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舍認為關山月的畫筆力不夠,有圖有真相

老舍認為關山月的畫筆力不夠,有圖有真相

近來,在網路上看書畫評論,很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文章不是極左就是極右,要不把人捧上天,要不踩下地獄。讓人不知所措,尤其是批評書法和國畫的文章,沒有圖例,也不知道評論家說什麼。

老舍

今偶讀老舍先生評名家的國畫,既肯定了成績,又指出了缺點,還有圖有真相。真是難得的一篇好文章。下面摘錄老舍評說關山月繪畫的原文:

「再看關山月先生的作品。在畫山水的時候,關先生的筆是非常的潑辣,可是有時候失之粗獷。

他能放,而不能斂。「斂」才足以表現力量。在他畫人物的時候,他能非常的工細,一筆不苟,可是他似乎是在畫水彩畫。他的線條彷彿是專為繪形的,而缺乏著獨立的美妙。真正的好中國畫是每一筆都夠我們看好大半天的。」

接著,老舍為關山月等畫家指出了努力方向,「據我看,凡是有意改造中國繪畫的都應當:第一,去把握到中國畫的筆力,有此筆力,中國畫才能永遠與眾不同,在全世界的繪事中保持住他特有的優越與崇高;第二,去下一番工夫學西洋畫,有了中國畫的筆力,和西洋畫的基本技巧,我們才真能改造現時代的中國畫藝。」

關山月

大家都知道,從原始社會時期陶器上的繪畫,到南北朝的壁畫,再到唐代二李的山水,以線造型是基本手法。

在歷史上,中國畫大致經歷了先重用筆,後講用墨的歷史發展階段。南朝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了中國畫的六法,其中一法即為「骨法用筆」。「骨法」與「用筆」的結合,奠定了中國畫的基礎。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中唐以後,「骨法用筆」在文人畫與書法中得以不斷強化,「骨法用筆」成為匯通繪畫與書法的橋樑,是中國畫與書法最為獨特的基因,也是區別於西方繪畫最為重要的元素,被潘天壽先生喻為「東方繪畫的精髓」。

然而,「筆力」這個中國畫最為基本的常識,似乎被許多近現代畫家所忽略了,存在著三種明顯的傾向:

一是「重墨輕筆」。許多水墨畫,表面上看起來水墨氤氳,實際上 蒼白無力,以塗與染為主,見墨而不見筆,基本不理解「古人墨法,仍在筆力」的道理。

二是「以描代筆」。以西畫素描畫法取代國畫用筆。中國畫講究用筆規律,在時間上具有不可「逆」的屬性,而西畫的用 筆屬於描、塗、抹等堆砌手法的範疇,可塗可改。於是中國畫的用筆的核心是「寫」,而西畫用筆的關鍵是「描」。

三是「以形蓋筆」。近現代不少畫作中, 粗粗一看非常漂亮,而細細一品,看不到一根完整的線條,即使有也非常弱,用大面積塗染與色彩千方百計的加以掩蓋。這種「以形蓋筆」的畫法,純為油畫與水彩畫法。中國畫造型的基本規律是勾勒結體,離開「用筆」,難言其為中國畫!

關山月是嶺南畫派的重要人物,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但是我們應該清楚最值得學習他的什麼,不要盲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金遠書畫 的精彩文章:

TAG:韓金遠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