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你需要了解這些知識點

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你需要了解這些知識點

你的信息安全嗎?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卻開始擔心個人隱私安全。而一些信息泄露引發的騷擾詐騙的後果,也讓用戶人人自危,害怕自己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會讓信息暴露在空氣中,成為不法分子行騙的「誘餌」。兩會期間,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討論,再次引發全民的關注。

隱私泄露悄無聲息,騰訊手機管家揭秘隱私泄露途徑

談到隱私信息泄露,先了解其泄露的渠道,才能有的放矢去整治和防範。近日,騰訊手機管家發布了《智能手機生活:支付病毒隱私泄露報告》,揭秘了生活中隱私信息泄露的最常見的方式。其一,用戶的生活習慣可能會無意中泄露個人信息,比如社交平台分享的照片暴露地理定位、在線測試填寫個人信息、忘記處理的快遞單以及手機丟失等,其後果可能導致騷擾詐騙。

其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寶貴的「個人信息」,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黑客技術攻擊資料庫、搭設虛假WiFi和風險WiFi、惡意傳播包含木馬病毒的二維碼、釣魚網址等手段去竊取用戶的隱私數據。與此同時,人為倒賣信息、網站漏洞、智能硬體漏洞也同樣會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

盤點隱私信息泄露帶來的危害,這些場景細思極恐

隨著隱私信息泄露帶來的電信網路詐騙事件的曝光,大家對隱私信息泄露的最直接的印象是騷擾詐騙。此前曾有網友反映,自己剛剛買完房,就開始接到各家裝修公司的電話,3天內接到了上百通裝修公司的電話,不勝其煩。

實際上,除了飽受騷擾電話的困擾外,隱私泄露更嚴重的後果是電信網路詐騙。此前曾發生過一起「假冒公檢法」詐騙案件,受害人王某接到某公安機關打來的電話,稱王某涉嫌幫助別人洗黑錢。由於對方清楚地說出了他的身份信息,並且「通緝令」上有王某真實的照片和身份證號,王某深信不疑,立馬轉賬以洗清嫌疑。但其實「通緝令」和所謂的「民警」都是假的,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並針對特定的用戶準備相應的詐騙「話術」。

隱私信息泄露治理是關鍵,亟需各方聯動治理

隱私信息泄露保護是長期以來探討的話題,但近幾年來隱私信息泄露事件屢屢見諸報端,由隱私信息泄露引發的電信網路詐騙,也成為損害公民利益的「社會毒瘤」。那麼,如何治理才行之有效呢?

首先,國家各部門多措並行,防範隱私信息泄露。2017年《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將網路個人信息納入法律準繩,嚴厲打擊非法竊取、販賣用戶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今年兩會期間,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提出,今年將對未實名制快遞的邊遠地區實現全覆蓋,並對信息採集、傳送、處理、保護、消除進行閉環管理。

其次,企業在保護用戶個人信息方面,不斷升級大數據保護技術,也採取了相應的防範措施。其中,一些金融企業進行涉及用戶隱私的數據收集時,首先都會徵得用戶授權;運用前沿的大數據風控技術和生物識別技術,通過科技手段保障用戶信息和財產安全。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紛紛實現了註銷機制,用戶對長時間不用的網站或者APP進行註銷,防止碎片化的信息資料泄露。

最後,對用戶來說需要提高自身保護信息安全的防範意識,對身份證複印件、快遞面單等包含個人信息的物品進行妥善處置,使用騰訊手機管家等安全軟體進行隱私防護,避免風險WiFi、釣魚網址和木馬病毒等竊取隱私類的風險,全方位防護信息安全。來源:中國網

匯哲科技微信平台

微信號:hzspisec

關注匯哲科技微信公眾號掌握網路安全動態,普及信息安全意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PISEC 的精彩文章:

TAG:SPIS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