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的貿易問題休要指責中國

美國的貿易問題休要指責中國

繼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針對中國的貿易備忘錄、挑起中美貿易摩擦話題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日前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聲稱,美國對中國加征600億美元關稅產品清單將於近日公布。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回應稱「不要拿中國當借口」,並奉勸美方懸崖勒馬,「否則我們將奉陪到底」。

毫無疑問,此番貿易爭端完全是美國單方面挑起,體現出美方完全在按霸權思維、零和意識行事。問題在於:如此一意孤行是哪裡來的自信?

美方把立論基礎建立在「美國對華貿易巨額逆差」上,其統計數據認為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額為3752億美元。然而,美國在立論基礎上,就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形而上學錯誤:這一數字是完全無視世界經濟的現實情況,只考慮賬面數目而得出的。現實中,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價格當中,包含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採購成本,甚至還包括向美國企業繳納的專利費用,美國把這些也一股腦算進對華貿易逆差十分無理。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2750億美元,比美方數據恰好少了特朗普聲稱要「縮小1000億美元對華逆差」的數額。當然,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絕對額很高,但這是美國產業幾十年來主動轉出美國,使美國從商品生產國變成進口國所造成的,完全是美國自己的問題,是美國在全球價值鏈時代迷失了自我,用來指責中國,相當於美國生病卻撒潑打滾要求中國吃藥。

美方還在「301」調查報告中聲稱,中國市場對美開放度不夠。這可真是豬八戒偷西瓜——倒打一耙。中國市場上,美國品牌的汽車、手機、電腦等產品隨處可見,中國市場對美國大公司即「標普500企業」銷售額的貢獻超過了20%,並且是對美國企業來說增速最快的海外市場。沒有高度開放的中國市場,哪來美國企業這些業績?的確,大量美國品牌的商品是在中國生產、中國銷售的,並不計入雙方貿易額,但這是美國企業自己「用腳投票」所做投資帶來的結果,並且所獲利潤屬於美國企業。相反,美國市場對中國的開放程度卻很低,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項目被美國政府否決甚至算不上新聞了。在投資方面,中美之間存在開放不對等情況,只有美國擴大開放,才能通往美國所要求的「再平衡」。

美方還有一個說法,來自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他坦率承認美方真正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擔心美國的「創新主導」地位不保。這種說法堪稱「不知今夕是何年」。創新往往來自需求變化所帶來的生產改進壓力。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商品都是「多國生產、多國銷售」,零部件來自世界各地,產品設計也須適應各國市場不同的需求。因此,創新也往往是一個「協同演進」過程:整條全球價值鏈一起變,也能分清有哪些企業在主導,卻很難分清楚是哪國主導,因為各國市場是連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若以為可以撇清中國,單獨主導全球創新,那說明頭腦還停留在三十年前。

可見,美方挑起貿易爭端話題,所用理由儘是些違背現實、不合邏輯、無法成立的自言自語,其自信建立在空中樓閣當中。美國總統特朗普是民粹化浪潮的產物,他入主白宮憑的是一個「去政治化」的人物形象,但這也導致當前美國在任何議題上都有「泛政治化」傾向。「泛政治化」已經蒙蔽了美國行政當局的雙眼,看不到世界經濟潮流,以為靠「牙齒」就能解決結構性的問題。然而,如果美國採用真的「長牙」方式對中國商品加征懲罰性關稅,他們就會發現,中國有足夠的「牙齒」予以回擊,畢竟,美國對中國產品的依賴遠超過中國對美依賴。

賈晉京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1名大陸遊客在台灣地震中傷重身亡 遇難者升至7人
喜劇演員稱紐西蘭古城需要來場地震 網友炸鍋了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