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關於「國家隊」區塊鏈從業者的生存調查報告
陽光越來越強烈,
照亮了枝形吊燈的稜鏡。
45區摘自伯格曼《魔燈》
你以為區塊鏈是一面人性的黑鏡,一把慾望的利刃,一場眾聲喧嘩,一種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經症人格,但它其實是折射出不同光暈和色彩的稜鏡。
和其它所有江湖一樣,這裡有烏合之眾,也有徒步穿越荒漠的精神俠客。
當然,還有藏在人性這襲華麗長袍下密密麻麻的虱子。
今天,我們罕見地將鏡頭對準其中的一群神秘人物:他們身處所謂的「國家隊」,對區塊鏈技術本身著迷,幾乎與投機絕緣。
他們似乎在刻意迴避這個躁動不安的市場,但又承載著外界最多的好奇心。
這些為「國家隊」賣命的區塊鏈從業者身上,究竟能解讀出多少來自「國家」的訊息?
他們怎麼過一天?
「上海地鐵擠得人神情恍惚。」接受45區(ID:block-45)採訪時,為一家知名國企區塊鏈小組服務的陳言武神色疲憊。
「太累了,需要休息。不是社會文化意義上的休息,就是單純的字面意思,比如躺在床上。」問及下班以後的愛好,他如是說。
該公司正在做聯盟鏈研究,他主要負責fabric的定製化,去掉一些沒有用的特性加上符合公司需求的插件。
「雖然不是常態,也難免會遇到二十四小時都在改bug的事,沒錯,做夢都在改。」陳言武告訴45區(ID:block-45),除了早上在線安排工作任務,偶爾看一點遊戲攻略調劑一下,一整天都在敲代碼。
千里之外,馬雲一句「如果大家錯過了30年前廣東、浙江的投資機遇,今天一定不能錯過貴州」,廣為流傳。
現在在中電科大數據研究院工作的許穆(化名)曾就職於貴陽一家區塊鏈公司,他坦言「一天的時間不得不劈成四塊」,趕鴨子上架,擔當全能。
開發寫代碼佔去四分之一,時不時需要運維,還有區塊鏈框架設計,有時還會被約去應客戶需求科普區塊鏈解決方案。
這種生活,基本是「國家隊」區塊鏈從業者的常態。清晨蘇州高鐵里沒有那麼多人,小V留著小鬍子戴著耳機,一副方框眼鏡,一年四季維持不變的白色襯衣和黑色褲子標配。他是蘇州同濟金融科技研究院的區塊鏈工程師。
該研究院由蘇州高鐵新城政府和同濟大學共同創建。
電梯門打開,走過前台。一眼望去,整個辦公空間都充斥了噼里啪啦敲鍵盤的聲音,每個人的腦袋出現在兩台顯示屏後面,桌子上堆了撕開包裝紙還剩殘渣的薯片和一大摞書。
他打開手機里的釘釘簽個到,隨即就以一種陷入黑色轉椅的姿態投入代碼世界。
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公鏈正在緊張收尾中,在這之前,小V完善更新了基於go語言的國密演算法代碼庫和支持國密演算法的Hyperledger Fabric版本,和許穆類似的是,他也要擔當全能。
不過,這種「全能」也讓許多「國家隊」成員感到身心俱疲。陳言武對45區(ID:block-45)表示,儘管忙忙碌碌,但公司整個項目推動得比較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去年,面對越來越繁雜的工作項目,許穆終於考慮選擇一個職能分布更為專業的企業。
今年,他加入了中電科大數據研究院,該研究院是貴陽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承建單位。
轉型成為產品經理後,他只需要專心於方案設計以及客戶溝通。「部分東部信用城市的構建需要區塊鏈來解決一些問題。」他對這樣的生活顯然更滿意一些。
他們怎麼看區塊鏈?
