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伏地魔大戰

英國伏地魔大戰

Monster

 Silence

楊乃文 

00:00/04:34

01肥魔伯格

肥魔伯格的英文名是Fatberg, 由fat和berg組成,構詞來自iceberg(冰山)。這辭彙是倫敦下水道工人們的發明,2013年起開始頻繁使用,2015年作為一個新英語辭彙被正式收錄入牛津詞典。Fatberg一詞很快在世界範圍內多座城市中使用起來,畢竟它的真身是當之無愧的公眾之敵。

肥魔伯格真身是下水管道中大量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凝固油脂和廁所中衝出的不可分解物質。包括食物、帶油紙巾、濕巾、衛生巾、棉簽、避孕套、針管等。

逝者如斯夫,伏地成魔——卡在下水道的油脂會和水管內壁反應並皂化,形成固體或肥皂類似物。部分凝結的固體硬度與水泥不分高下,因此只Rock絕對不Roll,伏地伏得那是相當穩妥。

先配個小清新圖

要問多大以稱魔,來份伯格顯世大事記:

*2013年6月,倫敦London Road下水道,發現公車大小、重達17噸的肥魔。

*2014年9月1日,倫敦Shepherd"s Bush路地下80米的下水道中,發現並清理了一座波音747飛機大小的肥魔。兩天後(9月3日),英聯邦成員國澳大利亞首都某下水系統也被肥魔堵塞。

*2015年1月,威爾士水廠發布了一段下水道中肥魔的相關視頻。

*2015年4月,倫敦切爾西地區清除一座40米長的肥魔,耗時超過兩個月。該肥魔造成的損壞,大約要耗費40萬英鎊修復,一米肥魔一萬金。

大約是披頭士過十次二逼路的距離(Abbey Road)

*2015年7月,威爾士中部地區的Welshpool發現長達120米的肥魔。

*2016年1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地區,肥魔堵塞並毀壞了一個名為Eleebana的污水泵站。該伯格重達1.1噸,使用吊車耗時4小時清除。

GIF

幻想效果圖

*2017年9月,美國巴爾的摩街區,肥魔導致下水管道泄露,450萬升(約4500噸)污水流入瓊斯瀑布。

*2017年9月,倫敦白教堂地區驚現殿堂級肥魔,長達250米、重達130噸。每月耗資100來萬英鎊請工人一周7天連續作業、耗時兩個月才將其剷除,工費共計200多萬英鎊——《論下水道如何洗錢》&《白教堂還可以更臭名昭著》。

02殿堂級伯格個展

所謂殿堂級絕對不是浪得虛名——2017年10月4號,白教堂那隻肥魔被割下兩塊膘,經各種操作和分析後於2018年2月9日起,作為倫敦博物館本季的「城市的現在和未來」主題內容之一被展出。

為什麼收藏?

「作為城市博物館,無論過去或現在,收藏反映城市生活不同層面的物品非常重要。城市裡的垃圾能說出這個社會的很多故事,我們館藏的很多歷史物件也是從污水溝里翻出來的或曾被認為是一文不值的廢物。

肥魔噁心又引人注意,它是倫敦歷史中一個特殊時刻的標記物。它們是現代生活的怪物,由隨意丟棄垃圾、油脂類廢物的居民和企業共同製造,要肩負對付它的重任是維多利亞下水系統始料未及的。

市建立在很多看不見卻正在老化的基礎設施之上,但鮮有人思考過問。但肥魔的巨大和噁心讓人無法再忽視,更提醒著我們的過失。」

我們可以收藏它嗎?

「為保護觀者,展品放在特製密封櫃里展示,以防它發出有毒氣體或有害微生物,畢竟少量「肥膘」如處理不當也可能致命。

收藏「肥膘」是史無前例的,為了獲取這兩塊樣品,博物館做了大量開創性的處理工作,請來專員進行分析、處理來確保展出的安全性。沒處理前放置在博物館的儲存間時,竟有蒼蠅孵化出來,經過數月乾燥穩定化、內部的(微)生物也都被消滅了。

我們不確定這樣品能撐多久,是否適合長期儲存以成為我們的永久展品。」

除少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10%水分、19%砂礫,肥魔主要體重來自體脂,含量高達62%。體脂中的兩大頭分別為:1. 棕櫚酸,主要來自肉類烹飪、黃油,少量來自護髮素和保濕霜 2. 油酸,主要來自橄欖油、杏仁油、肥皂等。

挖芋頭

網路歌手

00:00/02:47

魔性合肥「民謠」

展品怎麼得到?工人如何白掏(battle)?

在骯髒狹窄的下水系統剷除岩石般堅硬的肥塊很艱難,噴水管頂多輔助,主要靠手動硬鏟,必須使用足夠小的迷你版鎬斧、鐵鍬、鏟子才能在擁堵空間里鏟妖除魔。垃圾工程師團隊在白教堂奮戰兩個多月才大功告捷,9小時*7天*9星期。

泰晤士水廠污水網路經理Alex Saunders表示其氣味聞起來像腐肉混著廁所的惡臭。

03大結局

大家都是成年人,故事的結尾當然不會是下水工砍死伏地魔,從此倫敦市民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伯格隨後被拖到名為Argent Energy的工廠(主營廢料轉生物燃料,英國咖啡店的咖啡渣也回收去榨了生物燃油),粉碎後經1.過濾 2.酯交換 3.蒸餾分離轉化為中級燃油和生物柴油。

除了我完全不懂的氫化裂解、不使用催化劑的超臨界方法、e-柴油、高溫分解、微乳狀液等方法,酯交換反應是最普遍的生物柴油製備方法:植物油或脂肪中的主要成分甘油三酯和醇(常用甲醇)在催化劑存在下反應,生成脂肪酸酯。因其物理和化學性質與柴油非常相近、甚至更好,又名生物柴油。

一般採用鹼催化,常壓就能反應、沒中間步驟、對設備要求低不說,通常一級反應酯化率在98%以下(挺高噠)。

所謂酯交換

在故事的結尾,這些燃料被送去給倫敦公交車用,伯格終於化成一縷詩意的輕煙徹底消失了。

這個故事呼籲大家:吃不了的油別放,不然洗碗要犯難,萬一污水管洗錢也洗納稅人的錢呀;馬桶單純為方便,不方便的別往裡擱,免得自己造了大肥魔。

老怪總復活的劇情本來就討人嫌,雷同的劇情別再拍續集最好。

參考:

1.倫敦博物館展覽提示語+視頻

2.維基百科

3.BBC新聞視頻

4.Argeat Energy官網

5.泰晤士水廠網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東及西 的精彩文章:

TAG:生東及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