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藝術大師的怪癖,不瘋魔不成活

藝術大師的怪癖,不瘋魔不成活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癖好,

藝術大師們也不例外,

比如「潔癖癌」晚期患者倪瓚

每天要給梧桐樹洗澡,

達利每天起床都要誇自己好帥,

貝多芬在泡澡中尋找靈感……

國內篇

王羲之:拿墨寶換鵝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著極強的戀物癖,愛鵝勝於一切。

聽說會稽有個老婦,養了一隻很漂亮的鵝,王羲之託人去買沒得手於是親自登門拜訪。老婦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來,把鵝殺了要招待他,王哭笑不得。

相傳山陰有一道姑,欲得王羲之手抄的《黃庭經》,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後欣然為道姑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所以《黃庭經》又稱作《換鵝帖》。

米芾:跟石頭拜把子

明末書畫大家陳洪綬畫的《米芾拜石》圖

米芾喜歡異石,甚至到了痴迷之態。被稱為「中國文人戀石癖小組組長」當之無愧。米芾來到安徽無為地方做官時,鄉紳告訴河邊有一奇石,因為不知道它的來歷,沒有人敢動它。米芾心裡暗喜,因為,他知道這塊石頭的來歷,他趕緊請人把石頭搬進府來。石頭進府的那一天,安置在院內,米芾走上前去對石頭下拜說:「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後來有位畫家畫了米芾拜石圖,可見此事是有的。

張大千 《米顛拜石圖》

他調任到山東漣水當官後,米芾見這裡的奇石更多,有的崢嶸嶙峋,有的千恣百態。米芾上任第一天,剛進衙門,突見庭院里有塊奇石,象個佝僂的老者。米芾一見之下竟不顧身份,得意麵忘形,躬身下拜,口稱:「石丈」。他這一叫不打緊,把跟隨的差役嚇了一大跳。同僚們見這樣玩石頭,都在背後議論他「疏於政事」。按察使楊傑也下來查訪,警告他不要迷戀奇石,說朝廷以千里付公,你竟終日弄石。米芾終是不聽,最後還是丟了官了事。

米芾撰《珊瑚帖》介紹他的珊瑚筆架

米芾不僅愛奇石,還尤愛硯。米芾有一回得到一座硯山,就是一塊既是盆景又是硯的奇石,他高興極了。抱著硯山上床睡覺,三日後才准搬走。

米芾《吳江舟中詩卷》

又有一回,身為書學博士的米芾接旨進殿,替皇帝寫塊御屏,寫完後皇帝過來一看,臉有喜色,誇獎了米芾的書法。米芾一看皇上高興,就趁勢討封,說道:「皇上的硯石被臣濡染,陛下不能再用了,請賞給臣吧。」皇上沒有料到身為大臣的米芾竟象孩子似的討硯,也就答應了他,米芾高興得忘乎所以,一邊謝恩,一邊拿起硯石就揣進袍袖裡,也顧不得弄一身墨汁,看到他這幅狼狽樣子,皇上也笑了起來。

米芾 春山瑞松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還有潔癖,只要用手拿過東西,立馬就去洗個手。而且米芾洗手從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幹凈。所以僕人不管到哪都帶著幾壺水,洗手的時候就直接往手上倒,洗完後還不用毛巾擦,兩隻手拍拍,直到晾乾為止。

米芾給女兒選的女婿名叫段拂,字去塵,因為米芾覺得這個人很乾凈。

倪瓚:有潔癖的「處女座」

▲倪瓚畫像

看看這考究的坐姿和床面整齊的擺放就知道他一定是個講究人兒

同樣有潔癖的還有元代畫家倪瓚,不僅畫畫得好,他的潔癖和偏執更是流芳千古,下面8個生活點滴可以證明他是全宇宙處女座們的師祖。

這是趙元於 1352 年作的《倪瓚寫照》,一看書籍的擺放和黃金分割的坐點就能知道畫中人是什麼星座的。PS:站在旁邊的侍者隨時準備打掃衛生。

1. 倪瓚每天洗頭時要換水十幾次,穿戴衣服時也得調整無數次。

2. 他的書房裡,標配不光是書,還有書童,兩個可憐的小僕人每天拿起掃帚就像吃了炫邁——根本停不下來。就連院里的桐樹,也得從樹葉洗到樹皮,全部光潔如新。長此以往,蓬勃如同朝陽的桐樹不堪受辱,竟死了幾株。

