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英雄志×嬴政篇×人盡其才

春秋英雄志×嬴政篇×人盡其才

戰國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

這道理很多人都清楚,戰國各國國君也做的很到位,禮賢下士和舉賢任能,都非常不錯,各國的俊才,也是一時瑜亮,難比高下。

然而國有大小之別,俊傑之才各有歸屬。以孔明之智,也只得說是伐魏亦亡,不伐亦亡,與之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搏。諸葛亮、司馬懿你我相鬥,諸葛亮攜主攻之勢,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司馬懿穩坐軍中,巋然不動,耗的蜀軍糧盡,只好撤退。

若二人異位相處,勝負未可知。

衛國商鞅,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是放到衛國,也只能輾轉於諸侯之間,求存而已,無法讓衛國圖霸。衛國呂不韋,有神鬼莫測之機,可是放到衛國,也不過用於高賣低買,博取錢財罷了。

衛國有一個南文子,跟智伯同時代,在衛國受到君王信任。

晉國大將犀首(春秋犀首,非戰國的犀首,同名)攻打黃國,派使者去責問衛悼公,說我大軍路過,你卻不遣使慰軍,太看不起我了,一旦攻下黃國,下一個就是你。

衛悼公大驚,派人籌備禮品,讓使者帶黃金三百鎰去見犀首。不過是被人威逼著才去做的,實在有些丟人,有辱國格。

南文子說,犀首領兵在外,贏了有大功,但國內必有嫉妒者,抓住他的過失不放,犀首絕不敢再找衛國生事。若然敗了,敗走尚且不及,何敢再來衛國。所以不必理他。

衛悼公聽了南文子的話,放棄了這一打算。犀首贏了黃國,也確實沒有再來找衛國的麻煩。

之後晉國智伯掌權,也想攻打衛國,於是贈送衛悼公良馬四匹,白壁一雙。衛悼公大喜,投我以桃,是人家有意結交我,自然開心,大臣們也跟著賀喜。

南文子對衛悼公說,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四匹良馬,一雙白璧,這是小國給大國的禮,大國卻給了小國,怕是有圖謀吧。

衛悼公大驚,派人警告邊關將領,加強戒備。

智伯起兵攻打衛國,到了邊境見衛國早有準備,於是撤兵而回,說衛國有賢人,看破了我的計謀。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於是智伯心生一計,讓自己的嗣子出逃,要到衛國申請政治避難。

南文子對衛悼公說,嗣子智顏是智伯愛子,智伯十分寵愛,又沒聽說智顏犯了什麼大錯,怎麼會無緣無故出逃呢,必然有緣故。

於是衛悼公告誡邊關將領,智顏的隨行車輛超過五輛,就不要接納,以防他們想要詐開城門。

智伯聽後,於是讓智顏回來,輸得心服口服。

假途滅虢(guo)的時候,虞國國君不聽百里奚勸告,以至於國家被晉國所滅。百里奚輾轉到了秦國,成為名相,幫助秦國實現現代化。

以百里奚的才華,在虞國不過是大夫,名不顯功不揚,到了秦國卻能成就事業,可見一個人所處的舞台大小也十分重要。衛國南文子智謀出色,眼光奇准,若在晉國,必能成就一番功名,可在衛國,也就淪為歷史的邊緣人了。

戰國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也確實得到了不少賢才。虞卿三次面見趙王便成為了國相,藺相如兩次出使便成為上卿,趙國亡將樂毅成為了燕昭王的大將軍,論傳奇性,其實不輸於秦國,然而最後秦國笑道最後,並非是人才更加賢能,也是秦國的國力遠超其他諸國。

秦國,自從公元前350年開始已經成為擊敗魏國的大國,公元前320年開始成為了東方五國聯合抗衡的目標,五國多次縱橫卻損兵折將,公元前294年白起領兵,自此戰無不勝,直到公元前258年白起身死,一直獨領風騷。

至如今,秦國強盛了一百二十年,在屢次的爭鬥中,擊敗了魏國,擊敗了楚國,擊敗了齊國,擊敗了趙國,就此成為戰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秦國最弱的時候,一是孟嘗君帥五國攻打秦國,逼得秦昭襄王割讓三城,算是開了先河,一是信陵君帥五國攻打秦國,擊敗蒙驁,秦軍不敢出函谷關。

