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環境風險評價的決定因素——感知者的社會角色與風險的因果結構

環境風險評價的決定因素——感知者的社會角色與風險的因果結構

作者簡介

Gisela B?hm,任職於伯根大學社會心理科學學院,研究領域包括氣候變化、自我效能、認知心理學、環境心理學。

Hans-Rüdiger Pfister:任職於利普納大學實驗工業心理學研究所。

-

摘要

-

本文提出一種雙重過程的風險感知模型,它將認知和情感以及結果主義和道義論的成分相結合,區分兩種評估處理模式。研究通過實驗(N=270),檢驗了兩個評估模式的相對優勢是否取決於評估環境風險的因果結構,以及評估者的社會角色。最後,本文討論了環境風險感知與溝通的意義。

關鍵詞:風險感知;道義論;結果主義

導 言

早在二十多年前,情感和情緒在風險感知和決策領域就已成為熱門話題。環境風險也似乎更多被認為是道德問題。

由B?hm 和 P?ster提出的風險評估過程的模型明確地包含了情感和道德。他們將結果主義評估與道義論的評估區分開來,證明了這兩種評估結果會導致不同類型的情緒反應、觸發不同類型的行為。

本文的目的是檢驗這個模型的三個方面:首先,模型暗示了結果相關和道德相關的情緒與行為的區別,本文將檢驗這種情緒和行為的分類。第二,模型假設人們在評估一個風險事件時,關注的是結果或道義論上的考慮。最後,研究人們的關注點是否取決於:1)風險事件特徵類型的影響;2)環境背景因素的影響。

風險的一個基本特徵是風險的因果結構,即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類型以及可能發生的後果類型。環境背景因素指的是評估者的社會角色。

主觀風險評價的過程

B?hm 和 P?ster(2000年,2005年;B?hm 2003)提出了一種雙重過程模型的變體,該模型假定了兩種模式下的風險評估模式和幾個階段。

圖1:風險評估雙重過程模型

評估處理的兩種模式是對風險事件的心理表徵進行操作的:(a)結果主義評估,關注潛在的後果和它們的危害性,(b)道義論評估,關注相關的參與者及其行為,以及是否違反了道德價值觀或規範。根據情感評價理論,這兩種模式中的每一種都被認為能觸發特定的認知判斷、特定的情緒反應,產生特定的行為傾向。

結果主義對負面結果的關注導致結果主義的判斷(例如估計的嚴重程度和後果的可能性),結果性的情緒(例如由對未來有害結果的預期所引發的恐懼),然後引發與結果相關的行為傾向(旨在預防、避免或減輕有害後果的行為,例如清理受污染的海灘)。

另一方面,在道義論的路徑上,則是對道德譴責判斷的關注,導致基於道德的情緒(違反道德規範引發的情緒),最終引發與主體有關的行為(直接針對肇因、肇事者,對其進行報復或懲罰的行為,例如抵制擁有失事油輪的公司)。

方法、設計與過程

研究對不來梅大學(德國)270名學生樣本進行了紙筆實驗。研究中操縱兩個獨立變數。

01

三種社會角色

社會角色代表了一種刻板印象,根據構建層次理論,它將激發高層次、抽象的目標和價值觀。就風險評估而言,我們假設人們的社會角色影響他們的評價焦點,或者,不同的社會角色在評價焦點上的不同。我們選擇了三個社會角色:市長,父母和環境積極分子。通過誘導、指導參與者想像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中來進行操縱。

02

因果結構

基於環境風險的因果結構中最基本的區別在於人類和自然因果關係的假設,B?hm和P?ster(2000,2005)提出了三種類型的因果結構:

(1)EM-風險性:自然引起了環境變化,對人類構成威脅。

(2)MEM:人為造成的環境變化,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森林砍伐)。

(3)ME-風險:人為引起的環境變化,在不影響人類的情況下危害自然環境。因果結構是通過提供虛構的環境風險事件的場景信息,改變有關原因和風險事件的潛在後果的信息來進行操縱。

研究中指導參與者進入三個社會角色的視角。每個參與者都有相同的兩種類型的危險場景(島嶼場景和石油場景)。在兩種場景中,測量了評價焦點(結果論與道義論),認知判斷(如感知風險和感知道德譴責),基於結果和基於道德的情緒反應強度,以及表現出一系列結果相關的和與主體相關的行為傾向。