倪瓚的畫寒煙清靜,很少有人,他寧願偏執地畫上一堆點。

3. 譬如他要喝茶,僕人辛辛苦苦從山裡挑來的泉水,倪瓚只用前桶煎茶。他堅信後桶的水已經被僕人的屁污染了,只能用來洗腳。看來即使較真如倪瓚,也完全沒考慮到僕人也許會打噴嚏的問題嘛。

4. 即使淪落入獄,在吃飯的時候,倪瓚也要求獄卒把碗舉到與眉毛同高,不然獄卒的唾沫會噴到飯里。獄卒大怒,竟要把他鎖到馬桶旁邊。對倪瓚來說,這真的是一個最嚴厲的懲罰啊。

既不見飛鳥,也不見帆影,處女座的內心是孤獨的,現實中完美的樹都那麼少,更何況是動物和人。

5. 有次,倪瓚看中了歌妓趙買兒,但又怕她不潔,於是讓她反覆洗澡。洗完以後,他總覺得趙買兒身上還有異味。洗來洗去,直到「東方既白」,只好作罷。

6. 一次,倪瓚留客住宿,因怕客人不潔,起夜好幾次視察,終於聽到一聲咳嗽。這可不得了,一晚睡不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讓仆童展開地毯式搜尋痰跡,可憐仆童實在找不到,只好指著一片掛著晨露的梧桐葉說是痰跡。倪瓚馬上命令仆童剪下那片梧桐葉,並扔到十里之外。秦有趙高指鹿為馬,元有僕童指露為痰……

▲李可染《倪迂洗桐圖》

7. 倪瓚的「香廁」,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用香木建了個空中樓閣,下面填土,中間鋪滿潔白的鵝毛,「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可憐的小僕人在這個時候,就必須隨時移走穢物,不然倪瓚就不高興了。

齊白石:摳門大師

齊白石,是個藝術大師,也是個摳門大師。早期的齊白石家庭比較窮,可以說,70歲之前的齊白石一直是在為錢而奔波,所以,對錢的鐘愛導致了齊白石非常吝嗇。所有東西都要親自保管,每天拖著半斤銅鑰匙走來走去,賣了畫就換成金子,然後偷偷藏在犄角旮旯里。那個可愛勁,真是樂死人!

齊白石不差錢,卻非常節儉。家裡的一壇油、一桶米,齊白石都會鎖起來。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齊老先生家裡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飯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捨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裡做飯媳婦就說不夠「您再給添一點」。齊老先生就嘀咕著:「你要吃這麼多啊!」然後再給量一筒。

有時他伏案作畫,家人在一旁擇菜葉,齊白石會放下畫筆,走上前撿起幾片菜葉,滿臉不悅地說:「這些還能吃,怎麼就扔了……」李可染曾談到,「齊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須先讓他數清楚,不然他就認為保姆偷吃。」

齊白石先生對自己摳,待客也自有一套禮儀。

據黃永玉先生回憶:「第一次拜見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帶去的。老人見到生客,照例親自開了櫃門的鎖,取出兩碟待客的點心。一碟月餅,一碟帶殼的花生。路上,可染已關照過我,老人將有兩碟這樣的東西端出來。月餅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淺淺的一碟。「都是壞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後我遠遠注視這久已聞名的點心,發現剖開的月餅內有細微的小東西在活動;剝開的花生也隱約見到風動著的蛛網。這是老人的規矩,禮數上的過程,倒並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動起手來。天曉得那四分之一塊的月餅,是哪年哪月讓饞嘴的冒失客人幹掉的!」

中央電影紀錄片廠拍《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時讓他拿點精品出來拍,他怎麼也不願意。後來還是徐悲鴻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強強從畫台的「消息」里掏出幾卷畫子出來。他是細木匠出身,在畫台里做幾個暗格或者小抽斗之類的「消息」那還不是駕輕就熟。這些畫被掏出後,一卷一卷放在畫台上。徐先生一打開只見寶光四射,全是老先生畢生的精品。嘔心之作!

