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慷慨悲歌「四瀏陽」

慷慨悲歌「四瀏陽」

慷慨悲歌「四瀏陽」

(今日瀏陽。)

瀏西老鄭

國人盡知「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因為有「風蕭蕭兮易水寒 ,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有喝斷當陽水倒流的鐵血男兒猛張飛,有被逼上梁山的豹子頭林沖,有血染沙場、捨身報國的狼牙山五壯士……

但是,我今天要響亮地說一句"江南也有燕趙士,慷慨悲歌四瀏陽!"因為瀏陽有為了忠勇護國,以身殉職的易雄 ;有為了革舊鼎新,從容赴死的譚嗣同 ;有為了 抗日救亡,壯烈犧牲的彭士量 ; 有在敵人的槍口下發出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李白烈士 ……

(坐落在瀏陽棖沖宋家園的易雄將軍墓。)

易雄(257—322)。東晉名將,任長沙郡主簿時,恰逢義陽張昌舉兵造反,連陷六郡,長沙州官萬嗣與易雄被張昌所?健R仔劾餮月鈐簦??照挪???敝???仔鄄晃??澹?刀勻緋酢U挪??渲抑彼?校?頭帕慫??仔垡虼嗣?胍皇薄I??嬤荼鵂藎???槍楣世鎩2瘓茫?始億?攏?夢?┝晗亓睢

晉永昌六年春,大都督王敦據武昌,舉兵造反,湘州譙王丞要求各處助守長沙,但均畏縮不前。易雄招募縣境兵士千人赴湘州禦敵。相持數旬,傷亡慘重,易雄被俘,押至武昌。王敦亮出易雄所寫檄文,怒目相視。易雄泰然自若地說:「此實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國!今日之死,固所願也 !」.因此慘遭王敦殺害,死時65歲。其妻潘氏驚聞噩耗,悲痛欲絕,率全家二十餘口投門前樟樹潭而死。滿門忠烈,取義從容,瀏陽河畔,萬古悲風 !

(譚嗣同銅像。)

譚嗣同(1865一1898)。1898年9月28日,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其陰暗而悲壯的日子,參與戊戌變法的維新志士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在北京菜市口慘遭殺害,其實譚嗣同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從菜市口邊緣全身而退。

第一次機會來自於父親。當光緒帝授其四品「軍機章京」,其父湖北巡撫譚繼洵對兒子的處境非常清楚,他曾三次去信對譚嗣同曉以利害,命其退出變法,以避「殺身滅族」之禍。對父親的規勸,譚嗣同毫不妥協。

第二次是在袁世凱告密後,慈禧發動政變,囚帝「訓政」,下令逮捕維新派,梁啟超勸譚嗣同一起出走日本。譚嗣同執意不肯,他對梁啟超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

第三次梁啟超已避日本使館,日本使館方面表示可以為譚嗣同提供「保護」,這是最後的機會。譚嗣同堅辭不受並傲然宣稱:「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譚嗣同在菜市口法場上氣壯山河的就義詞,似一聲聲春雷,猛烈震撼著搖搖欲墜的滿清朝庭……

(彭士量將軍遺像。)

彭士量(1904年8月5日—1943年11月15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暫五師中將師長,在著名的常德會戰時,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壯烈殉國,年僅39歲。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

1943年11月初,日軍糾集海陸空7個師團約10萬精銳部隊進攻常德,常德會戰爆發。彭士量率暫五師參加石門保衛戰,石門是常德前哨,易攻難守,日軍對此是意在必得,如果打不下石門,北面日軍整整四個師團都不能南下常德。暫五師進駐陣地後,師長彭士量當即命令部隊構築工事,補充彈藥,並號召全師將士與陣地共存亡,決心同敵人血戰到底。

11月6日,日軍以兩個完整師團的精銳部隊,在優勢火力的支援下分三路合圍石門,彭土量將軍指揮暫五師將士頑強抵抗,堅守縣城,但因寡不放眾,傷亡慘重。

11月8日,日軍第三師團、第十二師團包圍了石門,並在日本空軍的配合下開始猛攻石門城。密集的日軍像潮水一樣湧向我防線,彭士量將軍知道部隊已陷入日軍重圍,仍臨危不懼、沉著應戰,將進攻的日軍一次又一次地擊退。

