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味蕾上的紙、指尖上的紙

味蕾上的紙、指尖上的紙

GIF

15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這麼一群人數百年來,一直默默地在青山、綠水、翠竹中傳承著老一輩們留下來的傳統工藝。

沒錯,就是軍峰山麓下的秀美南豐,這裡自古有洽灣的豆腐皮、沙崗的草紙這一說法。

GIF

洽灣的豆腐皮

洽灣豆腐皮是由明代商販江志亮研製而成,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也是省內外有名的土特產產品,與蜜桔、泥爐齊名,被譽為"南豐三寶"之一。

豆腐皮都是純手工工藝製作的,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和色素。並具有大豆精華、低糖蛋白、營養豐富、色澤金黃等特點,且包裝輕巧,體積面小,攜帶方便。

豆腐皮的加工不僅滿足了市場供應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在南豐縣一帶,每逢春節,幾乎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要擺上一道油炸"紙包",這道菜就是用豆腐皮卷的。

GIF

沙崗的草紙

沙崗做草紙始於北宋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是用軍峰山上的嫩毛竹為原料製作而成。

原來沙崗這一帶有六七個村莊都使用土法造紙,如今只剩下沙崗一村了。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紙在最初發明的時候多是用草提制的,故名草紙,至今仍有部分地區沿用此稱呼。造紙術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

大致歸納為四個步驟:

一、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

二、打漿,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三、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四、乾燥,即把濕紙曬趕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草紙也稱土紙、火紙。它的用途較廣,普遍用於吸煙點火、祭祀祖先、房屋牆麵粉漿等。草紙工藝手工繁瑣,做一次草紙,需花上兩、三個月,經過幾十個環節才能生產出一批成品草紙。

清康熙年間,沙崗村的先民就是看中了軍峰山下這塊豐盈的水資源,從外地搬遷至此,造紙謀生,因此造紙工藝也隨之代代相傳。

當地生產的紙叫火紙,主要用於祭祀。採用嫩竹做原料,經過選筍、壓榨、磋筍、抄紙、切割等二十多道工序,最終才製作而成。產品具有質地良好、纖維細長、拉力強、張片均勻、色澤淡黃、衛生無毒和經久不被蛀蝕等特色。

據沙崗村宗譜介紹,沙崗村的傳統的造紙,一直都是沿用祖宗傳下的古法造紙工序生產。在這裡,人們可以領略到明代宋應星在他的《天工開物》一書中記載的"斬竹漂塘"、"盪料入簾"、"覆簾壓紙"和"透火焙乾"等有關造紙的工序和方法。

END

出品:南豐縣旅發委

作者:鄧志璇

編輯:江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豐旅遊 的精彩文章:

靜處潭湖 取道生萬物

TAG:南豐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