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讓文章有深刻的思想?

如何讓文章有深刻的思想?

學生佳作

花開有時 花落無期

【易森權】 就讀於徐春明老師聚賢班

來從何處來,去向何處去?這輪轉的塵寰,便沒了眾生的歸路!

——題記

四月初,鄰居何老伯便興沖沖地跑來找我們去看他的牡丹花了。不大的花壇內栽著幾株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名句,不愧「國色天香」的稱號。

後來,我忙於學業,便很少登門。至於那盛開的牡丹,早已消失在腦海。

約莫五月中旬,我放學回家,母親便對我說:「去看看對門老何吧,它的花謝了,正難過著呢!」

花謝了?我納悶低吟。跨進了老伯家的門檻兒。何老伯一聲不響地把我領進家,拽著我直奔花壇。抬眼望去,曾經風流瀟洒,雍容大方的牡丹,花瓣正如老人皺巴巴的臉,還綴著一塊塊黃褐色的斑點,更有幾朵已經凋落在地上,美艷不在。

【小閱悄悄話】:運用擬人的手法,將凋敗枯萎的牡丹花瓣比作老人皺巴巴的臉,「黃褐色的斑點」盡顯凋敗之相,寫出花落之時的凄涼。手法的運用為文章增色不少!

何老伯愣愣地看著,嘴裡莫名的蹦出一句:「青春不駐堪垂淚,紅艷已空猶倚欄。這人啦,就如這花一樣,說謝就謝了。」我急忙開導:「龔自珍的《已亥雜詩》不也說了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何況來年四月,牡丹還是會開的啊!」何老伯默默點了點頭,感嘆到:花期太短了!

【小閱悄悄話】:豐厚的文學積累有什麼用呢?不就是面對滿地落花,你不僅僅會說「好可惜呀」,還能吟誦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嗎?面對春天的桃花盛放,你不僅僅會說「好美呀」,還會吟詠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佳句嗎?當我們不得不離別時,我們會瀟洒地說「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而不是只會說「皮皮蝦,我們走」。當我們憂愁的時候,可以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只會說「扎心了,老鐵」。

回到家中,我躺在床上,腦子裡還在想著那凋謝的牡丹花,不禁陷入沉思,腦海里是何老伯那句:人就如這花一樣,說謝就謝了。

我們在宇宙的洪荒中,在億萬年的巧合里,成了一顆種子。有的種子掉入深不可見的潭水中,有的種子落入肥沃的土地里,有的則掉入堅硬的石縫間。

於是,我們是幸運的,因為這顆種子發了芽,而不是如其他壞種子般永遠沉睡。是「偶然」將我們帶入了世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有一天我們終於開花了,開出獨一無二絢爛的花朵,隨著時光推移,枝頭綴滿沉甸甸的果實,也孕育了下一代。生如夏花,零落成塵,是「必然」將我們帶離世界。

【小閱悄悄說】:此段閃爍著思想的光芒,是全篇最精彩最獨到的地方。將花的一生與人的一生媲美,讚歎命的幸運,讚歎生活的豐富,也蘊含對生死的深思。

「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人生就被這十六個字概括了,可真正重要的是「盡其當然」,當死亡來臨時,你能自豪地說出「我無悔」嗎?你能順其自然地離開嗎?盡人力,畢其事,無悔終生。

於是我小聲地對自己說:「花謝人離夢猶在,花開時節人舊還。」沉吟一會,我大聲說道:儘力畢事順天定,莫惜花落重頭來!

連喊幾聲,我彷彿又看到了何老伯那富麗堂皇的牡丹花,正掛在枝頭,向外綻開……

更何處有寶蓋珠幢,又何處是金身法相。即我——也是眾生。

今日金句

【金句摘記】

「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四個「然」概括了一生,偶然地來到,必然地離去,做好本分,皆為豁達人生。前八字道盡人生本來面目,雖為客觀陳述,但讀來難免感傷。後八字表明態度,人生當儘力,但又應該順遂天命,傳遞積極昂揚的精神狀態。正如羅曼羅蘭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思考片刻

這篇文章對於我們探討「如何讓文章思想深刻?」這一問題提供了範本。

我們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花」與「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以「花」喻「人」,做類比。生活中的物象都可以聯繫到對人的思考,由物及人,抓共同點,是闡述深刻思想的第一步。

第二,作者如何將生活小事上升為哲學思考?

作者從鄰居何老伯家看花這件生活小事中獲得啟發,並通過細緻觀察得出對「生與死」的哲學思考,可見仔細觀察是形成深刻思想必不可少的步驟。

第三,深刻的思想中往往也包含著給人們行動的啟發。

讀完文章,小作者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但也傳遞了樂觀積極、勇於面對的態度,對每一個人的行為都具有啟發性。

愛閱讀 愛學習 愛生活

閱讀讓我們更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讓我們更美好 的精彩文章:

TAG:閱讀讓我們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