14日晨,日軍與暫五師在川店鋪、雙溪橋一線展開激戰,敵軍多次猛撲均未得逞,這時日寇瘋狂到極點,竟違反國際禁令,施放毒氣,致使暫五師在紅土坡的一個加強營近千人全部壯烈犧牲。縣城北面防線被敵人突破,部分日軍趁勢進入城內河街,彭士量率兵巷戰,將竄入之敵全部殲滅。入夜,日寇圍攻更激,城廂被炸火光衝天,陣地幾乎全毀、敵人又以雲梯攻城,局勢危急,彭士量親自到西城巡查,諭官兵死守,並電呈上峰:「決與石門共存亡」。

15日曉,敵人幾度攻城均被暫五師擊退,此時彭士量他們已連續苦戰了八晝夜,部隊傷亡過半,下午三時許,幾處城垣忽被突破,暫五師餘下的官兵繼續在城內與敵展開殘酷的肉搏戰,彭士量身先士卒,街、巷、民房皆成廝殺戰場。

當完成掩護七十三軍撤退任務後,暫五師於15日黃昏奉命撤出石門,但此時日軍已在澧水對岸布陣封鎖。暫五師在渡河時立即遭到圍擊,彭士量師長親自指揮殘部,奮力衝突,不幸在南岩門口被敵飛機機槍射中,壯烈殉職。據倖存的警衛人員報告,彭士量中彈倒地後,慨然嘆道:「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身受重傷仍喊殺不絕,忠勇之氣感動在場的官兵,立誓要為彭士量報仇。暫五師從14日夜晚到15日黃昏激戰一天一夜,該師從師長到士兵幾乎全部陣亡,僅有極小部分強渡澧水突圍成功。

暫5師堅守石門八晝夜,以全師官兵幾近傷亡殆盡的代價,消耗了日軍大量兵力,拖延了日軍進攻常德的時間,使駐守臨澧、澧縣、桃源、常德的軍隊得以充分準備,使常德會戰贏得最終勝利。

"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 ! "多麼氣壯山河啊 !正是千千萬萬象彭士量這樣的熱血男兒,用他們的錚錚鐵骨,敲響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喪鐘。

(李白烈士塑像。)

李白(1910一1949)。1958年,為了紀念在上海長期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的共產黨員李白,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他為原型,拍攝了電影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中的李俠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臨危不懼,堅貞不屈,為革命英勇獻身的事迹,真實地再現了共產黨員李白烈士的一生。

李白1910年5月出生於瀏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秋參加紅軍,1931年6月,被部隊選送去瑞金紅軍通信學校學習,開始從事黨的通訊工作,是紅軍早期的報務員之一。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13軍任無線電隊政委,後調任軍團無線電隊政委,長征後調任紅四軍無線電台台長。

抗戰爆發後,黨中央派他先後到南京、上海等地建立秘密電台。李白化名李霞,在日本侵略軍、汪偽軍警特務和流氓控制嚴密的南京、上海,他冒著極大危險,克服種種困難,擔負起京、滬黨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台聯絡工作,架起南京、上海和延安的「空中橋樑」。

1939年春,黨組織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扮作假夫妻掩護電台,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產生愛情,第二年秋經黨組織批准結為夫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佔了「租界」,秘密電台的處境更加艱難。1942年9月,日軍憲兵隊逮捕了李白夫婦。他在酷刑前經受了考驗,嚴守了黨的秘密,一口咬定自己是「私人商業電台」。敵人找不到任何線索,黨組織也多方營救,次年5月,李白獲保釋。

1944年秋,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他化名李靜安離開上海,往返於浙江的淳安、場口和江西的鉛山之間,利用國民黨的電台,為黨秘密傳送了日、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

抗戰勝利後,李白夫婦回到上海,從事與黨中央的秘密通訊工作,他憑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精湛的業務能力,機智地與敵周旋,將黨的地下組織搜集的國民黨軍的各種情報,通過電波傳送到解放區。

18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電台通報過程中,被叛徒和國民黨特務機關偵測出電台位置,在非常危急的情況下,他令妻兒轉移,自己拍發出最後的情報,將底稿咽下,然後在敵人的槍口下,發出了永不消逝的電波 : "同志們,天快亮了,我被捕了,很想念你們"。在被捕後的4個多月里,他遭受了嚴刑烤打,殘酷逼供,但始終堅貞不屈,敵人始終無法從他口中得到任何一點想要的信息。

最後蔣介石對李白案下達「堅不吐實,處以極刑」的命令。1949年5月7日,離上海解放僅20天,李白遭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他用滾燙的熱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朝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聲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桃花源桃花節絢爛開幕
亞急性胎盤早剝全球罕見

TAG: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