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上一所好大學,被逼無奈學藝術

為了上一所好大學,被逼無奈學藝術

小編最近總是聽見家長唉聲嘆氣的說:「我家孩子學個什麼藝術才能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呢?」

往往聽到這小編不知道覺得這是中國體制教育的悲哀還是孩子的不幸,為了上一所還可以的大學也不管不問孩子喜不喜歡學藝術,就盲目去學習,相反結果我們也是可以知道的。藝術並不能給孩子帶來不錯的大學不錯的未來。

GIF

那為什麼各位家長不能換個角度呢?

我們也不是非要死嗑高考這麼一條路,留學能讓你的孩子擁有一個你意想不到的未來和驚喜,上一個還可以的大學?不存在的!我們留學的大學比絕大多數國內大學要好上成千上百倍。

這樣你和你的孩子也無需為了高考和大學而低頭,從而去學習他們不喜歡的藝術。

GIF

那有些家長就會有疑問:

出國留學僅僅是為了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和一份光明的前程嗎?

小編在這給你兩個答案

(一份官方和一份心裡話)

官方回答

這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經驗

即使你在家那邊的朋友厭倦了聽到這種事情 (警告你,他們一定會厭倦的哦),但是你在國外留學的這段經歷將會陪著你直到永遠。

獲得獨立

要獨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改變自己既成的命運,但是比起和你的父母一起生活20幾年來說,這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

學會自立

搬到國外去生活是對你自力更生能力的終極考驗。當你回國的時候(如果你還會回國的話),你可能不會再那麼依賴別人了,你會為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

更多地了解你自己

把你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會幫助你發現自己擅長什麼,還有不擅長什麼。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在你留學期間慢慢發現,並且改善的。

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在一個未知的環境中生活,能夠加速你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轉變。你必須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做飯,自己洗衣服,但是所有這一切絕對都是非常值得的。

遇見各種各樣的人

通過接觸許多不同類型的人,不僅能夠幫助你發展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會讓你更清楚地認識別人,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

你會更深地了解很多不同的文化

並不只有政客們才會被指責缺乏文化敏感性,你還可以在你的出國留學期間發展你的文化敏感性。

通過全新的角度來看你自己的文化

你絕對很容易接受你自己的文化,但是在另一個國家生活可以幫你形成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看你自己家鄉的文化,能夠讓你形成自己的觀點,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別人提出的觀點。

會讓你的簡歷更好看

如果你可以在探索一個新國家的同時用你的國際技能獲得一份體面的大學生工作,那簡直是太棒了。

如果你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留學期間,還獲得了國際技能,能夠在畢業之後找到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那簡直是太好了不是嗎?

你將學會更容易感激一些小事情

通常來說,出國留學意味著你會擁有比一般的學生更少的金錢,並且離家那麼遠真的會讓你懷念那些已經被你視為理所當然的熟悉的舒適感。而出國留學會讓你產生一種對所有事物完全不同的感恩的心,從你父母為你做的可口飯菜,到你多了幾雙襪子可以選擇。

按照完全不同方式學習

通常出國留學的學生會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方式可能會讓你有些畏懼,但是也需要你敞開心扉來接受這種新的學習方式。

提高你的語言技能

還記得你在學校里的時候學的那些外語嗎?不記得了吧,我也是。你可以通過出國留學喚醒你對這些外語的記憶,你可能會訝異原來你還記得這麼多。

在國外的生活與在國外度假是完全不同的

實際上,你會在你留學的那個地方待很長一段時間,你會了解當地的一些知識,比如哪裡賣的咖啡最好喝,你應該要避免什麼樣的旅遊陷阱,還有如果在這座新城市裡體會最地道的生活。

結交一輩子的朋友

你可以不會愛你遇到的每一個人,但是你會有機會在你遇到的人中間至少結交一個一輩子的朋友,如果你很擅長與朋友保持聯繫的話,那就是了。

發現新的和令人興奮的食物

在你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更多的西班牙海鮮飯/肉汁乳酪薯條/波蘭餃子/炸肉排/沙瓦瑪/春卷/豬排蓋飯/咖哩肉沫/拔克拉弗餅,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酌情刪除。

國際學生資助變得越來越普遍

出國留學不再意味著你需要身無分文的離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政府機構為國際學生提供專門的獎學金。你在出國留學之前,可以先了解清楚在世界範圍內有哪些為國際學生提供的獎學金。