不過孟嘗君、信陵君先後過世,新的戰國第一人還沒有花落誰家,也正是無人可以制衡秦國之時。

以尉繚之才未必不可以在魏國受重用,但是也未必能抗衡的了秦國,而尉繚去了秦國,秦國則是如虎添翼,秦國戰無不勝,連帶著尉繚也功成名就,其實是互惠共利的結果。

魏國人犀首先在秦國擔任大良造,打的魏國損兵折將,可是被魏國挖過去後,組成聯軍攻打秦國卻失敗,也是這個道理。

嬴政特別欣賞尉繚這個人才,而尉繚則對嬴政心生恐懼,這源於尉繚的操守。

尉繚雖然講究從嚴治軍,可也提出了,不攻無罪之城,不伐無罪之國,不殺無罪之民。

打仗是難免的,可是為什麼而打很重要。尉繚的理念就是,仁者興師,為的是替天行道,剷除暴虐,而不是為了占人之城,奪人百姓,那是不義。

尉繚久在嬴政身側,發現這個人很虛偽,用得著你的時候,非常謙恭,而一旦用不著,那你的生死榮辱則取決於他的心情了。尉繚覺察到了危險,於是出逃。

尉繚被抓回來,以為必死無疑了,然而嬴政問他為何棄自己而去,隨後又讓尉繚官復原職。

此舉也確實符合嬴政的性格——用得著你,所以待你很優渥。

三國里,孫策勸降了太史慈,太史慈願意為孫策招降劉繇的敗兵,以三日後的日中為期,騎馬離開孫策大營。三天將至,孫策部將紛紛表示,太史慈騙你的,而孫策則笑著說,還沒到日中呢,稍安勿躁,太史慈定不欺我。

最後太史慈過到,孫策大笑,為人稱道。

朋友問,若是日中過後太史慈不到,會如何?

我說,要是遲到點,孫策雖不爽也不會生氣,要是始終不來,孫策丟了面子,則表示,下次再見太史慈,定然殺了你。

我頓了頓又說,但是孫策抓到太史慈之後,定然愛惜他的才華,不忍殺他,再次勸降,說不定太史慈再次騙他而後出逃。

朋友:有這種例子嗎?

我:諸葛亮七擒孟獲啊,孟獲說你若再能抓住我,我就歸降。

後來我想,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曹操。

陳宮和呂布襲擊兗(yan)州,曹操表示魏種一定不會背叛我,很有把握的樣子,結果魏種卻背叛了他。曹操大怒,表示一定要殺了魏種泄恨。

可是抓到魏種後,曹操說,這人還是有本事的,放了不說,依舊讓他做官。

其實嬴政能夠掙到這麼大的名聲,未必是自己多麼賢明,很多人在他的位置也能做的很好。古來創業艱難者,如劉邦、朱元璋,白手起家,換作嬴政未必能做到,漢武帝也是,只是他們正處在國家強盛的時候,自己又能夠有知人之明,這才建立不世之功。

嬴政這麼善待,尉繚也不好意思了,最後留了下來,下場和結局都不清楚,只是有《尉繚子》一書傳世。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尉繚子》殘簡,可見傳承之久。

嬴政召見頓弱。

頓弱表示,我不喜歡拜見誰,見了你不參拜還好,要是慘敗我就不來了。

嬴政哈哈一笑,因為這麼說代表此人有一定水準,自己每天受人參拜也煩了,若是能夠得到一個賢才,別說不參拜了,就算是稱兄道弟有何不可。

頓弱見到秦王,表示天下有三種人,一種有其實而無其名,一種有其名而無其實,一種無其名也無其實。

秦王表示願請賜教。

頓弱:商人沒有耕作之名,卻有倉廩之實;農夫有耕種之名,解凍而耕,正午而鋤,卻沒有積蓄。無其實也無其名者,乃是君王你。你有萬乘之國,無孝之名,有千里之養,無孝之實。

嬴政大怒。

之前提過,鄭莊公因為弟弟造反,而與母親劃清界限,隨後又後悔了。

因為世界上有一種邏輯叫逆向思維。

丈夫跟妻子吵架,妻子說,結婚後才發現自己不是個好妻子。

丈夫說,你才意識到啊。

妻子又說,因為一個好妻子能夠培養一個好丈夫。

鄭莊公跟弟弟決裂,大家猶能理解,畢竟弟弟做得太過,不少人爭著表示要替鄭莊公清理門戶。

按照孝悌的常理,哥哥愛護弟弟,弟弟也應當尊重哥哥,而今鄭莊公善待弟弟,弟弟卻以下犯上,故而人們不同情弟弟,而同情哥哥。

可是鄭莊公母親就不同了,雖然老媽人贓並獲,大家無話可說。可是母親愛護兒子,兒子孝順母親,這是常理。世上流傳的故事,多是兒子不肖,母親無人贍養,清官或是壯士(李逵)修理完兒子,讓他贍養母親,而後皆大歡喜的場景,也是符合這種邏輯。

