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董鳳岐:濟南「面神」

董鳳岐:濟南「面神」

董鳳岐(右)在交流麵塑技藝

經典魯菜擺滿桌,這些魯菜的主要「食材」是麵粉?大師技藝超凡,如何把「仙女」召喚到人間?年近八旬,她忙於創作、教學、展演,孜孜不倦,工作起來眼不花、手不抖,充滿熱情。她就是濟南麵塑傳承人——董鳳岐。

78歲創作不輟

董鳳岐,女,1939年12月12日生於北京。1959年考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面人湯)工作室,成為當年「面人湯工作室」全國唯一弟子。

她從事麵塑工作59年整,現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山東省省級濟南麵塑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湯)第二代傳人,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其麵塑作品曾榮獲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省級最高獎項)民俗類二等獎、法國世界農業博覽會——華人麵塑捏塑個人表演金獎、北京工藝美術國際博覽會國家級金獎等獎項。

到董老家中採訪時,她正忙著將2017年的麵塑精品打包,撰寫作品的創意構思、文化內涵,準備參加競賽。桌案上擺放著她的新作——《霸王別姬》。「我把《霸王別姬》的圖片發到朋友圈,兩百多個朋友給我點贊。」她快樂地說。

董老又說,她剛剛推掉了一個健康欄目的拍攝。她忙於工作,少有閑暇用於養生,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分享,她也擔心,拍攝會佔用她的創作時間。「我還有很多構思等著變成作品。」麵塑人物傳遞喜怒哀樂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在漢代就有文字記載。舊社會,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他們的作品被視為小玩意兒。如今,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走入藝術殿堂。

董鳳岐的麵塑技藝由面人湯(子博)先生親自指教,她又接受現代造型藝術的教育,因此,她的作品不僅繼承和發展湯派麵塑的傳統特色,還融合現代造型藝術的精華。在泉城生活近40載,她的作品自然融入許多濟南元素,從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濟南麵塑的代表。她的麵塑技巧純熟,刻畫細膩,敷色華麗,結構準確,製作過程乾淨利落,尤其擅長塑造古典美女。

董鳳岐以《霸王別姬》來舉例,「我塑造的人物都是有情感的。你看,虞姬當時準備自刎,她的心情極度悲傷,觀眾從她的表情、姿態,甚至服飾的顏色上面,都能感覺出來。」細微之處見功夫。

董鳳岐作品

小小一個麵糰,經由她的捏、搓、揉、掀,再用小竹刀、梳子等工具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她的作品題材廣泛。從東西方的神話人物,到表現佛教人物的佛像、飛天,到古今名人、經典小說形象,再到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無不栩栩如生。她創作的《飛天》,其形象參考佛教壁畫。美麗的仙子凌空飛舞,拋撒鮮花,衣袂飄飄,風采動人,好似九重天的仙女被董老召喚至人間獻舞。

「我做麵塑的時候,從構思到準備麵糰,到開始製作,每一步,越做越高興。那些特別滿意的作品,我自己也看不夠。」董鳳岐說,要是幾天因故未能工作,她就會渾身不舒服。

董鳳岐另一個絕技是微雕核桃面人。所謂核桃面人,就是捏塑大約1厘米高的人物,將它們放在挖空的核桃裡面。核桃面人雖小,但表情豐富傳神,服飾的紋路、飾品、髮絲都有細緻入微的刻畫,令人嘆為觀止。

喜迎非遺盛世之光

多年來,董鳳岐陸續收下入室弟子8人,親自教授的學生50餘人,普及教育達幾萬人。不少學生以麵塑為生,在濟南落戶。董鳳岐還熱心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傳播祖輩留下的文化遺產。

「我從不認為傳統技藝要走向沒落。相反,我和弟子們趕上了好時代。」董鳳岐說,中國非物質文化博覽會連續舉辦四屆,今年的第五屆確定在濟南舉辦,民間技藝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年青一代只要有勤奮好學的精神,就能傳承麵塑技藝並將其發揚光大,讓麵塑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用這門技藝謀生也沒問題,定能讓家人過上小康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濟南 的精彩文章:

國產航母為何命名山東艦?專家道出其中深意
濟南將新增赫爾辛基、布魯塞爾2條洲際航線

TAG:愛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