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醫告訴你為啥春季當「祛濕」!這種食材,大量用起來!

名醫告訴你為啥春季當「祛濕」!這種食材,大量用起來!

看點

南方地區潮濕多雨,尤其是春節,外界氣候的潮濕,困阻脾胃,脾胃的陽氣不能正常升到大腦,引起大腦相對缺氧,使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出現春困現象。

中醫認為,食療加運動,祛除濕氣是解決春困好方法。

溫暖潮濕,最易「犯困」

中醫認為,濕氣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濁功能,使「清氣」不能上升,頭部及四肢沒有足夠的清輕物質來濡養,所以出現頭腦昏沉不清醒,全身困重、疲倦乏力等,「濁氣」不能下降,引起腹部脹悶、食欲不振、大便溏瀉。此時應該適當飲用祛濕茶,幫助改善頭昏。

圖/視覺中國

另外,水濕困脾,如果本身脾胃比較虛弱,水濕運化不好,再遇到外濕侵襲,外濕和內濕就會雙劍合璧,更加影響脾胃的運化能力,濕氣就會停留在體內,纏綿難退。濕氣的特點就是黏滯、阻滯氣機,傷人陽氣。

所以,脾虛體質的人,一到春天,常出現睏倦、乏力、頭重、頭暈,甚至出現噁心想吐,食慾減退,舌苔較厚膩,舌體胖大,顏色淡,有時還可以看到舌頭上有牙印,中醫叫做「齒痕」舌,這都是濕氣重的典型表現。

薏苡仁食療祛濕,醒腦提神

健脾祛濕的方法很多,比較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飲食療法。而薏苡仁正是廣東人最常用的「健脾利濕」的食物之一。

薏苡仁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心血管科主任中醫師王清海說,薏苡仁淡滲利濕、微寒清熱,以清利濕熱為主,兼有健脾的功效。

從現代營養學看,薏苡仁是粗糧中營養成分最為豐富、均衡的食品之一,且易於消化吸收,煮粥、做湯均可。如果在熬粥煮飯時加入一些薏苡仁,可使營養攝入更加均衡而全面。

需要提及的是,薏苡仁雖是葯食兩用不可多得的保健良藥,但吃薏苡仁也有一定禁忌:如滑精、小便多者亦不適宜食用,孕婦忌用(可能會有滑胎)。

圖/視覺中國

薏苡仁粥(一人份)

材料:大米50克,薏苡仁30克,白糖適量(薏苡仁一天的常用量為9 -30克)。

製法:將薏苡仁、大米淘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王清海說,薏苡仁粥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利小便、強筋骨的作用,常將其用於水腫、腳氣病、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暑濕感冒等症。這款粥其實很適合目前廣州濕熱天氣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薏苡仁發揮作用的力度比較緩和,所以用量可以一次在30克。如果感覺薏苡仁有點寒涼,可以先把薏苡仁炒熟了之後,祛除去寒性,再用來煲湯或煲粥,一樣可以起到祛濕健脾的功效。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署名除外)

來源|羊城派「精讀」頻道

編輯 | 大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濕氣的癥狀你了解多少?每天這樣做排出體內濕氣,輕鬆祛濕排毒!
祛濕祛水腫 告別虛胖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