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幻,那一抹宇宙里的溫暖和孤獨-我和科幻小說閱讀的那些事

科幻,那一抹宇宙里的溫暖和孤獨-我和科幻小說閱讀的那些事

寫這篇小文的起因是朋友的一條微信評論戲言:「除了科幻小說,偵探小說你看嗎」?

看來我最近又確實提到科幻多了一些。這就是近視效應。就和看電影一樣,我看好萊塢,法國,義大利電影應該遠超過印度電影,碰巧最近朋友圈提印度電影頻度高一點,我就有朋友以為我只愛看印度電影。

其實我書架上包括Kindle電子書最多的幾類書依次為:文學類; 經濟管理類 ;旅行類 ;然後才是科幻類和偵探諜戰類,還有其他林林總總,比如繪畫,歷史,傳記,食譜,漫畫,詩歌等等。我的閱讀口味也算專一又龐雜。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的科幻閱讀歷程:我到底算不算科幻迷呢?

其實我開始讀科幻比較晚。如果不算小時候讀過的凡爾納的經典四部曲。我是在2015年也就是五年前《三體》出版不久還遠沒有今天這麼出名的時候,由於一條微博段落誤打誤撞開讀的科幻的:

開始看劉慈欣的《三體》,真是太喜歡這個故事:"雲天明臨死前把DX3906恆星買下送給程心,程心仰望星空就可以看到。後來發現它還帶有2顆行星,其中1顆是類地行星,可供人類居住。這是實實在在地給了所愛的人一個世界。誰說理工男不懂浪漫,這簡直是一件浪漫到死的事。" (當時還以為《三體》是個愛情故事!)。所以知道真相後真科幻迷們肯定不會承認我這個「假科幻迷」!

然後,我猝不及防的就被《三體》三部曲迷住了!我那段時間正在讀MBA,著魔般的大概和同學聊的最多的就是《三體》了(後來這本書也被中歐商學院列為MBA學生前十推薦必讀書目)。

聊著並且成功發展了身邊幾個《三體》迷後覺得不過癮就去找作者劉慈欣的其他作品來讀,從他最知名的《遙遠地球之歌》和《球狀閃電》開始,一口氣讀完了包括他的已出版的其他中篇短篇。

現在回頭看,我當時就和追星的迷妹們無二般。我搜索和關注著媒體上所有的有關劉慈欣和《三體》的最新訪談報道和動向。我知道他的生平,他的所有作品;知道他最喜歡的科幻短篇是雷.布拉特德里的《濃霧號角》;我甚至還知道現實中不善言辭的劉慈欣還為一個叫小姬的粉絲寫了一篇童話《燒火工》……這兩篇我自然都拜讀了。

也是在那時,因為對《三體》的迷戀和關注,另一個對我影響很大並熱愛至今的科幻作家劉宇昆(現在我的同學戲稱他是我男神)進入了我的視野。無意在微博上知道了《三體》要譯成英文的消息。譯者是一個美籍華人Ken LIU(劉宇昆)。他也是一個得過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和星雲獎的科幻作家,他在美國的正職是專利律師,之前是矽谷軟體工程師,用現在的流行說法就是標準的斜杠青年。讀他的第一本中篇小說集《愛的演算法》就讓我愛不釋手,一讀再讀,並專門在公眾號上寫過一篇該書的讀書筆記,可見該書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然後一發不可收,立刻也迷上他的作品。遺憾的是能找到的他的中譯本作品集並不多,我差不多可以算是一本一本的等著出版:從中短篇集《殺敵演算法》到《思維的形狀》。後來因為對他的書和對他個人多樣性背景的好奇和著迷,當他和太太合著的長篇《The Grace of Kings》(國王的恩典)出版時我簡直等不及中譯本直接入了大部頭的原版……然後該書的第二部《The Wall of Storms》(風暴之牆)。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也就是在關注劉宇昆的時候我知道了另一位也獲得科幻奧斯卡獎雨果獎和星雲獎的美籍華人特德蔣,今年熱映的電影《降臨》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他是第一位獲獎的華裔,劉宇昆是第二位;劉宇昆也曾在一個訪談里提到特德蔣的作品對他影響巨大。我又順藤摸瓜的讀完了特德蔣的中譯作品。他的作品也不多,但部部佳作,最喜歡他的《巴比倫塔》。但是兩人相比我個人還是更偏愛劉宇坤的敘事風格。

隨著《三體》越來越火,大概是2013年,另一個對我影響更大更深刻的科幻大師因此走進了我的閱讀視野。在一個訪談里,劉慈欣提到對他寫作影響最大的是英國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他甚至謙虛的說他至今所有的作品包括《三體》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於是又順藤摸瓜我開始讀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從《太空漫遊2001》開始。我徹底被他的文字風格和書中奇幻宏大的宇宙世界和故事所吸引,幾乎可以說是如醉如痴般一本接一本的利用所有業餘時間讀完了可以買到的他的所有的中譯作品。而克拉克就象為我重新打開和構建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的作品給我的震撼是無以言表的。就象還是青春懵懂少女時初讀《紅樓夢》和《戰爭與和平》時的那種被什麼擊中了你卻無法抓住無法說出感受的震撼。