獲得生活的經驗

出國留學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為了獲得生活經驗。你會學習到怎麼安排你自己的生活,並且將所有你需要的東西都濃縮到一個行李箱里,你要學會處理任何不可預見的情況,你還需要獨立並且自給自足。

擁有心血來潮和冒險精神

當你離家成千上萬英里,心血來潮和冒險精神就是你最好的朋友。敞開你的心扉去體驗這段全新的經歷,美景,以及其中的樂趣。

獲得一種全球的思維模式

無論是在工作、學習或者娛樂中,你將能夠使用你的全新的全球思維來支持你的觀點,形成你的信念,並且引導你的未來。

得到國際學生的折扣

學生折扣總是很有趣,你購物時可以用這些長相奇怪的錢。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一次性就花光所有的錢哦。

你會更感激你的家庭甚至整個家族

任何有關父母之間或兄妹之間的爭執的記憶,你會發現它們是多麼令人驚訝的記憶。同樣,他們也會有時間去忘記你那些不那麼好的東西,等你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時候,這些關係將比以前更強。

充分利用低的學費

這一點當然取決於你在哪裡留學,但是如果你選擇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亞洲和拉丁美洲,你會發現你可以在非常有名氣的大學就讀,並且你還不需要背負巨額的債務。

充分利用你的課餘時間來進行探索和發現

在上課和實驗室做實驗之外的時間,在國外留學會給你留下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探索。無論你是探訪標誌性建築,嘗試新的食物,或在當地的市場互換物品,這些肯定都是比你沉浸在Facebook上更好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增強你的國際就業前景

作為一名國際學生,在留學生活結束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回家,但是也有許多人選擇留在那邊並且申請工作簽證。即使你決定回國或者決定到別的地方去找工作,這段出國留學的國際經驗很可能會讓僱主對你更加青睞。

因為多樣化是生活的調味品

這可能是你爸爸在超市選擇不同口味的炸薯片的時候說的話,但是這句話是真理,改變、多樣化和全新的體驗是讓你的生活值得過下去的東西。所以綜合起來就是一句話,出國留學吧。

心裡話

1.本文主要是給還沒出國,在思考要不要出國的學生寫的,而不是給已經出了國回頭看自己出國有沒有意義的朋友寫的,因此沒有嘗試詮釋已經發生的留學有什麼價值。

2.本文不是羅列留學的意義有哪些,而是提出一些方法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留學意義的。

今天上午和一位同學聊天,聊到如何選擇留學國家和打算如何選擇專業時,該同學拋出了一個本質性的問題「老師,你覺得留學的意義在哪?」當時我就笑了,因為10分鐘之前,我剛剛在朋友圈裡轉過一篇文章,就叫做「出國留學意義何在?」。那篇文章下面,我還加了評論「個人覺得解答還不夠透,改天我也以此為題寫一篇。」看來改天不如今天,現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我本人是一名不大不小的海歸,我的海歸同學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出國留學;同時我現在幫助同學們準備留學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很多同學,懷揣著不同的想法想要出國留學。基於這麼多的觀察和交流,我很確定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條原則,就是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留學對於他們意義都不同。

1

留學對於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意義

GIF

我還記得第一次遇到我的老闆,聊到各自的留學生涯,他對留學的描述是如此簡單幹脆:「我來英國就兩個目的,一個拿綠卡,一個名校身份。」因此雖然他的留學之路遇到了各種困難,過程中絕非一帆風順,但歷經打拚,他拿到了劍橋的博士和當地的永久居留權,「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回去了,我也很辛苦,但我總會跟老婆說,想想咱們來這是幹嘛的,沒拿到綠卡,沒拿到劍橋,絕對不能回去。」這就是他16歲出國,學費沒向家裡要,最終獲得劍橋博士歸國的故事。如今回到中國,雖然還沒到40歲,也已是身價上億,事業有成了。

與我的老闆不同,我也有賓大的同學覺得留學不過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跳板,所以當他看到職場發展機會的時候,學歷或者身份的結果就變得不重要了。他在碩士第一年暑假回來的過程中,通過一封「用戶建議信」獲得了當時知名社交網路產品經理的賞識,直接越了各種流程拿到了產品團隊的高薪offer,於是他秋季就沒有回到賓大,辦理了休學,開始了他事業打拚。後來那個公司上市後,他的期權也得以套現,突進跳槽在另一家互聯網公司,拿著高薪同時自己業餘時間還搞著小型企業,也是不亦樂乎。

這兩條軌跡,都是成功的人生之路,但他們在留學過程中的選擇卻是完全相反。所以留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自己要記住自己的初衷和目標,這樣才能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

