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記》百趣之七:不可小覷的嘴皮子功夫

《史記》百趣之七:不可小覷的嘴皮子功夫

《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群人:他們人深諳人性、膽識超群、能言善辯,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們往往能挺身而出,談笑間或退百萬敵兵,或讓帝王將相言聽計從。這群人就是慧心妙舌的辯士,今天起為大家介紹幾位。

今天先介紹隨何說服黥布的故事。

黥布原是項羽麾下的一員猛將,經常做先鋒打頭陣,戰功赫赫,被項羽封為九江王。漢二年時,齊王田榮背叛楚,項羽親征,讓黥布出兵助戰,黥布稱病沒去,只讓手下人率4000人應付項羽。結果項羽戰敗,對黥布心生怨恨。二人由此產生隔閡。

漢三年,劉邦攻打彭城,戰況對劉邦不利。劉邦埋怨手下人說:「你們這些人沒有一個能商議天下大事的」。有個叫隨何的人就問:「大王你講這話什麼意思?」劉邦說,「你們誰要能說服黥布背叛項羽,把項羽在齊國牽制幾個月,那我奪取天下就是百分百的事了。」隨何二話沒說帶了20個人就去了淮南。

黥布疑心極重,性情暴虐且喜怒無常。隨何怎麼才能說服黥布呢?隨何四招輕鬆搞定黥布。

先看第一招,抓住把柄,當頭棒喝。黥布宣稱自己對項王是「臣事之」,意思是他是以君臣之禮來對待項王的。很明顯,這是一句口是心非的話。隨何抓住這句話,反問黥布兩個問題,一是你和項王都是諸侯,你卻對項王「臣事之」,無非是想將來有個依託。如今項王在齊國浴血奮戰,你不全力以赴助戰,只派了4000人馬應付差事,請問你這是真心「臣事」項羽嗎?其二,漢王攻打項王老巢彭城,你不保護彭城和漢王決一死戰,卻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請問你這是真心「臣事」項王嗎?這兩個反問句,如當頭棒喝,又像兩個大嘴巴子,咣咣兩下抽的黥布啞口無言。

接著,隨何採取了第二步,直擊黥布內心防線。隨何說,你名為投靠項王,卻暗自保存實力,目的就是坐觀成敗再定進退。你不背叛項王,是因為你覺得楚強漢弱。然而,楚雖然強大,但卻背負著背盟約殺義帝的不義之名;漢雖弱小,但漢王卻深得人心,只要漢王深溝壁壘,堅守不戰,項王想要取勝難比登天。再說,項王孤軍深入,老弱殘兵千里運糧,攻不能取,退不能守。長此以往,楚兵終將進退不得,陣腳自亂。再說,即使項王獲勝,以他的殘暴脾氣,必然招致天下諸侯聯合攻擊。所以說,楚不如漢,這是明擺著的道理。而你現在卻把安危寄托在危在旦夕的楚軍身上,這不是糊塗嗎?哈哈,好一個隨何!句句戳心,把黥布的心理分析的那叫一個透徹。此時,黥布已經徹底被隨何洗腦,完全沒了自己的主見。

隨何趁機採取第三招,明確行動方向,勾畫美好未來。他說,漢王並不指望你滅掉項羽,你只要聲明背叛項羽,牽制住他,讓他在齊國滯留幾個月,那漢王取下天就是准準的事了。到那時,大王你再正式歸降漢王,漢王必定會賜你土地封你為王,那止淮南這點地方呢?況且淮南本來就應該是你的屬地啊。漢王的心意你好好考慮考慮吧!隨何一頓狂噴後,可憐的黥布束手就擒,就說了三個字:「請奉命」。答應隨何反叛項王,不過要暫時保密。

隨何可不想繼續耗下去,他採取了第四招,捅破窗戶紙。這天,項王的使者來見黥布,催黥布早日發兵援救項王。隨何直接闖入,對楚使者說:九江王已經投降漢王,怎麼可能發兵救楚呢?黥布傻眼,楚使者也大吃一驚,站立起來。隨何對黥布說:「事情已經挑明了,可以殺掉楚使者,讓他們有來無回,你也儘早投靠漢王,我們兵合一處。」黥布聽從隨何建議,殺掉楚使,正式起兵反叛項王。

至此,隨何出使的任務圓滿完成。黥布的倒戈,對楚漢戰爭的走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項羽就是被黥布、劉賈、周殷等人圍困在垓下,最終烏江自刎。消滅項羽後,劉邦設宴慶功,言語間有貶低隨何功勞的意思。隨何就拿說服黥布的事反詰劉邦,劉邦又改口說:我正想評估你的功勞賞賜你呢?

有個詞叫「唇槍舌劍」,意思是言語間的爭鬥的激烈其實一點不比真刀真槍差。隨何能取勝,靠的不僅是唇槍舌劍,還有對人性的深刻把握和對時局的敏銳洞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飢餓的愚人 的精彩文章:

TAG:飢餓的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