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備死前遺言,反映出一個帝王的大智慧!

劉備死前遺言,反映出一個帝王的大智慧!

夷陵慘敗後的劉備退守白帝城,又急又氣,一病不起,臨死前召來諸葛亮,兩者的對話被記載了下來,下面是三國志裡面的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蜀(漢)吳大戰

遺言很簡單,交代的事情很明確,主要是兩件事情。

第一:指定諸葛亮為下任皇帝的第一輔佐人的同時,表達另一個意圖,如果諸葛亮想自己當皇帝,可以以自己遺言為依據,合法繼承。

第二:讓自己兒子叫諸葛亮爸爸。

只看表面,是劉備極度相信諸葛亮,但是,如果極度相信諸葛亮,為何要「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劉備只有一個兒子,劉備感覺出劉禪智力可能被自己摔出了問題,這樣說也算合理,但劉備還有個小兒子,劉永。

不提這個劉永,直接讓諸葛亮自行代之?

疑似劉永圖

這就說明,此時的劉備恰恰是非常不相信諸葛亮,所以,用「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來試探諸葛亮。

結果諸葛亮「涕泣」 然後,明確自己「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羽扇綸巾諸葛亮

在這裡我們不討論諸葛亮的表現是否發自內心,我們假設一下事情發展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假如諸葛亮想「自取」,但劉備沒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我們想像一下事情的發展方向。

這種事情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作為曾是人臣的諸葛亮欲上位,必然有人或以「勤王」為名投機,或以「大義」為旗盡忠,總之,就是不讓諸葛亮順利上位,兩方大戰,不管誰勝誰負,劉氏一族都是最苦B的一方,漢獻帝就是個活例子。

當然,從現實上看,諸葛亮勝的可能性較大,一旦諸葛亮上位,按傳統劇本,劉氏一族………「盡斬之」恐怕是唯一結局。

第二種:依然是諸葛亮想「自取」,但劉備說了「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遭遇的反抗一定會小得多,而諸葛亮一旦上位,為了保持上位的合法性,不僅不能對劉氏怎麼樣,還得捧著貢著劉家的人,以達到不被別人抓到把柄的目的。

更何況,人家劉禪還管自己叫爸爸呢?

所以,劉備認為自己一死,基本沒有人可以對抗諸葛亮的現實情況下,先腹黑地把諸葛亮想像成反面人物,進而讓自己家族的損失降到最低。

白帝城託孤

那如果人家諸葛亮很有品格呢,更好啊!

那句話無疑讓諸葛亮光環更亮,明君配賢臣的典型,是收買諸葛亮的最佳手段,從結果上看,劉備還真成功了,最後,實在的諸葛亮為了劉家的半拉江山活活累死了。

諸葛亮畫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歸去鳳池誇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為什麼愛面子,這兩個歷史故事告訴了我們原因,愛面子是袓傳下來的!
秦趙交戰,趙國向齊國借糧,史記上這樣記載,當事人齊王看了很不爽!

TAG:歸去鳳池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