也許這世界上真的有一類極少數的天才,他們的存在就是預言和改變世界,甚至半個、幾個世紀以後,才有人會截獲和理解他們。

他說「我當然知道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從來就沒存在過,但正是因為這一點,它也永遠不會滅亡。它永遠是一個理念,是對完美的夢想,是不斷激勵人類的目標。」

這時,我才算真正走進科幻大師級作品的殿堂。我後來回想我的科幻閱讀歷程覺得很有趣也覺得很幸運,甚至充滿玄機和宿命:閱完黃山不看山。我後來常想:如果作為小白的我一開始就閱讀的是克拉克的作品,我沒有之前的一些關於硬科幻軟科幻的基本認識和一些天體物理,宇宙學基礎知識的逐步積累和對比,我是否會充分領略出克拉克作品所構建的獨特的宇宙世界和哲學觀呢?又或者,是否讀完他的傑作,可以不想再讀別的科幻小說,因為那種閱讀的快感再也難以超越呢?

讀完阿瑟克拉克之後,我真的很長一段時間,有至少一年吧,沒有再讀一本科幻小說。

後來,在2015年,在閱讀別的書期間,我陸續穿插著讀了另外兩位和阿瑟克拉克一起被譽為「20世紀世界科幻三位頂級大師「:艾薩克 阿希莫夫和羅伯特.A.海因萊因的一些經典作品,還有一些國內知名科幻作家的作品,比如陳楸帆的《荒潮》等。

至今,我個人最偏愛的作品風格還是阿瑟.克拉克和劉宇昆。如果說,《三體》這部優秀的作品把我帶入了浩瀚無垠的科幻世界,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等大師的作品則讓我充分而又透徹的領略了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絢爛和美麗。

我想,這五年,不知覺的,我可以算是從一個真的「偽科幻迷」變成了一個真科幻迷;我仍然不定時關注著媒體上有關「科幻界」的報道;2015年我非常興奮看到《三體》(劉宇昆譯)在美國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為亞洲首獲,更開心看到《三體》和科幻小說進入更多人的視野;2016年,也是劉宇昆翻譯的郝景芳的《北京摺疊》也獲得了雨果獎,更開心的看到中國科幻也慢慢進入世界視野;我今年的閱讀書單上,仍然有一本科幻《美國眾神》,並且是被我優先讀完的。

其實,是不是科幻迷這個問題對我已經不重要了,我更多的是回想這些閱讀所帶給我的成長和改變,並為自己能無意識的走進科幻世界感到很慶幸:與植物,建築,繪畫一樣,我與這個世界,又多了一種交流的語言。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什麼喜歡科幻

前兩天被人問到為什麼喜歡讀科幻。我很認真的又重新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我想,那些閱讀過的優秀的作品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又巨大的:我的會放在更寬廣和更多維度的宇宙學視角,甚至我的思維方式。從而間接影響我的世界觀。我想我擁有了許多科幻愛好者都會有的特質:

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甚至是物種的維度去看世界和構想。

你會更深刻明白,放在宇宙維度,地球就如一粒被漆黑包裹,懸浮在太空中的微粒。

明白了這些,你會知道自己和人類的渺小,短視和無足輕重。我們終將會和這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和流星一樣,化為這孤獨遼闊的宇宙星河中的灰燼和塵埃。

明白了自身渺小,從而就會對萬事萬物的敬畏和悲憫。會更加熱愛和珍惜生命和我們生活的星球。

另一方面,科幻作品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世界和人性的複雜和深刻。科幻故事所構想的某些特殊甚至極端的時空場景比如地球即將毀滅,太空旅行和類行星殖民等反而更可以放大凸顯人性的善與惡。當你更深刻洞察人性,反而更容易學會與自己和世界和解:即使不原諒人性的弱點,也不會因此再為難自己。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周末在整理書架時,突發奇想,我忽然發現這些科幻小說的名字剛好自己就可以講一個小故事了:(請自動忽略一個畢竟文學作品讀的更多的半個文藝女小故事裡的bug)

在《時間之墟》和《時間漩渦》里,和《機器人》一起,帶著《銀河系搭車客指南》,穿過漫長的《時間軸》,隨著《時間迴旋》,在宛如黑暗森林的《太空漫遊》,2001,2010,2060,3001……

聽著《遙遠的地球之歌》,和著《荒潮》和《沙丘》的起起落落,用光年的距離猜想著《神們自己》和《神的九十億個名字》,並想念著《地光》……

終於跨過奇點,穿越蟲洞和《風暴之牆》(The Wall of Storm),到達了遙遠的《銀河帝國》,《和拉瑪相會》,用《愛的演算法》和《殺敵演算法》,是否可以解開《三體》和《思維的形狀》之謎迷;在《城市與群星之間》,感受《國王的恩典》(The Grace of Kings),然後成為《永恆終結》。

謹以本文記錄我與科幻閱讀的五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山霏湖 的精彩文章:

TAG:雪山霏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