分析結果

01

操作檢查

通過操作檢查發現,對因果結構和社會角色的操縱都是成功有效的。

02

結構分析

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針對環境風險引起的情緒以及行為傾向,分別在島嶼和石油情景下分別進行了分析。情緒結構分析結果支持了基於道德的和基於結果的情緒之間的區別。行為傾向結構分析結果支持了假設的行為分類,即分類為結果相關和與主體相關的行為。

03

因果結構和社會角色對模型變數的影響

評價焦點Evaluative focus

參與者選擇認為更有說服力的兩個論點(結果主義或道義論)中的一個。結果主義評價總體上多於道義論評價,較少受到實驗操作的影響。

在這兩種情境下的分析中,社會角色並沒有產生顯著的主要影響。因果結構的影響顯著。在兩種分析中,與EM風險相比,MEM和EM風險下選擇道義論論點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論點排序Argument rating

社會角色對島嶼場景下的道義論顯有著影響。因果結構對兩種論證類型的排序都沒有顯著的影響。

認知判斷Cognitive judgments

島嶼和石油兩種情景中,都發現了因果結構對道德判斷的重要影響。但在任何一種情景下都沒有發現對結果主義判斷(即場景的感知風險)的影響。

情緒反應Emotional reaction

因果結構對基於道德的情緒在兩種風險情景下都有顯著影響。因果結構對結果型情緒的顯著影響只在島嶼場景中被發現。社會角色對情緒反應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行為傾向Behavioral tendencies

在兩種場景中,社會角色對結果相關行為有顯著影響,因果結構則是對主體相關行為有顯著影響。

參與者在人為風險(MEM,ME)的情景時,比面對自然因素帶來的風險(EM)時,更容易表現出主體相關的行為(攻擊性)。綜合上下文結果可得到:與自然發生的風險相比,人類造成的風險下,引發更大的道德譴責、更強烈的基於道德的情緒(例如憤慨),更強烈地表現出主體相關的行為(如侵略)的傾向。

中介分析Mediation analyses

對方差的分析檢驗了因果結構和社會角色是否分別影響了二元過程模型中假設的每個階段。

表1顯示了中介分析的結果,分別用於島嶼和石油場景。中介效應(Mediated effect)是指通過情感的中介作用對行為的關注。部分直接影響(Partial direct effect)代表了對行為的關注,控制了情緒的中介效應。總效果被計算為中介和直接影響的總和。

結果主義路徑中,在島嶼和石油兩種情景下,間接的和直接的影響都顯著,但中介效應遠遠小於直接影響,這表明情緒確實起到中介作用,但並不是激發幫助行為的必要條件。

道義論的路徑中,發現道德情感對島嶼和石油的情景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直接影響對這兩種情況都是不重要的。這表明,與結果主義路徑不同,基於道德的情感體驗是引發相關行為的必要條件。

討論與結論

本文研究結果明確支持在環境風險評估中,結果主義和道義論模式之間的區別。我們確定了兩種類型的情緒反應以及兩種行為傾向與這種區別相對應。

結果主義和道義論的處理過程受到風險特徵的影響(如因果結構),也受到情境的影響(如評估者的社會角色)。風險的因果結構被認為是一個特別有影響的因素。

中介分析表明,基於道德的情緒在從道德判斷到相應行為的轉變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結果主義評估相比道義論評估,結果通常更強烈的。這表明,人們可能特別容易受到那些強調負面的未來後果和基於結果的情緒(如恐懼、悲傷)的信息的影響,這符合前景理論的「損失厭惡」。意味著吸引人們對在未來的環境破壞的注意,並讓人們預測他們在未來生活中所經歷的情緒,是促進環保行為意圖的最有效策略。強調自我的因果關係和道德責任可成為一個更具建設性的溝通策略。

參考文獻

Gisela B?hm & Hans-Rüdiger Pfister (2017) The perceiver』s social role and a risk』s causal structure as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risk evaluation, Journal of Risk Research, 20:6, 732-759

文案 | 金麟蕙

責編 | 水木年華

廴 匚

轉載需註明轉自「風險災害危機多學科研究」訂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