比起草根創業公司談到區塊鏈的信心爆棚,45區(ID:block-45)注意到,「國家隊」一線工作者的態度要低調和理智得多,甚至有些聲音還傳遞出猶疑的訊號。
看到媒體大肆報道,陳言武始終覺得輿論有些言過於實。
「區塊鏈技術還正在萌芽生長,如果過於渲染可能會捧殺這項技術,IT史上有很多曾經被認為大勢所趨但最後曇花一現的技術。」他說。
許穆則對45區(ID:block-45)表示:「區塊鏈與其它技術相比,有其特殊性。很多時候技術的發展是由於社會有亟需改變的問題,但是區塊鏈技術是先引起廣泛關注之後,大家開始思考如何使用這樣的技術放入場景並且來改進現狀。」
他更傾向於認為,區塊鏈技術會和大數據一樣歸為一種工具。「以後的區塊鏈可能會成為一個大機構技術部門裡面的分支,回歸到應用場景,解決某一行業的某一痛點。」
「區塊鏈技術整合了幾項互聯網技術,但仍舊是隸屬於信息技術範疇,並且依舊運行在軟體+硬體這個信息時代的邏輯之下,說成是『劃時代的技術創新』是否過於牽強?」來自「國家隊」一線券商的一位技術人士看到周圍同事的蠢蠢欲動,流露出一絲不屑。
他為45區(ID:block-45)舉了這樣的例子:「想想那些曾經讓大眾的感受到技術創新的辭彙:AI、VR/AR、雲計算、物聯網,這些都是基於信息技術的內部創新應用,發展至今難以談及顛覆互聯網,他們都是互聯網家族內的創新而已。」
「區塊鏈有兩個屬性,一是技術屬性,一是經濟屬性。但我發現許多人都用經濟屬性去解釋技術屬性,用技術屬性去解釋其經濟屬性,我覺得這不是合理的。」儘管身處這樣的信息洪流中,他仍然用謹慎的態度來看待這項新技術。
「央行做國家數字貨幣,其實也不是只參考區塊鏈一種技術,而是綜合採用了許多方案,比如說微信和工商銀行的技術,大家一直在討論哪種方案更好,區塊鏈更像是『選民』之一。國家隊更多地是站在解決某個真實問題的角度去實驗和開拓,而不是概念先行。」杭州一家身具央企背景的區塊鏈機構不願具名人士對45區(ID:block-45)坦言。
「屁股決定了立場」,在45區(ID:block-45)採訪的數位來自「國家隊」的一線從業者中,絕大多數都對區塊鏈表現出「不應該過分妖魔化」的態度,的確也值得引發思考。
究竟是「國家隊」的體制背景,讓他們更趨於保守?還是在這股「人人皆是新人」的區塊鏈浪潮中,他們的學習速度已經跟不上市場變化?
這或許還有待時間的驗證,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至少「國家隊」本身對於區塊鏈的界定依然只傾向於是「一項技術」。
他們能賺多少錢?
就在民間人才一位難求的同時,這些體制內的從業者似乎並沒有充分享受到這種薪酬的紅利。
據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前兩個月,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已經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2017年11月之後,與區塊鏈相關的崗位平均招聘月薪達到2.58萬元。
熱門區塊鏈人才如工程師、技術總監等,年薪多在30萬以上。還有傳聞說,進入區塊鏈公司,薪資水平對比同類互聯網技術人員,工資要是後者的3~4倍。
國內某知名大學通訊學院研究區塊鏈技術工程的一位學者對45區(ID:block-45)分析,區塊鏈職位招聘中薪資是存在巨大泡沫的。
他將招聘技術從業者的公司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急需要區塊鏈技術的巨頭公司,但是即使是這些科技巨頭,目前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是有限的。第二種,是一些公司面對錯過大趨勢的一種恐慌,因此投入財力和人力,為未來做點打算。第三種是蹭熱點的公司。很多公司只是為了硬湊上區塊鏈這三個字得到更多關注。後兩種公司虛抬了區塊鏈薪酬市場的價格。」他如是說。
據45區(ID:block-45)調查,許多「國家隊」的區塊鏈行業工程師薪資其實並沒有媒體宣傳的那麼誇張,維持在正常水平,根據不同工作經驗在10k以上,但並非達到互聯網的3-4倍。
就以45區(ID:block-45)接觸的一個區塊鏈底層平台及應用開發的公司為例,可能需要普通演算法工程師,其中需要掌握共識、數據同步、通訊協議等,密碼學工程師以及智能合約工程師。
儘管區塊鏈工程師的需求很大,但許多程序員表示其技術並不複雜,潛在的提供者很多。
小V告訴45區(ID:block-45):「區塊鏈技術的門檻並不高,區塊鏈不是一個單一的信息技術,而是依託一些現有技術來實現一些新的功能,比如P2P網路,哈希函數,智能合約等,並將這些技術應用到一種新的思維邏輯架構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技術開發並不需要掌握某種新的專業技術,其中密碼學的部分可能最難吃透,但關鍵還是取決於個人積累的經驗和主動學習能力」。
45區(ID:block-45)獲悉,區塊鏈開發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是C++和Go,而精通密碼學和分散式計算的資深人才對於區塊鏈開發也是有先天優勢的,但也並非硬性條件。
「以自我為例,小白一名,上班忙裡偷閒翻看區塊鏈資料。一周前還不知道什麼是『私有鏈』。現在理解了比特幣及以太坊去中心和挖礦原理,會用Solidity粗略編寫SmartContract,正在閱讀以太坊源碼。現在看到一個白皮書就明白它大致要怎麼來實現。」一位中國移動的程序員對45區(ID:block-45)表示。
至於是否考慮要跳槽到區塊鏈行業,他認為有待觀察。
區塊鏈行業真正的門檻主要還是認知問題。區塊鏈聯合發展組織顧問王彬生稱,區塊鏈本身的技術不太厚,發展也不是很深刻,很多程序員一看比特幣、以太坊的白皮書,就知道怎麼寫了。
行業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會寫代碼的人很多,但從技術層面上升到理念層面的確還需要時間。


※「區塊鏈+」樣本:忘記炒幣吧!點贊就能賺錢
※區塊鏈副作用:你可能要失業!未來社會階層是這樣的……
TAG:45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