然而沒有標準答案,卻絕對不是可以沒有答案。也有一些同學告訴我,現在還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所以想出去看看。在這種情況出國,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講,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2

沒有目的的留學不是好留學

GIF

我有一位朋友,當年準備出國學金融,本科畢業以後同時獲得了英國倫敦政經和美國普渡大學的錄取通知,因為沒有真的想清楚究竟要去哪,所以一度很猶豫。最後她懷著美國比英國好就業的想法,放棄了名校,而投奔了美國名氣稍遜的普渡。然而在她研究生畢業那年,遭遇了2008金融風暴,美國人都各種裁員,更別說剛畢業的國際學生了,於是背離了最初的目標,匆匆的回到了國內,卻發現國內金融圈裡,學歷並不比關係重要多少,而離開這段時間,相反沒能得到這方面的積累。最後又以新人的身份進入了四大,和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這就是傳說中最常見的,「走一步看一步」式人生規劃。由於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還容易走回頭路,這時哪怕腿腳再強健,也走不出個章法,更發揮不出潛力。這位同學的第一個錯誤,在於把目標建立在一個不真實的假設前提下,那就是美國畢業容易在當地留下。她沒有評估這個「留在美國」的目標:1.對於她是不是足夠重要。如果是的話,哪怕哪一個不要薪水的OPT實習,也應該先在當地工作一段時間,克服困難也要留下;2.實現的風險是否大,不確定因素多不多。事實上哪怕沒有經歷金融危機,美國金融業也不輕易招募大批國際學生。所以從一開始這個目標設定本身和她當時的狀態,就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段留學日後出彩的幾率較小。

但是中國學生,找不清楚個人的定位,看不清未來的形勢,摸不準自己所適合的方向的人是多數。從小在獨木橋上打拚過來,學校、家長和老師都告訴這條路是唯一的路,不用考慮選擇的問題,只用考慮努力的程度。於是伴隨著和同齡人競爭所帶來的安全感,一直迴避做出對自己負責的選擇,直到上了大學,就好像是一直在游泳池學游泳的人突然進了汪洋,不知道要向何處游,怎麼游,搞不清楚人生的意義,不知道大學的價值,更不知道畢業以後要做什麼,多數連大學專業也是蒙著眼睛,基於各種假設或父母的建議選擇的。

獨立思考和自我決策也是一種能力,不是一夜頓悟就能熟練掌握的。處在懵懂狀態選擇留學,就和很多學生選擇考研,或者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一樣,並不是一次主動的選擇,而變成是一次對自我反思的迴避,希望把最最困難的問題留的未來和未知來解決,當外力逼迫時自己再解決,而這個根本性問題,那就是「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3

尋找意義和目的的方法

當我們意識到意義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找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清楚,人生每個節點都面臨著重要決策每個階段都需要認真規劃。我的同學做留學決策時常用以下三個步驟,這三個步驟指導我們回答:出國還是不出國,出哪個國家,什麼時候出,學什麼專業等等,在這一系列選擇的背後,我們自己出國的意義就逐漸清晰起來了。

第一步:通過回顧閱歷,測試挑戰,聽取意見,定位自己

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教育規劃,最大的難點不是向外分析就業形勢或者專業熱門程度,或者學校錄取的難易程度。最大的難點是向內分析,究竟這個專業是不是我想要的,在這裡這個地方以這種形式學習,是不是能激發我最大的潛力,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能做到什麼,能做好什麼。

認識自己,首先是認識以前的自己。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善於忘記,也因此很多次已經發現了自己的長項,有了很出彩的表現和令人驕傲的成績後,卻又忘了其實這可以打造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時候隨波逐流慣了,自己並沒有在挑選最能挑戰和體現自己強項的事情去做,而是按部就班的做被要求的事情和工作,以至於哪怕自己是有特點有專長的,也在平庸的過程中喪失了對自己驕傲感的回憶。因此我建議想要定位自己的同學,拿出一張紙,回憶過去的三五年中,哪三件事你做的最有成就感,以至於你當時有一種這件事別人都比不上我的衝動,尋找到這三件事,然後分析它們背後所體現出來你的優勢和特點。

其次,就是通過自己設定的挑戰來測試。比如一方面說自己不適合中國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從來不選小班研討課,也沒參加過出國的夏令營,也沒進行過交換生學習,甚至沒有主動做過獨立的論文研究和課題展示,自己如何能判斷自己更適合海外的教學模式呢?

