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首《青玉案》·情懷萬千縷

一首《青玉案》·情懷萬千縷

一首《青玉案》·情懷萬千縷

文·潘莉

《青玉案》是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作品,全名《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中,曾寫過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因與當局政見不合被落職而退隱。這首詞創作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為淳熙二年(1175年)。

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沉湎於歌舞昇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激情、怨恨,交織成了這幅與當局時政情景極為不符的元夕圖。如此繁華的上元盛景在辛棄疾的眼裡就是當局的粉飾太平之作。真這樣,這首詞中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定是在寫落寞、哀傷、無可奈何的自己。我們知道,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著名詩人陸遊被免職後,隱居成都西南的浣花村,在病中也寫下千古名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這短短三年中,我們從兩位大詞作家的作品足以能看到對時局的無奈。總之,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家國的情懷,全部寄情於詩作。其詞沉雄豪邁又不失簡潔細膩。

近日,繼《國家寶藏》之後又一檔優秀的欄目《經典詠流傳》在央視開播,其中,74歲台灣音樂人陳彼得用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點燃了全場,他深情的向800年前的先人辛棄疾吶喊:"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當聽到陳彼得演唱由他作曲的這首動聽的歌時,立刻感受到我們不該由一位74歲的音樂人來引領和完成這個與經典對話的藝術創舉。對於這段視頻,我感觸太深,不知不覺中臉上淌滿了淚水。時下,演藝界拜金媚俗者,無力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傳遞出的是粗俗不堪的文化,熏染出的則是扭曲頹廢的人格。而如何沿革經典,傳播健康潔凈的文化元素,需要更多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都很強的人士去努力。

對於音樂,我屬於局外人,但是,我希望我們在傳承創新的過程中遵循一種大美,心存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只有在這樣乾淨的狀態下才能在挖掘傳統文化的基礎中找到適合自己創新的契機。這一點,朋友賀國豐做得比較好,他曾經對我說,「絕對不敢放棄老祖先的東西,那是千百年來沉澱下來智慧和精華所在,我只能在他們的基礎上去創新,文字和思想也一樣,比如,陝北有個民歌叫《神仙難擋人想人》。是啊,無論愛情、友情,心動了,情到深處,相思成災,各種念想神仙都很難擋住,何況人呢」?隨後他在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演唱了主題曲,歌名就叫《神仙難擋人想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曾跑遍了陝北的溝溝梁梁,山山水水,聽民間的歌師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回來在尊重民歌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音樂的真知灼見。於是,多首跨越時空與經典對話的作品誕生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太多極具韻味非常好聽的陝北民歌。賀國豐創作完成的《燉羊肉》《一對對鴛鴦水上飄》《祈雨調》《談不成戀愛交朋友》等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愛。

自九十年代,我們所知道的陳彼得就潛心研讀古詩詞,致力於為古詩詞譜寫曲子,期間譜寫了100多首。「那是我們老祖宗祖祖輩輩留下來,我們這個土地上最珍貴的東西。沒有文化基礎的音樂是不會長久的,是不會偉大的。每個民族都應該有他的靈魂音樂,我們就應該有我們中國的靈魂音樂」。在演唱現場,當《青玉案》唱完那一刻,他又娓娓道來:「最近三十年來,我慢慢的感覺到,一些祖祖輩輩留下的詩詞經典,一直在等著 我們,一直在等待我們去發掘它,去尋找它,我好像聽到遠方的一種的呼喚,來自於遠古,穿越了幾千年的一個遙遠的呼喚,他說,孩子,你們回來吧,我在這裡等著你們,我永遠的等著,耐心的等著,我感覺她在呼喚我,我會把祖祖輩輩最珍貴的這些古詩詞都交給你們,請你們好好的努力的作曲去編曲,然後再傳給你們的子子孫孫。當經典永流傳,我可以帶著我和辛棄疾老師和作的這首《青玉案》上節目的時候,聽到這個遠古的訊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大家都收到這個訊號了嗎,大家都收到了嗎,我們的孩子說他們都收到了,他們都收到了」。陳彼得哽咽的幾近吶喊的話語,足令我們所有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們慚愧,更讓那些只會鍾情於藝人的肥瘦、濫情等無聊資訊的娛記們羞愧。

隨後,陳彼得先生朗誦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當朗誦到「為什麼我的眼裡總是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清楚的看到他弓著身子,幾欲蹲下去,他半彎著腰,捂臉痛哭,良久,掌聲雷動中,他才起身。七十四歲的老先生站在那裡,身背自己鍾愛一生的吉他,白髮蒼蒼,鬍鬚如霜,他在這方喜歡的舞台上,用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向這個社會傳遞著快樂傳遞著健康傳遞著正能量。他的身體已經不再挺拔,歲月的風霜已經使得人身心俱疲,但情懷還在凸顯,愛國愛業愛人愛己,曾經於一生中最春風得意時,他越過純藝術領域,為著更多人的利益被累得不堪負荷,一度患上了抑鬱症。現在,站在這舞台上,他更多的想到了如何引領當下的年輕人跨越藝術的鼎峰,向傳統致敬,與經典對話,頓了頓,他挺直了身子,為什麼眼裡還是含著淚水,源於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出生於台灣的他把對祖國的摯愛全部融入創作的激情,陳彼得在當今全球華人圈名聲顯赫,他集作詞作曲演唱於一身,90年代,聽他創作的歌曲非常過癮,那時候流行的卡拉OK中,太多他創作的歌曲《遲到》《一條路》、《無言的結局》、《一剪梅》、《等你一萬年》、《幾度夕陽紅》、《昨日夢已遠》等。二十多年前,他的歌在整個東南亞及中國內陸大江南北家喻戶曉,幾乎每個家庭每天都會聽到他的歌曲。而我們更欣賞的是作為一位音樂人對音樂更深的造詣和傳播,他認為中國的歌曲一定得有一個宗,重要的在於怎樣用現代手法來表現這個豐厚的宗。陳彼得看到國外一些藝術家的演唱後,認為中國音樂與國外音樂的差距,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內涵。他還認為人類的文化和文明一定得通過真善美來傳遞。現在,這位暮年在大陸生活了許久的陳彼得,最終還是想在真善美的平台上找到新的藝術突破口,他相信自己會寫出更好的超越自己過去的歌曲。也就是具有這種價值觀的音樂人才能作出不菲的作品。經典詠流傳,《青玉案》做到了!最後,他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這些有獨特力量的傳承經典,其實在每一代人的心裡都種下了種子,希望在音樂人的心裡開花,結出有經典旋律的果子。

是夜,反覆聽著這首《青玉案》,是這位74歲的台灣老人的深情呼喚把我們喚醒,從辛棄疾的報國無望到奮筆疾書;從著名愛國詩人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從陳彼得的激情暢享到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從正在從事藝術經典創作的賀國豐們。我們欣慰的看到了中華大地上同根同源的文化,被這些文藝工作者用不同形式將文化的精髓傳承下來了,雖然這裡面充滿了荊棘與艱辛。王國維《人間詞話》所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所以,每聽《青玉案》一次,清流便從心底汩汩流淌,為了既這酸楚無奈又得讓人為之快樂奮鬥的人生,就讓這感動的淚水肆意孜然去。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間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早間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