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導,你對青春似乎有誤解,而且誤解很大!
顧長衛曾多次在採訪時,表達了自己近期的創作初衷:
「我兒子現在16歲,最近發覺他好像有心儀的女生了。我(面對他)的心情總是很複雜,一直在用好奇的目光觀察他成長,但又不知道應該怎麼跟他談(關於青春)這些事。」
於是,這部《遇見你真好》應運而生。
電影《遇見你真好》改編自青年作家孔龍的中篇小說《飛火流星》,講述了一群復讀生在特殊時期——高四發生的另類青春和愛情的故事。
電影由白客、藍盈瑩、張海宇、周楚濋、曹駿等演員主演,比起前作《微愛之漸入佳境》中的陳赫和Angelababy,這次新片算是啟用了新人演員。用導演的話是,「讓觀眾把重點關注到電影內容上。」
既然導演都這麼說了,那麼,我們就認真地從內容上好好聊一聊。
今天,電影正式上映,豆瓣評分僅有5.1分。
當然,這僅是網友們的綜合評分,小電君很難相信,曾拍出《立春》、《孔雀》的顧長衛,能拍出一部這樣的片子。
於是,小電君第一時間跑去電影院看了一看。
第一觀感是:即使前作《微愛之漸入佳境》的豆瓣評分只有4.6分,小電君還是覺得要遠勝於這部《遇見你真好》。
《微愛之漸入佳境》雖然在選角方面極具話題,導致最後不免招黑,但是電影內核本質仍是導演本身擅長的套路——文藝夢和現實的矛盾。
但是到了《遇見你真好》之後,導演一反常態,把自己擅長的套路徹底丟掉了,用網路劇、段子等形式拼出了一份食之無味,甚至可以丟掉的菜。
重點是《遇見你真好》作為一部青春片,顧導並不懂當下的青春。
為什麼要說「當下的青春」呢?
畢竟電影《孔雀》從某種側面上,是一部以張靜初飾演的姐姐為中心的青春片。只不過,那是屬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青春。
但是,到了電影《遇見你真好》,這段青春聚焦到現代之後,顧長衛完全亂來了。
當然,有人說這個鍋不該導演背,應該是編劇的事情。那麼咱們先來數數這部電影的編劇,短短99分鐘,前後加起來8個編劇,導演顧長衛也位列其中。
與此同時,在短短99分鐘的故事,還以一個三段式的形式呈現。所以這裡大膽猜測一下,是不是每2-3個人寫一段故事,最後再由主筆攢到一起呢?當然,這僅是猜測。
回到電影內容本身,故事的三段式——分別是關於白客和藍盈瑩、張海宇和周楚濋、曹駿和王宇雯的三段感情故事組成。
白客和藍盈瑩的那段故事,總得來說是及格的,甚至這段故事是有機會能拍成一個長片的。
除了演員和電影角色設定不匹配的年紀之外,整體都不算太尬。
畢竟,很多人高中都有寫寫小說,犯犯文藝夢的時光,如果能邂逅到一個女生,那就再好不過了。
可是,當這段故事看上去出現矛盾點,敘事上即將進入第一個小高潮時,導演突然把這個故事收住了,轉身開始講述第二個故事。
可是,第二個故事真的太可怕了。
再次提出一個關鍵點,電影的時間背景發生在高四。什麼是高四,就是為了彌補高考失敗之後的再復讀,為了自己嚮往的學校專業而奮鬥。
可是,在《遇見你真好》里,大多數時間你會有一種這樣的疑惑,「為什麼大家都不努力讀書,而是在一個勁的撩妹子?」
而且在第二個故事中,每個男性的形象更為「直男癌」。除了曹駿飾演的中心角色之外,所有男性都圍著校花轉,天天在角落意淫自己和校花的故事,然後把想像出的醜陋故事「標榜」在廁所的門板上。
而曹駿飾演的阿虎一角,更為片面臉譜化。直接被塑造成了一個和大夥格格不入的傻小子,藉由一股蠻力保護校花。
在第二個故事的末尾,小混混不甘自己被阿虎打輸,於是用一煙花燒掉了一阿虎爺爺的飯店。
但是,在上一個鏡頭裡,飯店中還有很多在複習的學生和工作的服務員,大家到底是因為複習太過認真,還是工作太過投入,導致被煙霧圍繞的初期,都不會想著滅火了?
更匪夷所思的是,因為這場火,導致一個學生在其中喪命。小電君表示,這群高四生或許最需要學習的是防火知識。
講到了第三個故事,整體就更瘋癲,完全就失去理智了。
周楚濋飾演角色的男友正是第二個故事中被燒死的人。正因此,在這個小故事一開始,她便傷心地想跳樓輕生。
看到這裡,小電君徹底混亂了,為什麼這些學生都那麼沒有理智呢?
顧長衛曾經在採訪的時候說,「復讀會比學校有更嚴格、更系統的管理,但相對也會有一些自由度,既帶著中學的東西,又帶著大學的,包括社會的東西都會在裡面。」
但是現在對比下來,影片中並不存在所謂的嚴格,更沒有社會的理智在其中,有的只是小學生的幼稚。
作為一部發生在復讀時期的故事,除了上面提到的胡亂設定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有人物臉譜化。
不管什麼時期,學生生活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周邊的學生和老師們。但是在《遇見你真好》,裡面的學生就是單一的性格,即使是為了戲劇效果所做的單一性,也並不能讓觀眾從中得到任何共鳴。
人物臉譜化在老師身上也同樣存在。
范明飾演的主任老師可以說是喜劇擔當,他完全承擔了大家概念中老師的嚴格作用。但是除了嚴格之外,毫無特色。以至於電影末尾,當教導主任煽情給學生鼓勵的時候,就毫無情感可言。
這一點上,完全可以對比電影《青春派》。同樣地,《青春派》講述了一段復讀生活,其中也有情感問題。但是電影中,秦海璐飾演的老師一職,是能讓不少觀眾虎軀一震,指著大喊,這就是我當年的班主任啊!
秦海璐在《青春派》中的造型
不僅如此,電影里的學生都各具特點,雖然他們同樣會略有浮誇、臉譜化的問題,但是你能從中直接感受到,他們就是你學生時期身邊每類同學的縮影。
但是這類的細節在《遇見你真好》中,全然無法感受,有的僅是:尷尬。
最尷尬的是,電影最後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加重喜劇效果,而設計了一段「土搖嘻哈」。
如果有機會能和顧導聊一聊,真的想問一句,這部青春片的8位編劇,真的理解青春嗎?
蔣雯麗在本片中角色名叫「王彩玲」
以及最後的最後,想說一句,請顧導不要再消費「王彩玲」了,畢竟每年立春時節還會再見一次大家愛的彩玲。
請為《立春》里的彩玲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