再次,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沒有人能夠完美的認識自己,正如沒有鏡子,我們連自己的臉都洗不幹凈。真誠的,有經驗的,專業的人的意見,很多時候反映了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的那一面。然而有時因為信任沒有建立,別人不敢評價,有時因為同學好勝心太強,不願意聽不好的,反而想要一味的反駁和爭辯,於是乎錯失了對自己加深了解的機會。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一個收不到批評的人,失去了藉助別人力量進步的可能。

第二步:增加體驗、像過來人請教,讓理想落地

很多時候最可悲的地方不是實現不了理想,而是實現以後發現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為了避免有這種訂立目標時假大空虛的傾向,我的建議是去看看那些覺得已經實現了目標的人是什麼狀態。因此在尋找意義時,堅決杜絕閉門造車,可以進行目標學校走訪、目標學校校友訪談,看看出國進了那個學校,究竟能不能實現自己的想法,搜集關於理想更多的現實資料,讓理想落地。比如想要做一名老師,暑假可以先去支教或者兼職教書體驗一下,比如想要做一名主持人,通過各種途徑訪談一名現任的主持人,看看那是不是你想要的狀態。比如想進賓大讀書,就來和我聊天,問問賓大的學習和生活真實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只有當理想落地變成豐滿的認識時,這個理想才能被分析和分解,而目標分解成小的任務,才可能被實現。

第三步:算清成本,責任自負。

出國留學從成本面來看,首先包括直接經濟成本:留學學費,留學生活費,留學申請費用,語言學習費用等,然後是直接時間成本:出國讀書的時間,申請留學的時間,提高語言成績的時間等等。

然後還有機會成本的經濟部分,留學期間沒有工作或者大學準備留學期間沒有兼職所以少掙的錢,以及機會成本的時間部分,原來可以用來工作、旅遊或者課餘玩樂的時間現在用來準備留學和留學。

所謂風險自擔,責任自負原則,就是當你清楚的算出來這些成本以後,你評估自己留學的預期收益乘以獲得這個預期收益實現的概率,仍然是大於成本總和的時候,你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沒問題,我這麼留學是一個合理的決定。

如果說經濟成本對於大部分中國孩子不能感同身受的話----因為大部分實際上都是從爸媽身上借過來的錢;那麼時間成本,則是真真正正每個人身上要發生的開銷,老媽再努力,也沒法還你一個青春,因此這幾年時間的成本,恐怕是同學們真正要算清楚的。

所以找張紙,把能算出來的成本寫在左邊,把出國的目標寫在右邊,就像淘寶購物似的比一比,這個價格是不是太高了,要買的東西有沒有那麼想要。

假如你經過一對比,感覺這個成本太高了,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留學,這個投資風險太大了,那麼就有兩種選擇。一,討價還價:選擇一個成本更低的留學方案----比如申請獎學金,比如選短期的項目,比如申請容易上的大學,所以縮短準備的時間;二,要贈品或者換東西:選擇一個收益更大的留學方案----比如同樣開銷,不如去個名校,或者既然出去,不如在外面把錢掙了再回來,或者其他。

依據這三個基本步驟為「道」,輔助著一些工具為「技」,我們就能做出自己的教育和職業發展的規劃。有了規劃和目標的留學,就像是走上跑道的運動員,他們絕對不會跑一步看一步,而一定是綻放自己全部潛力的去跑;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釋放出了自己全部的潛力,最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實現更完整的自我。

再回到那個問題,有些朋友說,我出國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在國外全新的環境下挑戰和生活,確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想得到什麼。看過以上三條之後,我們就知道,出國尋找意義不是不可以,但是我們一定是在先窮盡了低成本的方法----交換學習、經驗請教和測試挑戰等環節之後,在清楚明白用留學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來實現找人生意義這個目標對於同學個人是划算的,值得的。那麼這種情況下,我鼓勵這位同學去繼續發現自己的可能性。但是記住,一旦增加體驗尋找自我本身成為目標後,就要牢記這個目標,如果出國以後沒有去嘗試體驗更多的新的生活方式,而是盤踞在中國學生圈宅著;放假不打工,社交活動不參加,還不能開放學習國外文化,一天到晚在家刷人人刷微博----那麼親,這個目標就一定是定錯了,這個留學的意義對自己也就不大了。

最 後

出國不會這是得了一紙文憑。

是成長的催化劑,讓人修鍊或是墮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本Education 的精彩文章:

TAG:資本Edu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