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器型之美 匠心而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細妹

器型之美 匠心而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細妹

千年建窯,薪火相傳。近日,記者一行人走訪了建盞遺址——建陽水吉鎮,並與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期間,一行人走進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細妹的工坊,按照煉泥、拉坯、上釉等不同的工序,工坊被精細地分隔開來,多台電燒機正在燒制建盞。

執著追尋 千年建盞復興夢

長於古窯遺址邊,李細妹打小玩的就是散落鄉間的碎瓷片,聽的是關於建盞的傳奇。在1987年首次接觸建盞後,她看到了幾百年前的流光溢彩,在破碎的小瓷片上閃爍,像一顆沙塵中偷偷保存住了星空的斑斕。那一刻,李細妹就作出了一個決定,要讓建盞重返人間。

那時的李細妹,不過是在瓷器廠里給老師傅打下手的普通女工。可她卻省吃儉用,把錢都用來收購農民手裡的建盞瓷片。只要聽到誰手裡有建盞瓷片,總要想辦法買到手,要不然,就讓她看一眼也可以。周邊窯廠的老師傅都記得那個女工,他們隔三差五在李細妹的問題中,不斷掏出積累一生的經驗。

1988年通貨膨脹,別人拿著錢排著隊買黃金,李細妹卻花了800多元,從台灣人手裡買了一本《宋元陶瓷大全》。左手一本《宋元陶瓷大全》,右手一本《新華字典》,小學肄業的李細妹用上了最笨的方法。

恢復建盞,最難的是配置釉水,方法早已失傳。只聽得老師傅們說,製作建盞所用的釉水全部由天然礦物質配置而成。那段時間,人們常常在林間、地頭看到她背著許多塑料袋,裡面裝著含各種礦物質的原材料,時常被人們當成是撿破爛的。回到家後,則是漫長的釉水配置和掌控燒制溫度的實驗,所有的泥料都只能用手來攪拌,她的手上布滿了開裂充血的口子。

「每天要花費50多塊的電費實驗,沒錢了,就去借。」李細妹憨厚地笑著說。記錄窯溫的筆記本,李細妹有厚厚一大摞。不斷計算,不斷紀錄,一點點溫差,這一爐與上一爐的盞就會有區別。

距離開燒,前幾年就在失敗中過完了。而李細妹到現在都還記得1993年的那個夜晚,「那天雨很大,還一直響雷。」李細妹回憶道,在夜半時分,當我打開爐門的時候,看到一隻美麗的、算是成功的「兔毫」建盞,開心極了。它就像百年前,屬於大自然意外的一時興起,釉色在瓷面上流淌出鬼斧神工的花紋。

堅守初心 傳承千年建盞技藝

經過不斷的試驗和努力,其燒制除了油滴、兔毫、鷓鴣斑、鐵鏽斑、茶葉末、柿紅、灰被、曜變等幾乎所有建窯系的品種。一個個建盞精品,接踵而至。在那個人人尚不能溫飽、信息不發達的年代,多數人對建盞一無所知。李細妹索性帶著兒子,挑著100多斤的擔子輾轉全國各地做宣傳。「有一次天很冷,火車停了7.8個小時,所有人身上的東西都吃完了。有個女的送飯到工地,挑了一挑那些人吃的剩飯來賣,20元一碗,大家都搶著買……」說完這話,她就像在講別人的笑話一樣,樂得不可開支。如今,她再也不用東奔西跑,往往是一爐未出,客戶已等在家中。

但在李細妹的心中,始終藏著一份不甘心。「一定要燒出來可以媲美日本靜嘉堂的曜變天目盞,沒有燒出來我就不死心。」39歲的她自費去上海學日語,準備前去日本查看尋訪。就連她的一對兒女,也被送去學習日語。

兒子盧毅曾在東京的市集上,無意中看到母親的作品。他驕傲的語氣里,有掩飾不住的心疼。「我母親研習建盞近30年,後期確實也燒出了幾隻最像『曜變天目』的油滴盞,但那也僅僅是僥倖,僅僅是『像』」,盧毅告訴記者。

把一切輔助條件做到完美,也並不能保證你能被上天眷顧,「只能靠試,一遍遍地嘗試,別人試幾十次幾百次,我母親要試上千次,上萬次,甚至幾十萬次……」在家人眼中,李細妹不過就是一個樸實勤勞,地地道道的本分人。也正因如此,她才會在復原「曜變天目」上有著一種偏執的執拗。

建盞匠人 重現千年建盞之璀璨

「目前,我已經可以通過不同的工藝來控制建盞的顏色。」李細妹極有信心的表示,她的作品均是採用建盞原產地材料精心製作,富有宋韻又符合現代美學,每一件都是唯一的,每一件都用心而制,是收藏、觀賞、實用的上乘之器。

在2017年中國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專場拍賣會上,李細妹及其子盧毅燒制的建盞作品《萬山可染》以2600萬元落錘成交,創出了現代建盞作品拍賣成交價的新高,同時也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讚許,被譽為建盞窯變的典範。作品《萬山可染》尺寸達49公分口徑,其是由兔毫窯變而成的;釉面斑紋山巒起伏,雲海涌動,猶如一幅絕美的水墨畫卷,這是李細妹從藝三十年經驗和技藝的最好體現。

翻閱史籍,千年建盞的發展跌宕起伏,從輝煌走向低谷,又再次爬坡走向繁榮。「做好建盞,要有『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抓質量,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李細妹動情地說道。

人物簡介:李細妹,1955年生於宋代建窯發源地——福建建陽後井村,1987年開始對建盞的研究試驗工作,歷經了7年的努力,於1993年成功的燒制出建窯的名貴品種——油滴。她開創性的將松柴引入電窯,達到燒制建盞所需的還原效果,這一特殊燒制技藝現在被行業推廣使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建窯窯變山水畫盞創始人,現任建窯建盞協會副會長、日本亞洲陶藝文化發展中心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游中國 的精彩文章:

台灣太遠,金門很近……找個周末,即刻出發!

TAG:搜游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