豐子愷:實力愛貓狂魔

豐子愷,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如果給民國知名「鏟屎官」們搞個排名,豐子愷肯定是能進前三甲的,他不僅愛畫貓,也會以愛貓的名字為題,為它們專門「立傳」,就連拍照片也要讓小貓坐在自己頭上,實在有種極大的反差萌。

惹怒了客人以後,讓自家的貓賣萌討好對方;貓離家出走,誇它有名士之風;貓偷吃了魚,多買了幾斤專門喂它;寫字、畫畫、拍照都把貓放在頭上……

在他的筆下,貓也是一個重要角色,他的畫作和文章里均出現過許多貓咪,這其中包含豐子愷先生曾經養過的「小四」、「白象」、「貓伯伯」……這些貓跟豐子愷先生一起經歷了亂世,就像他的畫一樣,簡約卻不簡單。如此的陪伴也讓豐子愷先生即便在最艱難的時期,都不曾放下貓。

他的愛貓「白象」是一隻極有福氣的貓,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而沒有遺失。白象與豐子愷一起生活了兩年,直到1947年的一天忽然失蹤,怎麼找也找不到,後來才聽說白象在一根大柳樹根上死去,後又被人踢入水沼中。

貓迷豐子愷自然明白,這是老貓自知大限將至,不願在家中死去,故而出走。他感嘆「我覺得這點『貓性』頗可讚美,這有壯士之風,不願死屍牖下兒女之手中,而情願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又有高士風,不願病死在床上,而情願遁跡深山,不知所終。」

就是因為豐子愷先生對貓的這種特殊感情,使得他在刻畫貓的時候能夠活靈活現,往往是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個意境。雖然貓咪在豐子愷的畫中,往往都只是配角,但因為它們的出現,卻讓畫變得更加恬靜有趣。

也許是因為養貓的緣故,即便已經年過古稀,童心在豐子愷先生身上依舊體現得淋漓盡致。跟貓相處的時候,豐子愷就如同一位老頑童一般,這位大師任由一隻貓騎在自己頭上,不慍不怒,溫和卻有力量。

傅抱石:向周總理索酒

百年巨匠傅抱石,被譽為「當代吳道子」。女兒說他「一睜開眼就要喝酒。」家裡的柜子總是放滿各種酒,有綠豆燒,有五糧液,還有汾酒和茅台。父親平時常喝的是高粱酒,有段時間也愛喝金獎白蘭地,但他最愛的是「茅台」。中年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等毛病仍然大量喝酒。

在他的客廳里懸掛著一幅對聯:左壁觀圖右壁觀史,有酒學仙無酒學佛。他有一枚白底朱文閑章,刻著「往往醉後」四個字,通常會鈐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頗有些自嘲的意味!傅抱石作畫時,身邊是少不了一壺酒的。他常常一手執筆,一手執壺,不時仰頭飲上幾口,酒像一團火一樣從喉管滑入胃中熊熊燃燒,燒起一腔豪情。於是筆在手中,壯氣盈胸,肆意揮灑勾勒,抒發滿懷激情。筆下湧現幅幅波瀾壯闊的佳作。

傅抱石與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江山如此多嬌》

傅抱石飲酒,還有一段有趣的佳話。1958至1959年間,傅抱石與著名畫家關山月合作,為人民大會堂繪製毛澤東詩意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當時國家經濟正值困難時期,供應十分緊張。傅抱石在作畫時買不到酒喝,口內苦淡,靈感枯竭,畫興索然。無奈之間他試著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傾訴無酒之苦。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 500x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會堂藏

周總理看罷信,立即派人給傅抱石送去茅台酒。美酒潤筆,真情動心,傅抱石激情勃發,靈感頓生,很快與關山月構思創作出《江山如此多嬌》。這幅大氣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貴賓的好評,連毛澤東主席也表示讚許,認為較好地體現了詩句的意境。

亞明:無煙無畫,活著也難受

著名畫家亞明愛煙,那是愛得出奇。每作畫,右手握筆,左手夾煙,口中吞煙吐霧,筆底雲水奔騰。每每畫興大發,一邊叫人鋪紙,一邊讓人點煙。燃起煙捲,不住地吸,不停地畫,煙興濃畫興足,往往便是出作品的時候了。一支將盡,侍者馬上續上一支,稍一怠慢,亞明便住筆斥道:「只知讓我幹活,嘴總不能閑著吧。」

亞明《獨釣寒江雪》

先生的畫室堆滿了煙,都是行行色色來訪者提溜來的禮物。中華、玉溪、南京、東渡、迎客松,牌子挺多,先生弄不清爽,也不論好孬,一咕弄地抽。專抽名牌的,那是擺場面,讓人看的,未必抽得出味道;亞公則不然,為的過癮,那才叫真正的「君子」,知之味深,入了佳境。好心人勸其戒煙,以為不利健康,先生不屑一顧,自有理論:「無煙無畫,畫畫人不能作畫,活著也難受,憋死,反正一死,一死了之。」性情中人說起話來也是愉快無忌。

