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明英戰爭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明英戰爭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的戰爭明英戰爭


明英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與英國的第一次交鋒。發生於17世紀中葉,因世界格局變動,英國人決定另闢蹊徑,打開局面,企圖藉助於長期壟斷對華貿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在遠東的商業霸權已經衰落,葡萄牙商船屢次遭到荷蘭艦隊的劫掠,損失慘重,為保證利益不遭受更大損失,也想聯合英國人的力量以牽制荷蘭人。


背景:


163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總督達成協議,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門從事貿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頒布訓令,任命威德爾上尉為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


威德爾船隊於1636年4月14日從倫敦啟航,11月7日到達果阿,與果阿總督交涉前往澳門貿易問題。1637年1月17日,船隊離開果阿,先後在伯特卡爾柯欽和亞齊建立商館。6月27日,船隊到達澳門以南的十字門外停泊。


英國商船的到來使葡萄牙人感到為難,因為這時澳門與果阿、里斯本的貿易航線已被荷蘭艦隊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難,澳門葡人只能維持長崎和馬尼拉的貿易航線,而且同長崎的貿易也將因日本頒布鎖國令而被迫停止,這樣就只剩下馬尼拉一處仍然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但貿易額每年仍達100萬兩。如果任由英國人開闢中國市場,打破其對中國外貿的壟斷,則葡人僅存的一點貿易利益也將喪失。

因此,澳門葡人拒不不執行果阿總督的指示,不允許英國人分享澳門的貿易特權。葡人在明朝官員面前極力詆毀英國人,說他們就是荷蘭人,企圖前來搗亂,應於驅逐。葡人又從澳門派出巡邏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國人進行貿易活動。



過程:


威德爾見到澳門貿易已無希望,便於7月底啟碇前往廣州。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停泊,虎門炮台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卻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喬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台。


並在攻佔炮台後,英軍扯下明朝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廣州官員隨即派葡人諾雷蒂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同時攜帶了西班牙銀幣22000里爾,以及2小箱日本銀幣,作為購貨之用。

但英船卻繼續深入廣州內河,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廣州當局的憤怒。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沖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逃走。但威德爾對之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感,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19日,在虎門地區縱火燒毀了三艘中國帆船,焚毀一個市鎮,並搶奪30頭豬。


21日,又攻佔並炸毀虎門亞娘鞋炮台,焚毀了大帆船一艘。當他在虎門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後,也覺得不好同明朝打交道,便將船隊駛向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


結果: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明朝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爭議:

和大部分人認為的不同,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交鋒不是鴉片戰爭,而是明英戰爭。關於這場戰爭的結局也存在不少爭議,有人認為明朝擊敗了入侵的英軍,並獲得了英國的賠款。也有人認為是英軍的勝利,不存在戰勝還要賠款的情況。個人認為,當時英軍是為了打破葡萄牙對中國的貿易壟斷,進入中國市場,和幾百年後的鴉片戰爭的目的有所不同。


戰爭遺址:虎門炮台舊址是塊英雄的土地,凝聚著虎門軍民的愛國情懷。那舉世矚目的銷煙池舊址、雄居珠江口的虎門炮台舊址以及一尊尊銹跡斑斑的古炮,至今仍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悲壯的歷史,吟唱著感人的民族精神。它們構成一道道壯觀的歷史風景線,成為一座永恆的歷史豐碑,一所立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殿堂。找尋歷史的遺迹,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舊址尚存的風光和見證歷史。


小問題:那麼,明英戰爭後英國人賠給明廷的2800兩白銀夠不夠本兒?一兩銀子還是在古代還是挺值錢的,具體的你可以去百科一下,一兩銀子到底等於現在多少錢,現在沒有一個很準的答案。不過賠錢多少是次要的,尊嚴和面子才是最重要的,總比滿清被人打,還賠錢好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深史界 的精彩文章:

三十年不上早朝十分任性的皇帝明神宗萬曆

TAG:深深史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