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搶佔產業風口,武漢布局「下一代汽車」

搶佔產業風口,武漢布局「下一代汽車」

圖為: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正在測試場中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魏錸攝)

3月27日上午,在武漢開發區經開智造產業園內,一輛經過特殊改裝的紅色越野車緩緩駛來。經司機邀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得到上車體驗的機會。

這可不是一輛普通的汽車。它搭載了攝像頭、雷達、自動駕駛控制器等設備,能夠實現無人駕駛。通過電腦輸入目的地後,司機將車輛控制權交出,在封閉的測試場內,汽車緩緩駛向目的地。

這輛車由武漢環宇智行公司改裝,搭載了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控制器,可實現汽車整車控制,相當於給汽車裝上了大腦。

近年來,以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特徵的「下一代汽車」研發成為汽車產業風口。武漢也在積極布局,引導企業在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加大投入,加快與傳統車企融合,打造萬億汽車產業集群。

武漢市市長萬勇認為,汽車產業作為武漢支柱產業,其格局和生態體系正面臨深刻調整,如何搶抓機遇,布局「下一代汽車」,直接關係武漢未來產業發展結構和活力。

圖為:東風雷諾純電動無人駕駛汽車在蔡甸後官湖綠道上進行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勇攝)

產業重塑突破口——

新能源與智能化

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令車輛智能網聯成為可能。「下一代汽車」將通過搭載先進車載感測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融合現代通信與網路技術,實現車與人、車、路、後台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實現安全、舒適、節能、高效行駛,最終實現無人駕駛。「未來汽車不僅不需要加汽油,甚至無需人駕駛,只需要輸入目的地,就能安全快速抵達。」武漢環宇智行公司工程師枚元元說,目前,該公司基於5G技術的智能網聯駕駛,可實現車輛編隊行駛:在封閉廠區內,只需要一名司機駕駛貨車,後方車輛無需駕駛員,可自動跟隨,編隊前行。

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分類,自動駕駛可以分為5個等級,即L1駕駛輔助、L2部分自動化、L3有條件自動化、L4高度自動化、L5完全自動化。目前,我國大部分主流乘用車企業已在部分量產車型上安裝了L1級駕駛輔助系統;部分企業在少數高端車型上安裝L2級部分自動駕駛系統,L3、L4處在研發和實驗階段。

從關鍵技術來看,車企在前撞預警、車道線偏離預警、全景泊車輔助方面,推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商用車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已裝車應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核心感測器也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儲備,基於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地圖等技術都已初具規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基本構建。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計保有量達到18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隨著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產品加快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發展,汽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乘員、車輛、貨物、運營平台與基礎設施等實現智能互聯和數據共享。產業邊界日趨模糊,互聯網等新興科技企業大舉進入汽車行業,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互聯網產業在全球佔有一定優勢,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搶佔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

圖為:正在測試的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坐在后座的技術人員為車輛規劃路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魏錸攝)

闊步走向商用——

武漢迎來發展良機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口期,武漢作為全國汽車製造重鎮,也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2017年,東風本田、上汽通用等在漢五大整車企業生產汽車189萬輛,汽車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00億元,在全國城市汽車產業集群中位列第四,傳統汽車發展基礎雄厚。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武漢新能源汽車技術儲備比較充分,已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五大乘用車企業均開展了新能源汽車項目。其中,東風乘用車公司兩款純電動車乘用車E70、E30上市銷售,2017年銷量2700輛,產值5億元;東風雷諾、上汽通用2018年新能源汽車均將陸續上市銷售,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新能源汽車計劃2019年上市銷售。比亞迪、揚子江、武漢客車廠3家新能源客車廠相繼投產,2017年比亞迪和揚子江共生產新能源客車及物流車2849輛,實現產值約26.28億元。另外,已有22家配套企業落戶武漢,涉及驅動電機、動力電池系統、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零部件。

平台化、數據化、共享化為特徵的新能源汽車新商業模式也在加緊構建。今年初,武漢電動車示範運營公司與法國PSA集團共享汽車品牌「Free2Move」合資,共同發展分時租賃業務合作項目簽約。武漢斑馬快跑取得全國第六張網約車公司牌照,在全國運營20萬輛斑馬車,成為華中地區首個網約車獨角獸企業。

武漢發展「下一代汽車」得到國家部委大力支持。2016年11月3日,工信部與湖北省簽署框架協議,建設「基於寬頻移動互聯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範」,項目落戶武漢開發區智慧生態城。按照武漢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規劃建設總體方案,2019年將建成2平方公里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2020年建成15平方公里智能網聯汽車小鎮,2022年建成由90平方公里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和「1+8」城市圈外環高速組成的「一區一環」開放式示範區域。力爭用10年時間,建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下一代汽車先進技術研發、行業標準制定、產品測試與檢驗檢測、後市場服務業基地。

2010年,武漢汽車產業產值首破千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由「鋼時代」進入「車時代」,汽車產業興衰幾乎成為武漢經濟的「晴雨表」。武漢市長萬勇認為,未來5至10年,既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格局的深刻變動與調整期、結構的轉型期,也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走向商用、乃至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期和機遇期。武漢作為汽車大市,具備打造萬億汽車產業集群的良好基礎,正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圖為:中法雙方工程師一起測試東風雷諾純電動無人駕駛汽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陳勇攝)