說歸說,終是「吸煙有害健康」。和傅抱石愛酒成癖得病一樣,亞明終因愛煙而患肺癌住進了醫院。依然樂觀地笑著說:「我得了一塊銀牌,金牌是愛滋病,癌症算是亞軍吧。亞明,從來不做老大。」復又嘆道:「死不可怕,只是再不能與那煙作伴,畫也畫不成了。」

國外篇

達利:逆天自戀狂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公元1904~1989年),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堪稱史上最逆天自戀癖的藝術家,他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來,我都在體驗一次極度的快樂,那就是成為達利的快樂。」如果你能理解他的快樂,恭喜你加入達利的小組了!

達芬奇:發明多相睡眠

愛睡覺也算是癖好嗎?當然,不信你看看這位——達芬奇。說他是睡神,不是因為他很能睡,而是因為他發明了多相睡眠,每隔4個小時就睡15分鐘,這樣就可以在一星期內節約出20~30個小時,而且使精力更加充沛。所以,達芬奇不僅是畫家、雕塑,還是個未來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建築師、數學家、音樂家、戲劇家、發明家、醫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歌也唱得很好。

安迪·沃霍爾:甜食愛好者

安迪·沃霍爾,波普藝術的領袖人物,明星式藝術家。這位波普大師「童心未泯」,超級迷戀甜食。安迪·沃霍爾曾說,「我只喜歡糖,除了糖,別的食物在我看來都無關緊要。」 他對甜點的喜愛也體現在畫里,有不少蛋糕、冰淇淋、巧克力等都成為他描繪的對象。

恩斯特:樂於製造神秘感

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公元1891~1976年),德裔法國畫家、雕塑家,達達、超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超現實大叔恩斯特一生充滿許多謎團,對最接近他的傳記作者們,他也主張不透露私生活的點滴,不讓人靠近他創作的泉源。自己寫的《回憶錄》中關於自身的感情、戀愛關係與數次婚姻一概省略不提。

貝多芬:泡在水中找靈感

音樂大師貝多芬,喜歡站在盥洗盆前,將大杯大杯的水倒在手上,與此同時抑揚頓挫地唱出旋律,然後在屋裡大步踱步,記下靈感,據說他的作曲中,有許多樂章的結尾就是在這樣玩水的動作中完成。但他的這個怪癖讓房東和鄰居很不開心,因為因為水經常濺落在地板上,然後又滲透到樓下。根據記載,貝多芬一生中搬家搬的次數很多,所以從中可以看出貝多芬這個癖好有多不受待見了。

席勒:用爛蘋果的氣味激發靈感

席勒,德國18世紀著名詩人、作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據說有一天,歌德去席勒家拜訪。當時席勒不在家,於是歌德就坐在席勒辦公桌坐下來等,剛一坐下就聞到一股奇怪的惡臭,追蹤臭味的源頭,是在席勒的抽屜里,裡面居然有一堆爛蘋果!歌德開始還以為這是以為遺忘而導致的蘋果腐爛,可席勒的妻子解釋說,是席勒故意讓蘋果腐爛的,因為不知何故,這種氣味激發他的靈感,「沒有它他就無法工作,活不下去。」

後來的人只能猜測,蘋果腐爛分解時會產生甲烷氣息,少量的甲烷可能會導致眩暈,有的人認為這正是抓住創作靈感時那種醉醺醺的、愉快的輕度頭暈。但實際上,這種風險是比較大的,因為如果甲烷氣體比較多,可能會令人窒息。

後記

達利邀請七位女性,用裸背組成「骷髏頭」的形狀為他做背景拍出的攝影作品

人們常認為藝術是神聖的。藝術家的作品不時讓人感嘆於他們的視角,對生命的理解。然而藝術家卻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人甚至認為不是心理變態就無法成為藝術家,這雖然過於絕對,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以上是關於藝術名人性怪癖的一瞥,摘錄下來,並不想證明什麼,但通過他們的某些習性,或可將他們從神聖的位上人性化,從聖壇上走下來,亦可以從側面看出藝術與藝術家兩者間不可以簡單等同,從而對藝術家有一個更透徹至少更接近本來面目的認識。

藝術新青年原創投稿:2696338952@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米芾對唐楷多用貶詞評價,唯獨對此人略加褒獎,你怎麼看
書法造詣與米芾齊名,人稱「米薛」的宋代大家-- 薛紹彭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