輪到鄭莊公這情況,大家總有些心裡過不去的意思,畢竟是你媽。將心比心,理解雖說萬歲,可是人虛懷若谷,談起來也是,你的母親尚且不能容下,可見你沒有容人之量,著實不是美名。

於是鄭莊公知錯能改,母子和好如初。原來什麼樣,母親討厭他喜歡小兒子,鄭莊公雖然生氣表面山也得恭恭敬敬,咬文嚼字其實蠻有意思的。

嬴政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生氣過後,緩和下來。真正的殺人的,不會在表面流露出殺你的意思,甚至會和你相處很融洽,只是在你做某件事時,已經從心裡覺得你是個死人了。

據說,斯大林可以在處決你之前和你開葷段子。

《羅曼蒂克消亡史》里,葛優跟章子怡說,總還把你當大嫂,處處留著面子,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啊!

葛優的做事風格是怎樣的,客客氣氣的坐在一起,跟你商量事,告訴你上海不能亂,我不管你後面是誰,把綁架的罷工工人送回來。

對方也很無奈的說,我真的不知道。

葛優:昨天送你夫人的手鐲子你還喜歡吧。

對方:我內人很喜歡,謝謝先生的美意了。

葛優:我們備上禮物,就是想和你打打交道,交個朋友。

對方:我很敬仰先生你,有什麼差遣您一句話,可這事我真幫不上忙。我可以發誓,以我太太的名義,以我母親的名義。

葛優點點頭,對隨從吩咐道,去要一些點心。

對方吃了幾口小籠包,他妹夫起身離開,走前對葛優說,這地方挺好的,別弄髒了啊!

不一會兒,隨從從外拿過來一個盒子,給了對方。

葛優:我很生氣這次的綁架事件,罷工拖這麼久,鬧這麼僵,都是這幫人搞的,就是毀了上海也在所不惜。對不起了,我知道她不是你真正的太太,請你一定不要自責。

對方打開盒子,裡面赫然是一雙斷手,斷手上還帶著碧綠的桌子。

葛優:火車票跟你買好了,把關人的地方說出來吧。

對方於是在紙上寫好地方,拿起帽子離開。

而後畫風一轉,被隨從打的鼻青臉腫的對方在車中,被拉到了荒郊野外,而後扔在了挖好的坑裡,被幾鐵鍬打死後,埋在了哪裡。

日本人打死了葛優家裡的王媽,葛優要報仇,一番火拚報了仇,家裡人被殺的殺光了,日本妹夫也死了,只有妹夫的兩個男孩活下來。葛優善待兩個外甥,直到一天發現妹夫原來是日本人間諜,都是妹夫安排好的毒計。

於是葛優帶著隨從到了東南亞的戰俘營,花錢買通了美軍長官,而後叫來了妹夫。

葛優對妹夫說,外面是你兩個孩子,你前來這張單子出去,我們殺了你,孩子會讓他在戰俘營呆著的。

妹夫搖搖頭:你們中國人講道義,我是不會簽字出去的,你也不會殺自己的外甥。

葛優點點頭,隨從拿著槍打死了大外甥。妹夫立刻簽了字,走了出去,被隨從用槍打死。

小外甥被放開,用日語喊著我是日本人,得到了戰俘營的保佑。

一切都源於葛優的那句話:處處給你留著面子,還真不拿我們當流氓啊。

嬴政也是,他知道母親的事做錯了,但你頓弱是什麼身份,敢如此蔑視我,母親我自然會迎回孝養,你我也殺定了,不能明著殺還不能暗著來嗎?

頓弱又說,秦國東面有六個大國,君王威嚴不加六國,卻施加在母親那裡,我竊為大王不取也。

嬴政問,六國可兼并歟?

