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毒但能強心,毛地黃竟是如此分裂的一種花兒

有毒但能強心,毛地黃竟是如此分裂的一種花兒

GIF

2015年的城市物種日曆曾經介紹過一種美麗的鄉土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它是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一種十分常見的野花,每到春暖花開時總能在田間地頭、路旁牆角甚至屋頂上見著它的美麗身影。另外,它還是家喻戶曉的藥用植物,你可能聽說過的「六味地黃丸」就是以地黃的根為主要原料。

今天的日曆主角——毛地黃(Digitalis purpurea),看名字就知道跟地黃有著密切關係。它曾經與地黃同為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植物,但後來經過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二者分道揚鑣,地黃去了列當科(Orobanchaceae),而毛地黃去了車前科(Plantaginaceae)。

左為毛地黃,右為地黃。左圖:Jcart1534 /wikimedia.org;右圖:growin /davesgarden.com

如鈴兒如手套

毛地黃,也叫洋地黃,它所在的毛地黃屬(Digitalis)有約25個物種,以歐洲、西亞和北非為分布中心。拉丁屬名digitalis是手指(finger)的意思,因為該屬植物的花朵形似手指,可以像指套一樣戴在手指上。在英文中常用foxgloves(狐狸手套)指代該屬植物,但為什麼偏偏是狐狸的手套,這個暫無很好的解釋。不過,想像一下把花朵頂在十指上,應該還蠻有趣的。

看上去有趣,但也不要為了「狐狸手套」而去刻意採摘哦。圖片:wikimedia.org

同屬植物中,具有觀賞價值的還有銹點毛地黃(D. ferruginea)、大花毛地黃(D. grandiflora)、黃花毛地黃(D. lutea)和小花毛地黃(D. parviflora),不過它們都沒有毛地黃這麼常見。

左上:銹點毛地黃;右上:大花毛地黃;左下:黃花毛地黃;右下:小花毛地黃。圖片:wikimedia.org

毛地黃如今在世界園林中已經是一種應用比較普遍的草花(即園藝植物),花期為初夏(4~6月為主),常出現在公園、街頭花壇或組合盆栽中。

毛地黃長得頗為高大,平均身高1米左右,直立無分支的總狀花序上常排列有數十朵鍾狀的花,自下而上逐步開放,單個花序可持續開放1個月左右。由於株型高大,花朵繁密,色彩艷麗,毛地黃在花園中成叢種植往往可以形成視覺焦點,尤其適合在組合花境中作為豎線條狀的背景花材使用。

微風拂過,如同搖曳的鈴鐺。圖片:wikimedia.org

毛地黃的花為典型的唇形花冠,略下垂,野生種常為紫紅色,園藝品種花色多樣,有粉紅、玫紅、橙黃和純白等各色。花冠內表面常布滿深色的斑紋,用以引導傳粉昆蟲如蜜蜂等爬向花管深處,吸食花冠筒內部分泌的花蜜,從而幫助自己傳粉。

不同花色的洋地黃。圖片:Mateus S. Figueiredo / wikimedia.org

遺憾的是,毛地黃是一種二年生或短命多年生植物,它喜歡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境,但不耐過於濕熱的氣候條件,我國夏季的高溫高濕對它來說簡直是噩夢,因此很難作為多年生的宿根植物生長

宿根植物在冬季時,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根系仍存活,在第二年春季可重新生長,是園林布置中的理想植物,圖中的芍藥(Paeonia lactiflora)即為一種宿根植物。圖片:Ulf Eliasson / wikimedia.org

生產實踐上常把毛地黃作為兩年生的秋播草花栽培(也可作為一年生的春播花卉,但播種需於早春在溫室內提前進行):第一年秋季種子發芽後,經過幾個月的生長可以形成蓮座狀的葉叢,然後在第二年的春季迅速抽出花葶[tíng],於初夏時節進入盛花期,開完花後的植株就會在孕育完種子、炎熱夏季到來後枯死,從而結束一段完整的生活史。

調皮的基因

有時候,毛地黃的花結構會發生異常變化。已經有許多種植者發現:毛地黃花序最頂端的一朵花有時會由原本兩側對稱的唇形花變成輻射對稱的杯狀花,這朵杯狀花往往比較大,還比同一支花序上的其它花開得更早。

這種結構突變過的花被稱為「反常整齊花」(peloria)。研究認為,這可能是由轉座子遷移引起的基因突變造成的,而環境變化(如光照和溫度等)很可能是啟動這一變化的外部因素。這一突變現象在植物界非常特別,但不算罕見,也不是毛地黃的「獨創」,前幾天介紹過的金魚草也有這種現象發生。

一個突變實例。圖片:Jonathan Kington / wikimedia.org

轉座子是DNA上一段可以移動的基因序列,真核生物(植物、昆蟲、人類等)中均有發現。轉座子也被稱為「跳躍基因」,它的遷移往往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比如孟德爾豌豆實驗中,豌豆種皮的圓(R)和皺(r)是由澱粉分支酶的活性控制的,其中r基因中就有一段插入的轉座子。

有毒的強心劑

毛地黃不僅是一種漂亮有趣的觀賞花卉,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和有毒植物。毛地黃全株含有強心苷類化合物(cardiac glycosides),主要是兩種化學性質相似的強心苷:洋地黃毒苷(digitoxin)和地高辛(digoxin)。這種成份對於人類和哺乳動物是致命的毒素,如果不慎誤食了毛地黃的葉子或花,在幾分鐘內就會引起劇烈的噁心和嘔吐。

毛地黃植株各部。圖片:wikimedia.org

但同時,強心苷類化合物對於心臟具有顯著的藥理作用,在正確的劑量下,強心苷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縮力,使心臟跳動更強烈,因此在臨床上可以作為強心劑,用於治療心臟衰竭或控制心律失常。但是這類強心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微小的藥物劑量差異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反應,因此臨床使用需要非常謹慎。

毒性與藥性並存。圖片:md-health.com

和許多著名的有毒觀賞植物(如夾竹桃、鬱金香、一品紅等)一樣,毛地黃劇毒的體質並不影響它成為園藝界的寵兒。它的毒素只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動物啃食,並不會主動散發出惡意的「化學武器」。因此只要大家靜靜地文明賞花,將毛地黃的美麗印在腦海中,並防止誤食,它的這份美還是非常安全的。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8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辰山幫看君。

日曆娘の推薦

春遊時節,如何才能制霸朋友圈?

我們的植物攝影師、多面手作者大大余天一

下周將做客物種日曆線上沙龍

教你賞花,有網就能聽!

快戳今天的第二篇文章詳細了解

另外

北京的小夥伴們也別錯過本周末的手帳市集哦

詳情看第三篇文章

日曆娘今日頭像

車前科 野甘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多肉界的最佳美味,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也愛它
做恐龍難,做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更難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