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汪山土庫,這才是民間故宮,有572個天井,1446個房間

汪山土庫,這才是民間故宮,有572個天井,1446個房間

汪山土庫,這才是民間故宮

有572個天井,1446個房間

■ 湖 山

在江西省會南昌的北郊,有一座號稱「江南豪宅,民間故宮」的大宅院,它就是位於新建區大塘坪鄉的汪山土庫,又稱程家大屋。

汪山土庫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於同治七年落成,整個建築歷時半個多世紀,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土庫佔地108畝,東西長337米,南北寬180米,建築面積合72000平方米。整個建築以祖堂為中軸,東西兩側一字排開,規模宏大,巍偉壯觀,彰顯出一派古代官宦府邸的恢宏氣度。

土庫建築座北朝南,前低後高,外觀青磚黛瓦,封火山牆,具有鮮明的贛鄱建築藝術特色。

土庫內部建築以「進」為單位,祖堂兩側各建四縱深宅,每縱四至七進,每進以天井為中心,環繞天井布置房間,形製為大門——屏風——天井——左右廂房——廳堂——左右上房,大家庭多採取多進連接。裡面共有大小天井572個,房間1446間。

土庫內巷道縱橫,每縱深宅之間均有隔巷,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聽到回聲,以可以用來防火。每幢房屋之間橫穿興建八尺巷,專供主人出門時轎子、馬車到住房門口接送。

汪山土庫由北京故宮的設計建造者,「樣式雷」的第四代傳人雷家瑋設計,集宮廷建築、園林建築、圍屋建築為一體,既大氣磅礴,又寶貴莊嚴,建築風格明朗而簡潔。建築嚴格按照朝庭法度和禮制約束,所有堂舍五間七架或五間九架不等,不設台階,不飾油彩,門坎高不過一尺,一切皆低調處理,但在構式上均採用中國傳統的官式構造。

土庫所有的門窗、門台、踏階、柱基皆為一色的丹霞紅石,廳堂用水磨石方磚或青石板鋪地。除廳堂外,上下房及廂房均設基座架空,施以地棱鋪釘木質地板,既增加了防潮功能,又顯得高爽氣派。我們去參觀時,儘管是梅雨季節,房間內卻依然乾爽通透。

土庫內花樓重門,高梁粗柱,屋檐上刻有「雙龍戲珠」、「丹鳳朝陽」、「獅子滾球」、「蜂蝶穿花」、「八仙過海」等圖案,工藝十分精美。

汪山土庫是江南的名門望族,從清嘉慶末年到民國的一百年間,程氏家族共出了21名舉人,7名進士,大小官員一百餘人,受封為「總督」、「尚書」、「一品夫人」的就有十幾位。

走進敦厚堂,穿過天井來到廳堂,就可以看到並排掛著的三幅畫像,畫像中的三個人頂戴花翎,身著朝服,胸前掛著朝珠。這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程氏三兄弟,清中期的湖廣總督程矞采、江蘇巡撫程煥采、安徽巡撫程懋采,他們成就了新建大塘「一門三督撫,五里六翰林」的家族輝煌。仕途的一帆風順,讓幾位士大夫產生了興建汪山土庫的想法,於是就請來了全國的頂尖的設計師,設計建造汪山土庫。

程氏三兄弟的發達,使得這個位於南昌北郊的大宅院常有達官顯貴光臨,並專門設置了「接官廳」。一代名臣曾國藩、帝師翁同龢、民族英雄林則徐,都曾是汪山土庫的座上客。他們與程氏兄弟交往甚密,並在此留下了墨寶。

林則徐向程氏兄弟贈送了一副對聯:湖山意氣歸詞苑,兄弟文章人選樓。

民國時期,汪山土庫最有名的人物就是程天放,他是湖廣總督程矞採的曾孫。他天資聰穎,據說有一目七行,過目不忘的本事。他1920年赴美留學,是江西最早的官費留學生。先後獲得美國伊利斯諾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後,在上海復旦大學、大廈大學任教授,先後擔任過江西、安徽、湖北三省的教育廳長,還擔任過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的校長,出任中華民國駐德國的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國民政府的教育部長、國民黨中央的宣傳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他是汪山土庫最具爭議性的人物,既是教育家,又是反動官僚,跟隨蔣介石到台灣後,仍然受到重用。