頓弱說,與我萬金,韓魏社稷之臣可入秦,韓魏從則天下順矣。

嬴政放下殺心,可是還是下不定主意,寡人之國貧,恐怕沒有萬金。

頓弱吸引了嬴政的注意,可是萬金著實不是小手筆。蘇秦的高規格待遇,也不過是黃金千鎰,白壁百雙,車馬百駕,算是以國士之禮恩遇了,頓弱只憑几句話,著實不值這個身價。

見到嬴政在討價還價,頓弱說,天下之事,無非是合縱連橫,合縱則楚王,連橫則秦王。一旦楚國稱霸,那時候再想拿出萬金,也沒人能夠扭轉局面了。

嬴政深以為然,於是下定決心,給了頓弱萬金,助他成事。目前有資格成為嬴政對手的是燕太子丹,而有資格成為秦國對頭的則是楚國,也無怪乎嬴政如此慎重。

頓弱得到資助,嬴政也迎回了母親,也算和好如初吧,將自己政治生涯的一個污點給抹去。

後來楚、齊、燕、趙四國想要合縱攻秦,秦王召集群臣賓客六十人,徵求計策。

姚賈說,我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息其兵。

嬴政於是資助車子百乘,黃金千斤,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姚賈穿上,算是恩寵備至。解衣衣我,劉邦也曾如此做,使得韓信忠心不二,可見嬴政收買人心的手段著實不少。

姚賈成功歸來,其實無非是利用自己的錢收買一些人,見到趙王、楚王等人後分析利弊,表示參與合縱使得秦國不快,秦國會如何如何對付你,所以你要聽話,不能發兵。

公輸班為楚王造雲梯,用來進攻宋國。宋人墨子聽過後,親自到楚國勸說楚王,讓楚王罷兵。

為了告訴楚王此行定然不成功,墨子和公輸班來了一場沙盤演練,以腰帶為城牆,以小竹板為攻城器械。公輸班用盡攻城手段,墨子則利用守城器械一一化解,最後公輸班無計可施,認輸。

楚王見狀,於是罷兵。

姚賈也類似,說服君王的同時,也要應對君王身邊的謀臣。謀臣提出各種假設,姚賈則說出應對的方法,並且指出假設的弊端,進而指出參與合縱一事,最後也將跟之前一樣,損兵折將。

姚賈成功的完成使命,回來後秦王大悅,封他千戶侯,上卿之位。

韓非於是告訴嬴政,姚賈周遊楚國,東遊燕齊,不過是藉助秦王的名義結交諸侯罷了,你給他的珍寶都被他吞了。姚賈此人,在魏國偷過東西,在趙國做官又被驅逐出境,大王將這種人待為上賓,恐惹天下人恥笑。

嬴政於是召問姚賈,他並非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想知道姚賈會如何回復,以此判斷是否要繼續用姚賈。

從事社會調查的學生抱怨,自己調查青樓女子的生存狀態,需要做問卷給人家錢,但是卻沒有發票,很難說清項目資金的流向,而且不受重視,每年撥的經費本來就少。

姚賈也類似,他得了錢,只有一個目的,為秦國拆散各國聯盟,用錢的地方很多,也沒有發票。何況姚賈也算是上層人士,得了錢,也不是全給你賣命的,家裡吃穿用度總要用不少,總之收錢辦事,是辦得到就好,何苦追尋我錢花在哪裡呢?

嬴政問姚賈,你用我的錢結交諸侯,可有此事?

姚賈說,有。

根據過往的經歷,說沒有抵賴的往往會倒霉,既然身在局中,想要破局,那就只得出其不意,這樣才能跳出對方設置的局,否則只能在局中周旋,一個應對不好就是受辱。

嬴政問,你有何面目回來見寡人呢?

姚賈說,曾參孝順,天下人都想要這樣的兒子;伍子胥忠君,君王都想要這樣的臣子。我姚賈忠心大王,大王卻不體諒,我只能到其他國家做官了。我不忠於大王,誰又會用我呢?

嬴政一笑,然則你魏國監守自盜,又在趙國被驅逐,這又如何解釋?

姚賈說,姜子牙,在齊地的時候老婆棄他而去,在朝歌的當個屠夫都當不好,只能在哪裡釣魚,而周文王用以為臣。管仲,在鄉下經商,在魯國做囚徒,齊桓公用他成就霸業。百里奚是亡國之臣,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來,成就了霸業。賢人也須遇見明主,這才能大放異彩。過去的我不想解釋,大王若覺得我是人才就用,不然便如魏趙一樣,將我驅逐出去好了。

嬴政於是依舊派遣姚賈出使,這人雖說品行不好,可是有難的時候,我身邊品行好的人沒有一個有辦法的,不用這樣的人用誰。

韓非因此失去嬴政信任,導致以後被株殺。

能否成就一番事業,取決於你的才華和你在哪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哲 的精彩文章:

春秋英雄志×范雎篇×長平之戰
春秋英雄志×秦國篇×投桃報李

TAG:公哲 |