王,齊威王在「西河學派」所開闢的道路上繼續前進,組織建立了名震華夏歷史的「稷下學宮」,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文化上繁榮局面,為中國此後的文明發展和文化傳承提供了精彩的鋪墊,放射了許多耀眼的光芒。即使到了2400年後的今天,魏文侯開創的「西河學派」以及他創造的「大國崛起」奇蹟,仍然對我們有著十分顯著的昭示意義。比如,近代一些學者認為,當今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和地緣政治格局,和戰國時期的魏國十分相似,而我國當前在不斷深化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的同時,同樣也提出了建構「文化自信」的宏大目標,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也算是對中華遠古歷史的一種回歸、借鑒和呼應,其中必然蘊含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因子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39)墨子:一朵盛開在先秦的思想奇葩——《讀史要略之禮樂中華》
兵博薦讀:千百年眼(卷四)——秦世文章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