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轉煩惱為菩提

轉煩惱為菩提

我們經常講一個人為什麼要做慈善?有時候又告訴別人為什麼要有道德?那麼有些人不肯出來做善事,不講社會公德,那麼就會有輿論的壓力。社會的輿論是對你什麼呢?就是覺呀,一個人能夠感覺到社會對他有壓力,他就會有覺。所以有時候在社會上,不能不給自己一些壓力,因為你有覺了,你才會開悟。

所以我們每個人要懂得慈善是本能。當我們的生命覺醒之後,也就是找到我們的本性,再做慈善,那麼你的道德就會在本能的基礎上,變得越來越高尚。也就是說你不是因為社會輿論對你的逼迫,造成你今天要做很多偽善的事情,也不是說為了一個面子,你自己的地位、形象。如果你有這種想法,說明你還在輪迴當中沒有出離。

道德,實際上佛法認為智慧就是道德的基礎。因為有智慧的人才會做一些有道德的事情。我們今天能夠幫助別人,因為我們有智慧。因為我們能夠幫助別人,因為我們能夠捨去自已的時間、財務和自己很多私人的感情,我們沒在執著在某一點上,這就是智慧才是你產生道徳的基礎。

有時候我們看到人的輪迴非常的可憐,我們人都有同情心,我們都會有覺性,只是這個同情心和覺悟是你通過哪一點而來理解到的。有的人是痛苦了才覺悟;有的人是自己受了很大的苦了,才覺得要放下;而有的人很快地就明白我們在人間應該有道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佛法講的非常在道理上。因為有智慧的人一定會擁有道德,我們每一個如果有道德的人,他一定會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了智慧你知道什麼是對和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那你才會懂得什麼是道德?你就會遵守道德。

當你擁有道徳的時候,你才知道不能和眾生結惡緣。我們知道自己的生命短暫,我們在前途當中充滿著障礙,這個時候你才會在心中慢慢地挖掘出自己本性的慈悲,你才會跟眾生結善緣,你的生命才會擁有未來。你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生命的珍貴,你同樣會珍惜別人,你就會自覺地遵循道德水準,在心中擁有慈悲。

其實我們生命真正的覺醒就是同體大悲。知一切眾生跟我們都是一體的,所以慈悲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本能,可憐別人就是有智慧的一種表現,能夠慈悲別人就是解脫自在生命的一種表現,這樣的話你可以在心中建立起你的內心的凈土。

所以我們經常說人為什麼要體悟「煩惱即菩提」,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我們不去理解,我們就永遠在煩惱當中因為我們斷煩惱,證菩提那麼煩惱本身就是菩提。煩惱如果是菩提的話,那你就不會有煩惱了。

那麼有的人就說了,我有煩惱,那你就說我有菩提了?斷不了煩惱,是因為你沒有辦法把它轉成菩提,這是一個需要智慧的轉化。就象我們在人間一樣,你看看稻穀,你說這就是糧食,這就是我們吃的米,你拿起稻穀,如果你沒有把殼去掉,你能吃下去嗎?你只有等它長大把殼弄掉,那才是你真正的糧食。

煩惱本身就是菩提,因為當你有煩惱的時候,他一定有智慧在裡邊。很多人一直不理解這句話,覺得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覺悟就是覺悟。我們已經失悟了,我們怎麼辦?實際上菩薩就是告訴我們,當你到達了這個煩惱的境界的時候,因為你脫離不出這個境界,你就轉換不成菩提。

就像我剛才講的稻穀,因為你看到的稻穀,你不認為它是糧食,你認為很煩呀,糧食嘛拿到嘴巴里就能吃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外殼呀?原來還要把外殼弄掉,才能成為糧食,那多煩呀。明明稻穀嘛就是稻穀,糧食嘛就是糧食。實際上你只要把稻穀外殼磨掉,你就可以吃到每一顆亮晶晶的白米飯了。

所以如果你永遠沒有經歷煩惱,你就是看不到煩惱的實質。所以,你就永遠在輪迴當中脫不了苦難。為什麼我們在苦海里,就是轉變不成菩提呢?

想一想,一年有幾百萬人自殺,難道他們不知道自殺是不好的嗎?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常,還會變化,而他們自己沒有去尋找,在那些窮途末路,不能有新的路給你可以走的時候,你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所以你是因為沒有菩提在心中,你沒有看到這個人生的真諦,那就是無常啊。

有智慧的人馬上知道,再大的事,一年二年三年可能就結束了,就不成為一個很嚴重的事情。而一般的凡夫,他們的菩提非常的淺薄,他們的智慧轉不過來。所以佛就是要把煩惱轉成菩提,那麼真的到了佛的時候,連煩惱和菩提的概念都沒了,那麼他就是一個覺悟的人。

所以我們學佛人有時候要真正地理解佛,因為我們不理解佛的境界有多高有多深有多廣,所以我們就害怕追求不到這個佛的境界。那麼你害怕了,你不去追求了,所以你才達不到人間的圓滿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看到觀世音菩薩的佛光普照,看見我們佛陀的佛光普照山河大地、普照大千世界。

觀世音菩薩度所有的眾生,這就是菩薩的把煩惱轉成菩提。舉個簡單例子,菩薩看見我們眾生為名為利貪嗔痴慢疑,天天在慾海里出不來,菩薩看見我們也有苦惱、煩惱啊。但是菩薩看到了你們都是具有佛性的,你們都是可以轉換成未來佛的,所以菩薩就是在轉換意識,從這個煩惱轉換成菩提。所以為什麼菩薩告訴我們說西方有個極樂世界呢?因為告訴你了,你在這個煩惱世界當中你就不會再去追求那些名呀利呀,因為你知道以後到天上有一個極樂世界。所以煩惱即菩提,就是怎麼樣把它轉換。

有些人自己熱得不得了,也不知道自己少穿一點;有的人冷得不得了,也不知道多穿一點。熱的時候來了就生煩惱了,那你應該用菩提,少穿一點啰,不要讓自己太熱了。你自己冷的時候煩嗎?哎喲凍得咧,你不能多加一點衣服的?這就馬上轉到菩提了。所以在這個五濁惡世的世間,就是要經常換一個空間。

其實在佛法里經常講到,人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你直接用你的智慧德能,轉化煩惱成菩提;第二條路,你沒有這個智慧德能,你要學會迴避它,換一個心態將煩惱轉為菩提。

舉個簡單例子,你沒有辦法克制你身上的慾望,你就必須離開這個慾望。如果這個人很想買東西,很想買一個很貴的東西,你沒有辦法克制,請您不要再到這種商店去,路過它,或者經過它,要避開這些。

所以凈土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我們心裡的凈土就是心中的極樂。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世出塵 的精彩文章:

讓家人和長輩長期地思念,或者一直被人暗戀會欠下情債嗎?
原諒別人,就是給你自己的心靈撐起了一把傘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