打造萬億集群——

推動車都光谷融合發展

武漢開發區與東湖高新區,武漢經濟兩大引擎。前者以「車都」聞名,後者在以光電子信息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發展「下一代汽車」,正好需要融合兩家之長。

武漢市將積極推動車都和光谷的融合發展,促進汽車、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領域龍頭企業、創新企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和創新,推進「下一代汽車」技術、電子和通信網路技術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新興智能網聯汽車配套企業。將重點支持光庭科技在高精度地圖、智能座倉電子軟體、自動駕駛感測器融合與處理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依訊電子衛星導航終端、車載定位終端、T-BOX的研發與產業化;吉利億咖通車聯網終端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高德紅外的紅外感測器在汽車上的應用。

作為「下一代汽車」的基礎,傳統汽車產業仍需不斷夯實。武漢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堅持2025年五大整車企業實現350萬輛乘用車的產銷目標不動搖。力爭上汽通用武漢分公司在漢儘快布局第三期,突破目前產能瓶頸,同時加快228萬台發動機和10萬台混合動力變速箱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加快東風本田第三工廠及其零部件產業園建設進度,確保2019年正式投產,2020年超越百萬輛產銷規模。支持東風雷諾儘快實現SUV與轎車並行發展,儘快啟動二期建設,爭取到2020年全面達產。

3月15日,湖北省長江經濟帶基金管理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南三亞共同舉辦「新資本·新科技·汽車產業峰會」,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達成多項合作約定:2019年,在武漢市舉辦吉利全球生態合作夥伴大會;吉利控股優先安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項目落戶湖北;雙方將建立溝通機制,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產業共建,助力吉利控股完善上下游產業生態鏈,推動湖北汽車產業更好更快發展。業內人士分析,武漢開發區是省內汽車產業聚集度最高的區域,在汽車生產和研發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吉利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項目如落戶湖北,首選將是武漢開發區。

按照打造萬億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武漢將實現傳統汽車產銷35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產銷100萬輛,新能源客車及專用車產銷10萬輛,汽車產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要達到4000億元以上產業規模,產值佔比超過40%以上。

他山之石

將實驗延伸到馬路還需提速

與北京、上海相比,武漢「下一代汽車」產業發展暫時處於第二梯隊。武漢眾多智能網聯相關企業仍以實驗室研發為主時,北京、上海已將實驗延伸至馬路。

去年9月,全國首條智能網聯汽車潮汐試驗開放道路在北京啟用。該道路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至博大大廈路段,全長12公里,含公交專用道、潮汐車道、主輔路等複雜交通環境,在7個路口部署20餘套車路協同設備,與交通信號燈、路側標示標牌、可變情報板、施工佔道標示等互聯。具有車聯網功能的汽車在該路段行駛,可實現盲區提醒、緊急車輛接近、行人闖入、綠燈通過速度提示、優先順序車輛讓行等功能。

今年3月1日,上海發布《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發放中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並在嘉定區劃定安全性高、風險等級低的5.6公里道路,作為第一階段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獲得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獲得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的資格。此舉將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從研發測試向示範應用和商業化推廣轉變。

在國外,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在不斷提速。荷蘭、挪威宣布2025年不準銷售燃油車;比利時、瑞士和美國加州2030年也會加入這一行列。賓士汽車宣布2022年所有車型提供電動版本,大眾汽車也將在2030年前完成所有車型電動化,豐田計劃2050年全面停售燃油車。

在通往「下一代汽車」的道路上,武漢處於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風口。據悉,武漢市交管部門將啟動智能網聯汽車試驗開放道路調研,力爭早日出台相關測試條例,開放試驗路段,助推「下一代汽車」從實驗室向產業化轉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蔡朝陽、楊然)

記者手記

提前布局彰顯發展前瞻性

□蔡朝陽

城市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在傳統汽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時,武漢積極布局「下一代汽車」,顯示城市發展的前瞻性。

產銷189萬輛,完成工業總產值3600億元,2017年武漢汽車產業交出的答卷不可謂不漂亮。但是,在成績的背後,我們還應看到,傳統汽車產業正在面臨的挑戰。神龍汽車仍處於轉型陣痛期,產銷量離高峰期有較大差距;東風本田受部分車型影響,高速增長勢頭暫時放緩;東風雷諾全面達產也還需要時間。作為武漢最重要的支柱產業,如果錯失轉型升級的窗口,在競爭中掉隊,將給武漢經濟帶來巨大衝擊。

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輝煌一時,在歐洲、日本車企的衝擊下,隨著美國汽車工業沒落和生產基地遷移,底特律最終走向衰敗。城市發展的軌跡,常常與產業興衰息息相關。

正是基於這樣的危機感,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期,武漢不斷引進和培育新興產業,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智能製造等領域發力,豐富產業類型,牢牢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有望乘坐漢產的自動駕駛汽車,以清潔的新能源作為驅動,在藍天下行駛,打開車窗,盡情享受新鮮的空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楚天 的精彩文章:

男子為養家出國打工10年患絕症,返鄉途中獲救助後仍不幸去世
長江新城起步區城市設計正式啟動,5家機構入圍起步區設計單位

TAG:看楚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