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身成長——必須打贏「我」與「我」的戰爭

終身成長——必須打贏「我」與「我」的戰爭

「很多人,儘管還年輕,卻封閉了自己的大腦,放棄了終身成長的機會,其實就已經老去了。」

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概念。但為什麼,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反而更加的迷惑,「那麼勤奮,為何感覺不到自己的成長?」

如果,我們學習的時間投入足夠、學習的對象沒有偏差,那麼恐怕就需要從問題的根源處來尋求答案了。是不是我們頭腦內部出了什麼問題呢?

阻礙主要有兩個,意識障礙與思維盲區。

GIF

意識障礙

也許你早就發覺,在腦子裡住著兩個「我」。幾乎每天,你都被他們搞的煩不勝

煩,忍著兩個「自己」在腦海里不斷的斗來鬥爭去,身體就要被掏空。

第一個我:「就再吃一塊肉」,

第二個我:「都肥死了,還吃?」

第一個我:「要睡了」

第二個我:「長的那麼丑還那麼懶,以後誰跟你誰倒霉」

第一個我:「那個混蛋又惹我,必須罵回去」

第二個我:「理智點,還是小孩子么」

…… 無奈……

人腦經過千百年的進化,擁有了很多發達的能力(如邏輯思考),但也有一些功能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比如「意識防衛機制」(情緒)。我們喜歡被愛的感覺、討厭別人的反駁,需要生存、害怕死亡,想把喜歡的佔為己有、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這些情緒,都來自於大腦一個很原始的部分,叫做「杏仁核」。當我們接觸陌生事物、面對別人的批評時,這部分區域會讓我們產生防衛心理。但同時,這些情緒又會封閉我們的意識,拒絕接受全新的、來自他人可能更為優秀的視角。這,就是我們腦子裡第一個「我」。

更高級的意識,來自於大腦的前額皮層部分。當前額皮層工作時,我們會清晰的感知自己在決策,在應用各種邏輯手段對問題、交流進行著理智分析。而這,就是我們腦子裡的第二個「我」。

當我們因為一件事猶豫不決甚至感到憤怒的時候,就是這兩個「我」(杏仁核與前額皮層)在鬥爭。第一個我是粗魯的、小氣的、自衛的,他禁不起誘惑、耐不住性子,對任何的批評苛責都視為一種挑戰,希望馬上如鬥雞一樣的反擊回去。第二個我則是謙恭的、大度的、理性的,能夠運用掌握到的各種思維方法去分析問題、制定決策,並總是告誡自己「不要急,再聽聽」。可問題就在於,當我們遇到難題的時候,最先得到反饋的卻總是第一個「我」。

有一次,在網上有人對我進行批評。我當時就感覺,在後腦勺下部連著肩膀的位置,一股勁頭不小的氣流向上湧來。我用左手對抗著這股力道,並用右手飛快的敲打著手機屏幕,恨不得怒火能透過屏幕將對方燒成二級傷殘。但在點擊發送後不久,隨著那股惱人的浪潮退卻,我開始後悔了,「何必呢」,為剛才的不冷靜感到羞愧。在這場「我」與「我」的鬥爭中,第二個「我」戰敗。

每天,頭腦中都會經歷多次類似的戰爭,戰鬥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我有怎樣的決策,是積極開放,還是消極封閉。同時,我對人與人交流之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為他們的腦子和我們一樣,同樣住著兩個「我」。

「所以,如果想要正確、高效的行事,保持終身成長的勢頭,你就絕不能允許,想要自己正確的情緒(第一我),壓倒你最終希望找到真相的需求(第二我)。」

GIF

思維盲區

人與人的交流在遇到瓶頸時,我們常會有「對牛彈琴」的感覺。可一旦我們了解這是第一個「我」在作祟、並有意識的將大腦控制權交給第二個「我」時,會理智的發現,自己可能被固有思維蒙蔽了雙眼,從而無法準確的看待事物。我們需要承認,自己的思維是有盲區的。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的大腦往往被第一個「我」所控制,在很多問題上,與其說他們是拒絕了一個全新的思維角度,不如說他們根本就不願意看到問題的本質與發展趨勢。

媽媽一次同學聚會後回來非常氣憤,嘮叨著「真為她不值」。細問才知道,她的一個老同學,被自己的女兒給「攆出來」了。本來老兩口在鞍山日子過的好好的,嫁到重慶的女兒打電話「邀請」他們去那邊。美其名曰「一家團聚」,其實就是讓老人給帶孩子。這倒也沒什麼,也算是天倫之樂。但過分的是(朋友都認為),女兒要求老兩口把鞍山的房子賣了,去重慶那邊買套大點的。

有不少老太太的朋友苦口婆心的勸,無奈人家鐵了心,一口一句「照顧親情」、「為了女兒」的,也就沒人再願意多說一句了。於是這邊賣房那邊買,而產權自然落在了女兒名下。一晃幾年過去了,老太太這次回來大吐苦水,說孫子上小學後就不怎麼用他們帶了,女兒另給他們租了個小屋子,安慰「這樣二老多自在」——到頭來鬧個背井離鄉、居無定所。

媽媽這個老同學,就是封閉了自己的頭腦,將控制權完全交給了第一個「我」,不去理性的吸收更多的思維角度,用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一葉障目、獨斷專行,到了今天再抱怨,又能怪誰呢?

「亞里士多德把悲劇定義為,人的致命缺陷所導致的可怕結果」。

GIF

十二條忠告

想要保持「終身成長」,並不難。只要能不斷打贏「我與我的戰鬥」,拿開「眼前的那片葉子」即可。

對此,有一些簡單的忠告送給各位。

1、承認自己的不足,以開放的心態接受他人的意見、建議甚至是批評;

2、訓練自己以反直覺(第二個我控制)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3、假如很多人都認為你做的決定有問題,只有你不這麼看,就要重新檢視這個決定;

4、多提問,少陳述;

5、第一個「我」(情緒),會認為分歧就是衝突,因此避免直面問題,這是不對的;

6、不要擔心自己的面子問題,把關注點放在目標的實現上;

7、交流時,留給對方至少幾分鐘來完整陳述問題;

8、產生意見分歧時,提醒自己,最終目的不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要搞清楚誰是對的;

9、以平靜的心態交流,鼓勵對方也如此做;

10、分歧中產生的憤怒沒有價值,也許這個分歧正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11、要認真選擇與誰花時間進行交流,不應該考慮所有人的觀點;

12、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信任並依靠專家的幫助。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找到事情的真相,發現問題的本質,而非向別人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幣為什麼這麼受買家歡迎?
春天到了,舊毛衣這樣剪一剪,哪裡得著買新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