汪山土庫為什麼能夠人才輩出,鼎盛百年,成為顯赫一時的豪門望族?這與程氏家族的重教興學有很大的關係。

程氏起初只是一個農夫家庭,清前期先祖程玉碌見新建汪山崗「湖影天光,上下掩映」,「同可樵,水可餌」,始遷居到此。程玉碌靠著種田養鴨逐漸致富,被人尊稱為「鴨太公」

鴨太公雖是一介農夫,卻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乾隆年間他的兒子程采坦開始讀書,但沒有考取功名。他又讓兩個孫子程逢春、程逢祿繼續讀書,還是沒有考取功名。然而程氏父子並不氣餒,他們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把當地最有名的教書先生請到程家來教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名師的教育下,鴨太公的第四代,程逢春的兒子程矞采、程煥采,程逢祿的兒子程懋采,相繼高中進士,欽點為翰林,創造了「一門三督撫」的家族傳奇。

程氏三兄弟考取功名,進入仕途後,更加重視對子孫後代的培養。

他們繼承父輩開創的義舉,置義田、建義倉、辦義學,規定程氏族中後人都要進私塾讀書,只要願意讀書,可以一直免費讀到考取功名。周邊的外姓子弟,也可以在程氏私塾讀書,而且不收學費。程氏兄弟還建立了一個民間助學機構「興賓會」,為當地貧困子弟就讀高等學府或進京科考提供學費和路費。

走進汪山土庫,到處都可以感受到一種重教興學的氛圍。汪山程氏的女性可以不學女紅,但都必須讀書。這裡沒有平常大戶人家的「綉樓」,卻有「望廬樓」、「稻花香館」等幾處私塾學館。學館環境清靜,設施齊全,學風良好。

來到「萬世師表」堂,堂前供奉著一尊高大的孔子塑像,兩邊的堂柱掛著一幅對聯:秋水文章不染塵,春風大雅能容物。

走過天井就是課堂,課堂上擺著二三十張課桌,牆壁上掛著勵志讀書識字的牌匾。其中一幅是朱子《論學》的語錄:「質敏不學,乃大不敏。有聖人之資,必好學,必下問,就自蒙杜撰,更不學不問。便已是凡下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也,只是好學下問。」教育子弟讀書要經世致用,虛心好學,獨立思考,知錯能改,自強不息。

程氏家族不僅重視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視子弟的人格培養。

課堂另一側的牆壁上,掛著私塾的常規,學規上規定:五教之目: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朋友有信,長幼有序;為學之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教,懲忿熄欲,遷善改過;處事之要: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不得反求諸己。

程氏家族還建立了一種教育激勵機制,在汪山土庫主體建築的正前方,有一方牙塘和旗杆場,場上矗立著眾多的旗杆。這裡有一個習俗,族中弟子凡考取功名,都要在祖堂掛一塊匾,在門前的旗杆上樹一桿旗,旗杆上立有金雞。雞為六畜之首,高懸公雞,寓意「金雞報曉,功成名就」,這既是對考取功名者本人的表彰,更是對整個家族成員的激勵。

汪山程氏推崇程朱理學,不斷強化禮教,十分重視對族人的傳統道德思想教育。在稻花香館,掛著汪山程氏的家訓,家訓共有五個部分,內容涉及為修身、持家、處世、治學、治政,教育族人弟子怎樣做人。

來到汪山土庫的祖堂,有四塊兩米見方的大匾額,分別寫著朱熹手拓本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它告誡和氏族人,對國家要忠,對長輩要孝,當官要清廉,做人要有氣節。正是有了這樣好的家訓、家教和家風,才使得汪山土庫,人才輩出,人文鼎盛。

由於歷史的原因,汪山土庫經歷200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到二十世紀末損毀嚴重。為了搶救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2003年南昌市委、市政府開始對汪山土庫進行搶救性修復。修復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目前祖堂以東建築全面修復,祖堂以西的「接官廳」已修復完工,其他部分的修復也已經開工修建。

汪山土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家教家風,恢宏的府弟建築,成為贛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裡現在已經闢為「中國府弟文化博物館」、「中國楹聯館」,並且列為江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山故事匯 的精彩文章:

愛民治國,一種普世的執政理念

TAG:湖山故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