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輔理善瞬感葡萄糖監測系統——突破盲點、一目了然

輔理善瞬感葡萄糖監測系統——突破盲點、一目了然

糖尿病三個字,人人都聽過,但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過,糖尿病到底離自己有多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糖尿病發病率快速增長,據2017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公布的第八版《全球糖尿病地圖》報告顯示,全球20~79歲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從2000年的1.51億上升到2017年的4.25億,增加近2倍。預計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可能達到6.29億。

近10年來,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也飛速提升,2007到2017十年間,糖尿病發病率從9.7%飆升至11.6%,2017年患病人數達到1.14億,預計到2045年將達到1.20億。

認識糖尿病

你們身邊肯定會有這樣一類人群,當別人胡吃海喝時,他們卻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嚼著「糠咽菜」,堅強地自注胰島素。拒絕吃米,或只能吃煮得很硬的米飯。吃東西時那雙火眼睛睛恨不得能量化每樣食物的澱粉含量。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常態,除此之外還要忍受長期服用降糖葯及注射胰島素帶來的副作用之苦,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糖尿病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致的,並以慢性高血糖伴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障礙為特徵的慢性疾病。

控制血糖——「糖友」的「終生事業」

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但持續高血糖與長期代謝紊亂等可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的損害及其功能障礙和衰竭。

血糖控制欠佳,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風險,例如高血壓合併症,腦卒中,冠心病,雙目失明,尿毒症,糖尿病足等,一方面影響患者的健康,同時這些併發症治療的費用遠遠高於單純糖尿病的治療費用,耗費巨大的醫療資源。

血糖監測是治療的重要環節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將健康教育與心理改善、藥物改善、飲食改善、運動改善和血糖監測形象地稱為改善糖尿病的「五駕馬車」,而其中的血糖監測環節更是改善糖尿病情之路的領軍角色,監測血糖為各種改善血糖的手段指明方向,使各馬車不至於跑偏、脫僵。

臨床上,糖尿病患者都要經歷這樣的幾個過程:(癥狀)--發現--診斷--口服藥物(起始劑量)--(控制血糖不佳者)調整劑量--(口服降糖葯上限劑量仍無效)胰島素--(控制不佳)調節胰島素劑量--維持劑量

由此可見,從發現到治療需要不斷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以評估各種治療策略的效果,並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優治療效果。

血糖波動與糖尿病併發症關係密切

血糖波動是評價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標之一,血糖波動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不僅包括短期血糖波動,即日間血糖波動和日內血糖波動,還包括長期血糖波動,即糖化血紅蛋白(HbA1c)變異性。

《2017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指出,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續性高血糖更為嚴重,大幅度血糖波動主要通過激活氧化應激通路,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加劇慢性炎癥狀態等造成血管損傷,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薈萃分析結果也提示:血糖波動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顯著相關,並且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同時易引發糖尿病腎病。

降糖治療時患者低血糖風險高、危害大

美國糖尿病學會工作小組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定義為血糖低於 3.9mmol/L,此外,還將血糖在 3.2-3.9mmol/L之間定義為生化低血糖症。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治療時的一種十分常見的併發症。

Ⅰ型糖尿病患者平均每周發生2次低血糖症,其中嚴重低血糖的發生率約為30%,其中50%發生在不易發覺的夜間。

對於正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成年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連續血糖監測發現,約 50% 的患者出現過生化低血糖症,而未成年Ⅰ型糖尿病患者中這一比例更高達 80%。

糖尿病患者短期、輕度低血糖只會產生飢餓、心慌、出冷汗、乏力等不感,但嚴重(或長期)低血糖會對身體產生較大危害:

1.低血糖反覆發作會引起身體激素的負反饋調節,各種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發生低糖後反跳性高血糖,即蘇木傑反應,從而造成血糖波動顯著,從而加重上述例舉的各種併發症進程,使得前期的控糖努力付諸東流;

2.頻發低血糖,加大患者對繼續控糖治療的恐懼感,並對治療失去信心,降低治療手段的依從性;

3.長期低血糖使得大腦所需能量得不到滿足而使腦組織受損,輕者記憶力衰退,智力下降,重者昏迷甚至死亡;

4.低血糖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誘發嚴重心血管事件。

連續監測血糖——及時洞察低血糖風險

鑒於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所致如上種種高風險,我們糖友不管是在院內治療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很有必要監測個體動態血糖的波動,以反映血糖波動的真實水平,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預防風險。

指間血測血糖存在一定盲區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病,幾乎不可能根治,一旦與之相遇,便註定一場沒有盡頭的博斗,與血糖水平較勁。而傳統的院內血糖檢測方式(一天7次指間血監測)已不能滿足患者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同時增加醫務工作者的工作量,浪費醫療資源,最主要的原因,每天7個(或4個)測量點繪製出的血糖變化曲線圖並不能完整反映患者血糖的實際波動,漏掉的關鍵點也許就是我們臨床治療的盲區。

輔理善瞬感,突破盲區,一目了然

動態血糖儀顧名思義,即是可實時連續監測人體血糖的動態變化。在前面我們也論證過血糖波動水平對評估病情,預測併發症風險更具參考價值,因此,最幾年動態血糖儀相繼問世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較於市面上已有的動態血糖儀雅培輔理善瞬感優勢明顯,比如:

首先,不必用指間血校正,省去患者對不斷扎針的恐懼;其次,感測器和掃描儀可分離,只要想知道自己近期的血糖水平了,用檢測儀輕輕一掃,真相立見(屏幕出現葡萄糖數值、葡萄糖未來變化趨勢、葡萄糖日間波動或日內波動);同時,一個感測器可保存14天數據。

適應症

血糖控制不佳,需要根據血糖制定、評估和調整治療方案者;

需要排除隱匿性或無法解釋的低/高血糖者

懷疑有黎明現象或蘇木傑現象者

初發糖尿病患者

Ⅰ型糖尿病或脆性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大)

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併妊娠患者

患者教育

其他伴有血糖變化的內分泌疾病

臨床研究結果的評估

最後,借用《2017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中的一句話來收尾吧:血糖波動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關係越來越受到重視。血糖波動控制的重要性將比肩於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控制。希望廣大糖尿病患者及醫務工作者都能得益於這一划時代的創新型應用!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之重器 的精彩文章:

TAG:醫之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